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徐梅
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的显著缺点,这往往是使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

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艰苦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有的班主任和后进生谈话,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往往是在谈话时没有洞悉学生的心理障碍,没有掌握谈话的艺术与技巧。

因此,我认为谈话时,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防御心理。

后进生对自己做过的错事存有幻想,估计教师不清楚或甚至不了解。

因此,往往表现得十分拘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愿正面回答,或搪塞,或推脱。

二、恐惧心理。

一些平时比较胆小,性格内向的后进生,一听被叫到办公室谈话,就知道是坏事,于是就会感到恐慌不安。

有些严重者甚至会心跳加快,语无伦次。

到了办公室他们根本听不懂教师底在说些什么或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三、沮丧心理。

一些有了过失行为的后进生,一旦被教师喊去谈话,往往自认为倒霉。

于是垂头丧气、长叹短叹。

面对其有沮丧心理的后进生,我们宜采取“激发勉励”的谈话方式对他们进行激发勉励教育。

俗话说,孔雀有开屏显示自己美丽的天性。

那么,作为学生,也有学好功课,做好工作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愿望。

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信任和支持。

老师教育学生应针对具体问题巧妙地采取激将式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爱护、体贴。

例如,某后进生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先进班级”称号,拖了全班的后腿。

但班主任知道后,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该生学习刻苦、乐于助人,最终学校的“先进班级”又回到了他们班。

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

四、揣测心理。

谈话前,生进生因为不知道谈话的内容,都会作出种种揣测:我又做错了什么事?要不老师办什么找我谈话?是哪个快嘴婆告发了我?老师会问哪些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会不会受到处分等。

五、对立心理。

有些常出现过失行为的后进生,对老师的谈话教育会产生厌恶感,有的则感到无所谓,有的还认为老师存心找茬儿,因而对老师持敌对情绪,甚至出言不逊。

由上述可以看出,做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没有固定的方法。

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开动脑筋,进行谈话式的创造性的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这么一段话:“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又神奇的力量。

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目光,那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对于孩子气的爱,首先表现在教师的天职是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有时甚至决定他们的终身命运。

因此,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特别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毅力,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所进步并得到充分的巩固。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拿起表扬这个有力的武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自
尊,使其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所以,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a、要善于表扬。

老师应深入了解待优生内心深处犯错误的动机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错误上,要注意批评的应是学生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否则,一味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学会撒谎、出现逆反的敌对与反抗行为。

作为老师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在表扬中少加批评,可能效果更好。

b、要及时表扬。

对待优生应该表扬的行为,老师应及时的表扬奖励,以强化刺激,因为学生心目中,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

例如,我班一位自制力弱,平时上课说话较多,影响同学学习的学生,在几次班级活动中,如打扫卫生、提豆奶、为合唱比赛借衣服等积极认真,我就及时表扬其讲卫生、关心班集体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对整个班级学习气氛的维护上,使其自制力得以加强。

所以,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不能时过境迁才表扬,否则,表扬会使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表扬不会有好的印象,更谈不上优化优秀品质和行为的作用了。

c、要乐于表扬。

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认为“待优生”一点的好的表现是微不足道的,不轻易表扬学生。

须知良好的品质与大的成绩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与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只要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乐于表扬学生。

d、表扬要有针对性。

表扬要有依据和具体,也就是不能盲目和随意。

例如,是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就应就其学习上大力表扬;是纪律上改正了迟到、上课说话的缺点,就应对其自律性上进行表扬,如此就能起到强化优秀的作用。

否则,该表扬的不表扬,不该表扬的说好话,或表扬起来笼统概括,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反而会冲淡转化的效果。

e、表扬要注意方式。

这一点要求老师表扬有严格的分别。

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

但我们认为,尽量不要使用物质奖励,中学生的是非标准还未定型,教师如果在表扬时过多使用物质奖励,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心理导向。

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所以,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是很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