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卒中救治体系

打造卒中救治体系

打造卒中救治体系 贯通患者生命通道
概述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 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 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2017 年脑血管 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在农村人群为 23.18%、城市人群为 20.52%,这意味着 每 5 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 1 人死于脑卒 中。
王陇德,刘建民,杨弋,彭斌,王伊龙.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 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2):105-119.
评价指标(颅脑外科、康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入院24小时内HuntHess评分≤4分患者治疗+上转率≥90%
近1年内脑血管病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占脑血管病 手术患者比率≤3%
康复科开展脑卒中患者早期床旁康复、吞咽功能评估的 比例不低于90%
1周以内所有以脑梗死为第一诊断的住院病人数)≥4%, 最低不低于2% 在院急性脑卒中患者100%完成NIHSS评分 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到CT检查完成的平均时间≤25min, 最长不超过35min 血常规、血糖化验从采血到出具结果时间平均≤15min 1周内90%以上的住院卒中患者完成脑、颈血管超声 /TCD/CTA/MRA等评估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概述
为了提高我国的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 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 指导原则(试行)》 等文件,明确提出了计划到 2020 年, 在 60%以上县(市)、80%以上市 (地、州)、 100%省(区、市)建设至少 1 家 符合要求的卒中中心。构建成覆盖全国的“高级 示范卒中中心”10余家,“高级卒中中心”300-500 家,“卒中防治中心”2000家的脑卒中分级救治与 区域协作网络体系。
9、建立院内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随访管理信息化平台,能 与院内信息系统对接。
10、全程需医务科监督并持续改进。
我院卒中中心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操作流程:
1、对120、急诊科以及门诊接诊或基层医院直接转诊的患者, 发病6小时以内的要求首诊医生第一时间进行初步病史采集 (重点是发病时间等)、简要体检及评估(可用FAST评估 法),立即开具头颅CT检查单,通知卒中中心,并给病人佩 带绿色通道标志物。此过程控制在5分钟。
概述
卒中中心是组织化管理卒中患者的医疗 模式,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 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 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实现 对卒中特别是急性期卒中进行高效、规范救治 的相对独立的诊疗单元。目的是提供给卒中患 者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 的和“花费-效果”合适的措施。
无脑出血
症状未缓解 第三步:卒中小组评估是否适合溶栓(<45min)
症状缓解 按照TIA流程处理
符合溶栓指征,无禁忌症 收住院(神经内科)
不符合溶 栓标准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必要时抗凝) 调脂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降纤治疗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必要时脱水 防治并发症 健康指导
家属不同意溶栓
转上级医院介入治疗
问病史查体、符合溶栓初筛标准 临床考虑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时间窗<6h 临床考虑为缺血性脑卒中 年龄18~80岁
NIHSS>4
●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 ●预约急诊头颅CT ●通知卒中小组
●开放静脉通道(0.9%NS),留置套管针 ●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 ●ECG
患者到院至CT结果判读(<45min)
亟需完成的工作(管理部分)
1、成立“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 要求:院级领导为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
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医 务科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有专人管理卒中中心建设工作, 负责与脑防委办公室进行工作联系,负责组织协调各科室 工作开展,组织相关活动,开展质控和数据上报等日常工 作,及时完成脑防委下达的工作任务。医务科、信息科、 宣传科、心内科和内分泌科等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明确。
亟需完成的工作(管理部分)
3、各类标识:
亟需完成的工作(管理部分)
4、开设卒中筛查门诊。能够规范开展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干预及随诊。建立体检中心与卒中筛查门诊的分诊转诊 机制。
5、建立统一自动时间记录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 的时间节点记录的准确性。
6、制定卒中急诊救治流程中各部门人员的职责,理顺财 务等方面的流程(例如:病人未缴费情况下的取药及检 查流程)。
3、若病人需桥接或直接血管内治疗,需院方协调上转至 有能力的医院,院方需规范转院的流程。
4、医院必须明确规定所有发病6小时以内的脑卒中患者 必须经过卒中“绿色通道”分诊,任何科室不准截留收 治。
我院卒中中心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5、卒中绿色通道的病人CT检查并书写报告要求到院15分钟 内完成,检验科化验血常规、凝血六项、血糖、电解质、肾 功能等项目要求到院30分钟内出结果。
概述
脑内的大血管闭塞时,大脑的神经 结构在以惊人的速度丢失。每秒钟丢失 3.2万个神经元,每分钟丢失的神经元数 量达到190万!
概述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 ASA)提出应将超过50%的静脉溶栓患者 的DNT(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缩短至60 min以内。
我院卒中中心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操作流程:
3、监测生命体征,控制情绪等使其达标,通知药房准备溶栓 药物,同时查收检验科结果,再次评估后,家属充分了解溶 栓获益与风险,签字。启动溶栓流程(时间控制20分钟)。
4、溶栓后继续给予调脂、稳定血压、改善侧枝循环、清除自 由基等治疗,根据病情及家属意愿决定是否转上级医院行介 入治疗,在急诊科溶栓者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不转院者溶栓 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排除出血后 给予抗栓治疗,并开始康复训练,启动二级预防。住院7-14 天病情稳定后出院,安排按时复查、随访等事宜。
6、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病例,其药物费用不记入科室及 个人的药占比考核范围,此事须院方全院范围内调整。
7、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微信平台、健康讲座、走 访社区、乡镇村等)宣传,加强百姓对于黄金3小时的认识, 以减少院前延误时间。
8、尽快完善“绿色通道”标识,且标识清晰准确,容易识别, 包括溶栓病人佩带绿色通道标志牌或腕带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
(续前页)
CT结果判读

