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感怀梅尧臣赏析【篇一:冬至十大古诗】冬至十大古诗冬至诗词(一):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冬至诗词(三):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诗词(四):辛酉冬至(宋)陆游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宋)梅尧臣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诗词(六):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诗词(七):冬至(宋)朱淑真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诗词(八):(宋)范成大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诗词(九):(宋)汪宗臣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冬至诗词(十):(元)尹志平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
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
过天庭。
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篇二:诗歌鉴赏(邯郸冬至夜)】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题解:这首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
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
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名解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赏析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
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归心急似箭,孤灯暖人心——周密《夜归》赏析夜归夜深归客依筇①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②。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赏析】这首七绝描写游子深夜归家的情景。
开篇四字“夜深归客”,点明了诗题“夜归”。
这位游子想是出门时日已久,因此分外思家,哪怕深夜独行也要快快赶回家,不去投宿。
“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
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埂上,依稀可见闪闪烁烁的磷火、星星点点的流萤,在这夜深人静时分,说不清的阴森可怖,然而,任它环境如何的凄冷,人是多么的孤独,都挡不住游子归家的脚步!因为温馨的家即将在眼前闪现。
第三句真可谓“近乡情切”。
在昏暗的月光下,孤零零的村店映入眼帘,此时,游子更加急切:日思夜想的家归客急不可耐的心理:快快走啊,快快走,马上就到家门口了。
因为激动而加快了脚步,因而不免感到路滑难行。
就在这跌跌撞撞中,倏忽已离了村店,近了,近了,那盼望已久的家门。
末句最是感人:夜已深,四周全被黑暗包围,全村人都已沉睡,只有自家窗户还透出灯火。
那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家吗?那就是照我回家的油灯吗?灯下的那人,也许是慈母,也许是爱妻,一针针,一线线,缝补的该是游子的衣衫,她们也时时刻刻把在外的游子思念!“竹窗斜漏补衣灯”。
看见窗纸上映出的灯光,诗歌便戛然而止。
于是,复杂的感情涌上心头,多少感激,多少歉疚,多少疼爱,尽在不言中。
古代由于交通落后,或者战乱等因素,游子思归的作品非常多,也非常动人。
周密的这首诗无疑也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四水潜夫等。
南宋文学家,宋亡后,不仕。
其词讲究音律,文词精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人称二窗”。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通过写景来揭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描写了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
诗人写景句句扣住“夜”字,写情句句不离“归”字,景真情切地写出了游子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到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回味悠长。
【鉴赏练习】1.本诗是怎样以“归”字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表现游子思家之情的?【参考答案】1.本诗写情扣住“归”字。
在“夜深”时刻,“归客”拄杖而行,疲惫之态似乎可见。
“冷磷”、“萤”、“昏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末句望见“补衣灯”写出归家的感受,与路上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首诗描绘的景物:倚筇行的归客、土塍、磷萤、昏月、村店、竹窗、灯光等。
游子思家心切,因而不顾天黑路滑,连夜赶路。
“倚筇行”表现游子归家心切,忘了疲倦;土塍、磷萤、昏月、村店等景物,渲染了夜晚的凄冷,反衬游子的孤单。
竹窗、灯光反映的是游子与家人互相思念的感情。
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②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赏析: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
词中通过夜宿驿亭的描写,绘出贬谪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旅途中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情绪。
首句点明时间是夜晚,“遥夜”即长夜,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
紧接“沉沉”的叠字,将长夜难尽的感觉再度强化。
一句尤妙“如水”的譬喻。
是夜长如水,是夜凉如水,还是黑夜深沉如水,作者不限制何种性质上相“如”,只说“如水”,让读者去体味。
较之通常用水比夜偏于一义的写法,有所创新。
次句点出地点。
“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一般都远离城市。
驿站到夜里自是门户关闭,但词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一起,则有更多的意味。
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紧”;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
“驿亭”本易使人联想到荒野景况以及游宦情怀,而“风紧”更添荒野寒寂之感。
作者虽未言情,但景语中亦见出其情。
“梦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烦恼情绪。
沉沉寒夜做一好梦,更反衬出氛围的凄清。
“梦破”大约与“鼠”有关,客房点的是油灯,老鼠半夜出来偷油吃,不免弄出些声响。
人一惊梦,鼠也吓咆了,但它还舍不得已到口边的美味,远远地盯着灯盏。
“鼠窥灯”的“窥”字,用得十分传神。
它那目光闪闪,既惶恐,又贪婪。
昏暗灯光之下这一景象,直叫人毛骨悚然,则整个驿舍设备之简陋、寒伧,可窥见一斑。
能否捕捉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往往是创造独特的词境的成败关键。
此句与下句间,有一个从夜深至黎明的时间过程。
下句之“送”字、“侵”字都锤炼极佳。
天犹未明,“晓”的将临是由飞“霜”知道的,而“霜”的降临又是由“寒”之“侵被”感到的。
“无寐,无寐”的重复,造成感叹语调,再联系“风紧”、“鼠窥灯”、“霜送晓寒”等等情景,可以体味出无限的感伤。
古时驿站常备官马,以供来往使者、官员们使用。
而“门外马嘶人起”,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
这不仅是写景,从中可以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情绪。
同时,“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难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朱熹的《次韵雪后书诗二首(其一)》是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诗歌鉴赏的提供的阅读材料。
原诗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如何理解这首诗?让我们先从题目看起。
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
“次韵”,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使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