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刑事侦查学课件第六章:刑事现场摄影
刑事侦查学课件第六章:刑事现场摄影
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貌照相、现场重点部位照 相和现场细目照相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节 现场方位照相
一、概念
以整个现场和现场周围环境为拍照对象,反映犯罪现场 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专门照相。
二、拍照内容
拍照现场所处的位置及现场周围环境。
三、拍照对象
发案现场的地点。
四、作用:
反映发案现场所处的位置、方位以及与周围关系,表达 现场的外部情况。
1、先拍概貌,后重点部位、细目。 2、先拍原始的,后拍移动的。 3、先拍容易破坏、容易消失的,后拍不容易破坏、不容易
消失的。
4、先拍地面,后拍上部。 5、先拍急,后拍缓。 6、先拍易,后拍难。 7、现场方位拍照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五、查漏补缺
整个现场拍照完成后,应该检查有无漏拍、错拍以及技术 失误。如需对现场全部或部分保留时,应及时向现场指挥 人员提出。
(1) 不论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均应景仰清晰,曝光 适当,密度适宜,反差适中,层次丰富。
五、比例尺
黑底白刻度、白底黑刻度和彩色比例尺、透明比 例尺。比例尺以mm为最小单位,刻度误差不得 超过1%。还应备有钢卷尺、皮尺。
六、照明设备
应备有两只以上的电子闪光灯,闪光指数应在28以上,并配 备2m~5m长的同步线或同步感应嚣。还应备有碘钨灯,现 场勘查灯,小型聚光灯。
七、附属设备
应备有快门线,暗房袋,痕迹物证编号签,简易背景幕,柔 光、反光、遮光器具。偏远地区还应备有简易黑白冲洗器 具。
1、拍摄现场概貌应以反映现场的整体状态及其特点为重点。 照相取景构图时,应把现场中心或重点部位置于画面显要 位置。尽量避免重要场景、物证互相遮挡、重叠。
2、拍摄现场概貌一般采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也可 拍照连接片。 运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拍照时,拍照距离、镜头 俯仰角度、用光要保持一致。
3、室外现场概貌照相主要使用自然光。 必须在逆光条件下拍摄时应加遮光罩,并尽可能给 主要部位补光。
1、概念
将带有标准刻度的比例尺与被拍物一同拍入画面,根 据比例尺可以测量出原物及特征大小的拍照方法。
2、应用:用于测量计算痕迹的大小等。
第四章 现场照片制作
一、现场照片制作工序。
1、检选底片 2、制作照片 3、照片编排 4、照片粘贴 5、照片标划 6、文字说明
二、现场照片制作质量
1、画面影像质量
九、现场拍照前要对被拍摄主体进行测光,对重要场景、物征 进行系列曝光,以避免曝光失误。曝光误差倍数不得超过下 表规定的范围。
十、当相机速度低于1/30秒时要固定相机,必要时使用快 门线。
十一、拍摄重要物征时要请见证人过目。需提取拍摄的 物品要先拍摄固定其原始状况,提取时要办理手续。 所提取的物品均应妥善包装、保管,避免损坏、丢失。 贵重物品或保密文件必须由专人保管,拍摄后及时送 还。
室内现场光不匀或亮度不足时,应使用闪光灯或灯 光照明。
需要闪光灯或其它灯光照明时应尽量用反射光照明, 直射光照明时应注意配光角度
第三节 现场重点部位照相
四、拍照对象
1、命案现场
尸体所在的位置;尸体的姿态;搏斗、行凶、移尸部位; 有关痕迹、凶器、衣物的位置;血迹分布的状态等等。
2、盗窃现场
被破坏和被偷盗的桌、柜;被移动的物品;
五、现场拍摄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对现场所有场景、细目进行全 面、细致地拍摄。对一时难以甄别是否与案件有关的痕迹、 物品也应按照要求拍摄。
六、现场拍摄的画面应主题明确、主体突出。
七、现场照相特别是现场概貌照相和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应尽 量避免将勘查人员和勘查器材、车辆等摄入画面。
八、现场照相要以清晰、准确地反映被拍摄景物的主题内容为 目的,合理的选择光源种类和光照角度。使用闪光灯、灯光 照明时,要防止反光和不良阴影破坏画面主题内容。
三、拍照原则:
1、要准确地反映遗留在现场上的痕迹物证的位置。 (证明是现场遗留的)
2、必须保证拍照的影像不变形。(拍照时要三面 平行,有变形要校正)
3、必须准确地反映被拍物体和特征的花纹大小、 粗细、长短等特征。(放比例尺)
4、痕迹物证的特征必须保证清晰逼真。
四、拍摄要点
1、拍摄现场细目要认真取景构图,合理利用 画面。被拍主体应占画面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果物体太小时可使用近摄装置进行拍摄。
二、固定现场
在巡视现场的同时或详细勘查开始之前,应迅速准确地对 现场概貌状况进行拍照固定。
三、现场构思
