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各种史观 PPT

高中历史各种史观 PPT

③20、21世纪之交: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的
新阶段的起点。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 文化交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人类交
往空前方便和频繁 .
16
◆附表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结构
时间
表现
原因
开始 新航路 形成 开辟后
基本 工业革 形成 命后
最终 第二次 形成 工业革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011年海南高考12题)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 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 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明 与外国
学说等)
文明的
交流、 外国文明传入 农作物品种(甘薯、玉米)、生产技术(欧洲的水
碰撞
中国 利技术)、科学技术、宗教(佛教)、“西学东渐”
7
◆附表3 16世纪前的东西方文明的不同
文明类型
经济特征
政治制度
主流思想
东 方
农业文明
农业经济 (小农经济)
中央集权
儒家思想
西 海洋文 方明
商品经济
中央集权 人文主义
仅表示 赞同往 往不够

观点缺陷:否认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的存在
11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 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 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 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 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 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3
(2014全国新课标1卷41题)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 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于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4
2.注重多元史观引领——文明史观
关键词 传承 、 交流、 融合
基本范畴 突出视角 立意价值
(1) 人类文明史划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
、 史,三者在相互作用 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2)按照不同 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以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
和现代文明等。
(1)从生产力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耕文明和工 业文明两个阶段;(2)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 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变脉络,总结人类文明成果,在充分肯定 人类社会取得进步的同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融合与 创新
6
◆附表2 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交流
政治文明 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局面不断巩固



经济文明
自然经济,手工业、商业



文化文明
形成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四大发明 为标志的古代科技取得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造纸术、建筑技术、四大发明),生产
中华文 中国文明外传 技术(冶铸技术、制漆工艺等),思想文化(儒家
重视人类间的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 用。
15
1 .注意从整体性角度把握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
①从远古到15、16世纪之交:世界上各民族各国
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 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②从15、16世纪之交到19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
是人类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折点,两次科技革命推 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殖民体系、政治统治秩序形成,世 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 新交通通讯方式;两极格 局结束;各国建立市场体 制;跨国公司、区域集团 发展
17
注意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附表2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18
19
20
21
22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 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
新史观
1
一、认识新史观
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实际上是指的“史学范式”, 属于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从多种史学范式设计题目,实 质上是引导和促使考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 丰富多样的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 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
关键词汇 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
基本范畴 突出视角 立意价值
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世界 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向外扩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 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 集团化。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生产力的 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 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 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 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
5
◆附表1 文明史观下的世界史
历史时期 16世纪前
转折性事件
表现
西方
东方
文明特征
海洋文明 农业文明 文明的差异
16—18世纪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海洋文明 农业文明
文明的链接
19世纪以来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

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命后
深化 20世纪 发展 90年代

早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商业革命后市场扩 大、商品种类与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世界联系加 强。
①世界贸易迅速发展; ②人口资本大规模流通; ③便捷的交通通讯方式; ④军事武力扩张;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⑥亚非拉成为列强经济附庸
市场的全球化、贸易 的全球化、生产的全 球化、金融全球化、 投资全球化、区域性 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加 强等。
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革 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范式、文明史范式、 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和心态史 观等多种史学范式。
2
1.注重多元史观引领——革命史观
关键词汇
矛盾、 阶级 、 斗争 、 运动
基本范畴
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 矛盾,最集中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 的基本矛盾,这一史观考察和研究阶 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 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
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 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 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14
3.注重多元史观引领——全球史观
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
立意价值
立足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自主发展道路的探讨,注重 对现代化的不同道路、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在现代化的目标和 进程之间、传统与现代化的不同文化之间、世界现代化的共性与 各国现代化进程的个性之间,侧重对具体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
25
1.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的 近 代 化 (1)经 济 的 工 业 化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 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起来。 (2)政 治 民 主 化 、 法 制 化 1689年 , 英 国 颁 布 《 权 利 法 案 》 , 确 立 君 主 立 宪 政 体 。 1787年 , 美 国 确 立 了 联 邦 制 度 和 三 权 分 立 制 及 总 统 制 。 1871年 , 德 意 志 帝 国 宪 法 的 颁 布 确 立 了 半 专 制 的 君 主 立 宪 政 体 。 1875年 , 法 国 国 民 议 会 通 过 第 三 共 和 国 宪 法 , 最 终 确 立 民 主 共 和 政 体 。 (3)思 想 理 性 化 、 科 学 化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自由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社会主义——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民族主义——在欧洲表现为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结合的民族统一和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地
12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
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 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 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 乌得而不羁?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 “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
24
4.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现代化史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