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第三讲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性中间产品 市场份额; 从重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向了现代企业自身素质 的提高; 从注重做好全面管理转向注重集中做好关键环节的管 理; 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归核化发展; 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 从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转向培育持续性竞争优势。 第六,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盟合作会使企业的边界变得 模糊。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特点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拥有进入各种市场的潜力, 具有价值优越性。 核心竞争力应能给最终产品用户带来效益。

核心竞争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也不能通 过市场交易获得。 核心竞争力可以迭加。 异质性。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 演变及其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
管理竞争能力分析 战略管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企业文化导向能力
七、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设置
主营领域的市场前景 核心业务能力 企业在主营领域的市场地位 主营领域带来的收益份额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核心产品能力
核心产品的品牌忠诚度 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核心产品的市场前景 核心产品延伸的市场领域数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主要观点的评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理论观点比较评价表 Comparison & Evaluation of main enterprise core capability theory
理论观点 核心竞争力定义 优 点 不 足
整合协调观 Prahalad, Hamel(1990) Coombs(1996), Sanchez, Heene, Thomas(1996), Durand(1997),郭斌(1998) 知识载体观 Barton(1992)魏江(1999) 创新平台观 Meyer, Utterback(1993) Meyer· Lehnerd(1997) 技术能力观 Patel, Pavitt (1997) 企业资源观 Christine Oiver(1997)
五、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作用
三是知识价值链体系是大量知识价值 链的一体化系统,它对于理解和分析企业 能力、企业的扩张(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 以及企业在产业中的定位,提供了理论工 具。六、企业核心竞争源自的管理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鉴别
它是否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 是否存在顾客可感知的价值?
图:市场竞争能力指标体系
八、海尔集团的核心
竞争力
八、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张瑞敏如是说

之一:
现在最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竞争力,企 业竞争力强可能会好些,企业竞争力弱日 子会非常难过。海尔所有的战略都围绕一 个主题,就是我们能否具备与国际大公司 一样的竞争力,如果不具备,我看中国企 业面临的不是增长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知识价值链模型
五、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
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关键作用的知识管理活 动分成两类:一类是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它们 围绕知识管理过程展开,即知识的获取、知识的 共享、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应用;另一类是知识 管理的辅助活动,它们围绕知识管理支撑条件和 其他影响因素而展开。企业借助上述活动来实现 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我们将这个描述性理论模 型称之为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创 新
知识应 用
企业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 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
将知识作用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
新工艺设计、产品技术 开发、营销创新
技术成果商业化、根据 客户数据库提供个性化 服务
知识价值链的辅助活动
名称 知 识 测 评 知 识 组 织 知 识 控 制 含义 组织对内部知识资源以及自身开展知 识管理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活动。 使得组织成为一个知识管理活动的有 机整体的协调、激励、调节活动。 组织在对知识进行准确测评的基础上, 为了保证知识资源的质量和安全而采 取的一系列的监督、控制、保护等措 施和活动。 企业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和 其他辅助活动的正常展开而配置、开 发、应用适当技术和工具的活动。 示例 知识审计、智力资产管理、 知识管理活动效果评估 知识贡献激励体制、学习 型团队的建立和协调 专利申报与保护、挽留关 键技术人员、许可权交易 管理、技术标准的确立、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建 立专家系统、知识挖掘, 存储和传递技术的开发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创新平台观

Meger & Utterbark(1997):核心竞争力是指 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 能力,核心竞争力在更大的程度上就是在产品 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基 于产品族与产品平台,核心竞争力可分部为四 个维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 分销渠道能力、制造能力。
知 识 技 术
知 识 领 导
企业以适当的方式领导组织,将知识转 化为实践的活动。
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置 CKO、营造学习共享文化
知识价值链模型
领导 技术 控制 组织 测评 知识 获取 知识 共享 知识 创新 知识 应用
核 心

竟 争
知识价值链实例
领导
明确项目目标、项目经理选拔和职责选定、团队精神 搜索引擎知识 地图 实时沟通网络, 项目开发、测 BBS 试软件 实时控制、源 代码质量控制 创新激励措施 软件构建、创 新效率测评 客户服务数据 库、应答中心 缺陷追踪 销售机制、客 户服务系统 系统测试、公 开测试、项目 评估 软件产品发行、 服务客户

是否实现了范围经济?表现在是否覆盖了多个 部门或产品? 是否提供了潜在进入市场的多种方法?

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开发与获取核心专长和技能阶段; 竞争力要素的整合阶段; 开发核心产品市场; 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的建立。

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知识价值链的主要活动
名称 含义 示例
知识获 取
知识共 享
企业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 业内部,能够为企业所用的管理过 程。
企业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能够在最 佳时机、最佳地点、以最合适的形 式,将最合适的知识传递给企业中 最合适的成员的过程。
聘请专家顾问、收集市 场信息、引进技术
内部技术论坛、知识库、 知识黄页、知识地图、 标杆管理、跨部门人员 交流沙龙、人员流动
强调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 强调“人”的重要性;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需要“调动和协调”的; 体现了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动态性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特点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
企业资源 竞争力
创新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特点

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并非所 有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核心
竞 争
技术
控制
知识获取质量、 共享效果、知 风险控制 识安全控制 招聘人才 团队成员选拔 和组织
组织
测评
知识获取风险、 知识共享质量 成本控制 测评 产品市场需求 知识、开发平 台知识、专家 知识

专家讨论方案、 系统构建、功 组建研发团队、 能开发、细节 设计 分享有关开发 经验、人员培 训等

知识获取
知识集合,用各种知识载体表示。 以创新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 能力平台,包括研究开发能力、 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相对优势明显的技术,主要是专 利技术。 在资源识别、积累存储和激活过 程中的独特能力。
更多强调能力的知识存量特性, 对能力动态性重视不够,系统性 不强。
较少考虑组织文化因素,不全面。 过于简单 不全面 局限性大 层次性不强 操作性差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兴起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足 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 主流企业战略理论的缺憾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

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问题的视野

是什么给企业带来了竞争的优势?即企业竞争 优势“源”的问题;

产生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与企业绩效之间有着 怎样的内在逻辑联系,即企业竞争优势的“内 在逻辑”问题; 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影响因素是什么?即 “流”的问题。
系统观 Henderson等(1994) Klein等(1998)(知 识系统观)王毅,陈劲,许庆瑞 (2000)
能力、知识系统和技能网络。
系统层次不够清晰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定义及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在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 企业能有效地调动和协调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 积累性学识。其内涵有: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技术能力观

Patel & Pavitt(1997):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分 配资源较多。相对优势明显的技术。企业专有 技术能力有助于解释以下问题:企业异质性存 在的原因、企业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是否能够保 持竞争优势等。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系统观

Henderson & Cockbum(1994):企业核心竞争 力由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构成。元件能力是局 部能力与知识,是日常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构 架能力是运用这些元件能力的能力,即以新的 灵活方式把它们整合起来。
竞争力是企业关键资源(Key resouces)和(或)核
心能力(core capbilities)中那些最为关键的、最能 使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因素(组合)。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