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概论作业二

法学概论作业二

法学概论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1、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是()A 行政公正原则B 行政法治原则C 行政公开原则D 行政效率原则2、我国曾经实施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宪法 B.法律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3、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警告B、记过C、没收D、撤职4、行政救济的途径不包括()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C行政调解 D、行政赔偿5、我国《行政诉讼法》是制定的时间是()A、1989年B、1994年C、1999年 D. 2004年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B.行政法有多变性C.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D.行政法内容广泛7、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

A.行政法治原则 B.行政公正原则C.行政公开原则 D.比例行政原则8、下列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A.行政机关 B.法律授权的组织C.法规授权的组织 D.公民个人9、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行政救济()。

A.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C.国家赔偿 D.行政许可10、关于行政立法,错误的理解是()。

A.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B.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C.行政立法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行为D.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行政立法权11、.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适用的原则是()A.从旧兼从轻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兼从重原则 D.从新兼从重原则12、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A.犯罪是否得逞 B.犯罪是否造成危害后果C.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 D.犯罪是否达到目的13.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

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即逃跑。

此案是()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盗窃罪(未遂)C.甲构成教唆犯罪,乙不构成犯罪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14、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A.应当免除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处罚15、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改造的刑罚方法称为()A管制 B 拘役C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16、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A、3个月B、4个月C、6个月D、12个月17、犯罪客体是指()A、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B、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18、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A的行为()A、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1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A、吸收原则B、相加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并科原则20、某甲在夜间入某住宅窃取财物后,纵火灭迹,他明知该住宅里有人睡觉,起火后可能被烧死,但他仍然放火烧房,结果大火烧死1人,某甲放火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D、过于自信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行政法的特点有()A 广泛性B 稳定性C 多变性D 非法典性E 规范繁多2、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渊源有()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E 法律解释3、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行政法治原则B 行政公开原则C 行政公正原则D 行政效率原则E 比例行政原则4、下列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 行政法规B 地方性法规C 自治条例D 规章E 中共中央文件5、下列属于行政主体的是()A 国家行政机关B 法律授权的组织C 受委托的组织D 行政相对人E 合法公民6、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 罚款B 没收财物C、责令停产停业 D 吊销许可证E、行政拘留7、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行相适应原则C 上诉不加刑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E 不溯及既往原则8、.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附加刑包括()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没收财产D. 驱逐出境E. 管制9、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凡在()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A.我国的航空器 B.我国的船舶C.我国企业驻外国代表处 D.我国驻外国大使馆E.外国驻我国大使馆1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下列情况中,可以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A.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B.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D.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E.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驻外大使馆内11、下列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

A.对累犯从重处罚B.对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适当情况下可以判处死缓C.对中止犯处罚要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D.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E.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12、对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我国公民,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的,可以()处罚。

A.减轻 B.免除C.从轻 D.从重E.加重13.下列关于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B.法律条文必须文字清晰,意思确切C.对于什么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做出实体性规定D.在定罪量刑上,一视同仁E.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14、《刑法》的溯及力的对象是()的行为。

A.已经实施尚未完成 B.未经审判C.判决已经生效 D.判决尚未确定E.判决执行完毕15、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ABCD )A.主犯 B.从犯C.胁从犯 D.教唆犯E.行为犯16、按照法学原理,犯罪构成的要件有()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的客观方面 D犯罪的主观方面E 犯罪情节是否严重三、案例分析(每小题7分,共28分)1、2008 年 6 月 14 日,李某驾驶“东风”牌卡车为其岳父拉木材,在出某单位大门时,因手续不符合规定,该单位保卫人员贾某不让李某将木材拉走。

李某强行开车,企图将木材拉走。

贾某赶来制止,李某一意孤行,仍继续开车出大门,将车前面的贾某推挤到墙根处,贾某顺势爬上汽车保险杠,令其停车。

可李某不但不停车,反倒加速行驶,中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

李某见贾某被摔后,不仅不停车,反而驾驶车离开现场。

贾某被摔成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请问:对李某的行为在犯罪主观方面如何认定?为什么?(提示:必须具体说明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四种类型中的哪一种,如笼统地答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将不得分)2、吴某,男,20 岁,宋某,男,25 岁,二人均为农民。

因缺钱花,二人商定去抢赌场。

2006 年 10 月 29 日晚 10 时许,吴某手持菜刀,宋某手持铁榔头,窜至甲村准备抢赌场,恰因赌博的人都不在赌场而未抢成。

11 月 2 日晚 11 时,二人又手持凶器,来到乙村,打算抢乙村的赌场,因当晚未设赌局,又未抢成。

11 月 6 日凌晨 2 点,二人又持凶器窜至丙村,因赌场已收场,人员已散,也未抢成。

后二人被村民揭发,被抓获归案。

问:吴某与宋某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为什么?3、刘某(女,20 岁)于某日回家,在小荒山上与身高力强的搬运工人郑某(男,25 岁)相遇,郑见刘后即起淫心,刘一边应付,一边向前走,走到山脚,刘见前面有一堵墙,下面有一个很大的粪池,便说到墙那边去吧。

到了粪池边,郑要刘先脱下衣服,然后自己脱裤子,当郑一只脚着地,一只脚抬起脱裤子时,刘乘机将郑推入粪池,粪水淹没郑的头顶。

郑不会游泳,大喊饶命,几次用手抓住粪池边沿想挣扎着上来,均被刘掰开手推下。

刘一面不让郑抓上来,一面大喊“抓坏人” 。

由于正值中午,路上没有行人,直到郑无力再抓时,刘才穿上衣服,拼命地跑到前村告诉村民,并带村民返回粪池捉人,当赶到现场时,郑已淹死在池内。

试结合上述案件分析以下问题: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为什么?4、纪某(男,1987 年 6 月 5 日出生)。

2001 年 6 月 3 日,纪某被几个朋友邀请到一酒店吃饭,席间纪某等大声喧哗导致邻座几个客人(也是年轻人)不满,双方遂争吵,纪某一怒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对方为首的一个小青年猛刺两刀,将对方刺倒在血泊之中,对方当场死亡。

纪某见此情景,想杀人偿命这是自古规律,立即外逃。

当天夜里,在回家准备外逃物品的路上,纪某看到一个大款模样的人手提皮包,一边走一边打手机,心想该人肯定有钱,随即掏出匕首威逼持包人交出财物,把包和手机抢走,包内有现金 5000 余元等物。

纪某到乡下外婆家躲避了一年多,感觉风声已过,胆子又变得大了起来。

2002 年 8 月至2003 年 3 月,纪某多次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 40000 余元。

2003 年 6 月 27 日纪某被抓捕。

请问:纪某对上述三种行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请分别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