出 血
SAH
收住院(神外) 收住院(神外)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止血药物 脑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必要时手术
调控血压 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
科手术
必要时转上级医院
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亟需完成的工作(技术部分)
1、设置急诊卒中救治小组。 要求:团队中至少包括有急性脑卒中救治经验的神
经科主治医师及以上的医务人员。
2、急诊科设置脑卒中溶栓专用床。 3、绿色通道常规配备脑卒中溶栓药品。 4、 提高卒中患者完成脑、颈血管超声/TCD/CTA/MRA 等评估的效率。要求1周内完成。 5、设置康复病房。
建立卒中中心的好处
1、缩短入院到CT检查和治疗的时间; 2、快速神经科评价; 3、更多的病人收入急性卒中单元,提高病人 及家属的满意度; 4、减少病人死亡率、致残率和减少医疗成本; 5、有利于继续教育和临床研究人基本都收治于颅脑外科,缺血 性脑卒中病人主要收治于神经内科,但其它科室亦有收治, 诊疗方案不甚规范,尤其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病人 缺乏组织化、整体化诊疗观念,导致有些卒中病人就诊后 未能及时溶栓来让病人最大获益。 2、非神经内科就诊的卒中病人往往未能第一时间接受康 复治疗、语言和心理治疗,导致致残机率增加。 3、多数科室未能牢固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导 致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就诊走常规流程,未能在发病早期为 病人争取更多的宝贵治疗时间。
挂号处
诊室
收费处
病房
住院处
诊室
影像科
检验科
药房
实施溶栓
美国伊利诺斯州神经病学研究所(OSF/INI) 综合卒中中心5分钟静脉溶栓记录
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
第一步:急诊护士分诊可疑脑卒中患者, 评价“FAST院前卒中筛查表”
可疑卒中
危重患者
急诊医生
急诊监护室
出车时可 在急救车
上完成
第二步:急诊医生初筛患者(<10min)
评价指标
急诊卒中救治小组到达急诊救治现场的时间:10分钟内 静脉溶栓治疗DNT(入院到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所有溶
栓患者中,DNT ≤60min的病例数占比≥50% 有桥接动脉内溶栓/动脉内取栓指征的患者转上级医院比
率≥90%,起码不低于80% 静脉溶栓率(1月内静脉溶栓患者数/1月内≥18岁,发病
概述
卒中中心分两级四层。 高级卒中中心
卒中中心 卒中防治中心
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高级卒中中心
示范卒中防治中心 卒中防治中心
卒中防治中心
• 卒中中心设施要求有急诊、卒中门诊、卒中单元、早期康复设备、影像学 设备,能够完成早期识别、准确的特异性治疗,如静脉溶栓,能够对初级 卒中诊断和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
目前我院的常规就诊流程
挂号处
诊室
收费处
病房
住院处
诊室
影像科
检验科
药房
实施溶栓
我院卒中病人诊治现状
2018年我院出院的脑梗 死病人共2156人(出院第一 诊断为“脑梗死”),溶栓 共12例(阿替普酶6例,尿激 酶6例),DNT 60~220m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