根据现场状况,明确现场拍摄的内容、重点,构思安排画 面。
四、制定拍照计划
当二人以上共同承担现场的拍照任务时,要共同制定拍照 计划,统筹安排拍照的先后顺序,分工明确具体任务和 责任范围。
五、拍照次序(一般说来)
二、近摄装置
近摄用镜头
有微距功能的定焦或变焦镜头。
近摄接圈和近摄皮腔
能与相机匹配,拍照的倍率从1:10~1:1左右。
近摄镜
选择与镜头匹配、成像清晰、象差小的近摄镜。
三、滤光镜
密度不同的红、黄、蓝、绿系列滤光镜。还可配 备红外、紫外、偏振、色温转换滤光镜。
四、三角架
升降方便,转动灵活,牢固可靠,便于携带。
十二、当现场物品所在环境、位置影响反映轮廓、形态 特征时可先固定其原始状况,然后移至适当背景、光 线条件下拍摄。
十三、现场勘查结束后,应及时冲洗胶卷,如发现有误 及时补拍。
第二节 现场照相的实施步骤
一、了解案情
拍摄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与其他勘检人员一同了解案件发 生、发现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现场原始状况、变动情 况及保护措施,出入现场的人员及原因。
起火点; 引火物; 燃烧量严重的部位等等。
6、爆炸现场
爆炸位置; 爆炸对象; 爆炸损坏的程度; 爆炸抛出物及状况; 爆炸残留物及状况等等。
五、拍摄要点
1、拍摄现场重点部位时应以清楚反映现场重 点部位的状况、特点及其与周围痕迹物证的 关系为重点,确定拍摄距离和角度,选用标 准镜头或中焦镜头,合理安排镜头。
3、拍摄现场方位主要使用自然光。除必须外,现场方位照 相可在白天补拍。如需夜间拍照,可将相机固定后打开快 门,用闪光灯进行游动曝光。
第二节 现场概貌照相
一、概念 以整个现场和现场中心地段为拍照内容,反映现场的全貌 以及现场内容各部分关系的专门照相。
二、拍照内容 除现场周围环境以外的整个现场状况。
三、拍照对象:发案现场。
八、感光材料
应备有全色片、盲色片、彩色负片等感光材料。还可准备其 它专用感光材料。
第二章 现场照相的内容
现场照相的内容主要包括
反映犯罪时间、空间及各自特点的拍照(地貌)。
反映犯罪活动的现场情况及完成犯罪事实的客观 条件和产生的结果的拍照(现场)。
反映形成犯罪现场的主体的各种迹象的拍照(物证)
主要分为
(2) 比例尺应与被拍物的主要特征在同一水平面上。
(3) 比例尺应与相机光轴垂直。比例尺上不得有反 光。
(4) 要根据被拍物体颜色和使用的感光片种类选择 比例尺种类。
深色物体选用黑底白刻度的比例尺。 浅色物体选用白底黑刻度的比例尺。 全色、盲色负片选用黑白比例尺。 彩色负片选用彩色比例尺。 使用透射光拍摄透明客体应选用透明比例尺,
第三节 现场照相的拍照方法
一、单向拍照法
1、概念
镜头从某一个方向对着 现场拍照。
2、特点
只能反映现场某一个侧 面情况。
3、应用
拍照范围不大,比较简 单的现场。
二、相向拍照法
1、概念
以相对的方向、相等的距离对被拍物进行拍照的方 法。
2、特点
能反映现场相对的两个方向的情况,应用广泛,方 便简单。
3、应用:
(5) 要根据被拍物体长度来选择比例尺的长度。
被拍物体长度
<50
50~150 150~500 >500
比例尺长度
≥30
≥50
≥100
≥物体长度50%
–(6) 需照相提取具有检验鉴定价值的重要痕迹时,应加放直 角比例尺。拍照步幅时,应在步幅两侧放置贯通画面比例尺。
•6、现场细目照相的用光
–应根据被拍对象的形体、表面形态、颜色等,合理选择光源 种类、强度和光照角度,以反映表现的主题内容,不能千篇 一律。
四、作用 反映现场内部情景、现场内部的空间、地势、范围、发案 全过程在现场上所触及的一切现象和物体。
五、注意事项
1、对现场的范围、现场内的物品、痕迹物证以及遗留痕迹 物证的位置等现场全部状况要完整系统全面反映出来,切 忌杂乱无章地盲目乱拍。 为此,拍照前应弄清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所涉及的范 围。
2、对于多处现场,需要多组镜头有机编排起来。 六、拍摄要点
按自然或人为对现场的变动情况分原始现场、变动现场、伪 装现场、假案现场。
3、现场摄影 现场摄影是将案件发生的场所和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 用摄影的方法客观、准确、全面、系统的固定、记录的专 门手段。
现场摄影具备的设备材料
一、照相机
应选用坚固耐用,机械性能可靠的照相机。配备 广角至中焦的变焦镜头。
2、拍照用于检验鉴定的细目照 片应做到物面、镜头主面、象 面三者平行(即光轴与物面和 象面垂直)。如果条件不具备 的情况下,可进行偏角摄影。
象面 镜头主面
物面
3、拍摄痕迹、损伤时,要反映出痕迹、损伤的形态、 特征与所在位置。
4、现场上同类型痕迹、物证较多时应当编号,并将号 码摄入镜头。
5、凡是反映痕迹、物证形态与特征的照片,必须进行 测量摄影。拍照时应注意: (1) 比例尺一般应放置于画面或特征下方居中部位。
–具体用光参照物证摄影的用光。
第三章 现场摄影的原则要求及拍照 方法
第一节 现场摄影原则
一、现场拍摄应当及时、全面、客观、准确。
二、现场拍摄所需器材设备平时应准备妥当,接到任务能 及时投入现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