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教材第五章,课件第五讲)主要通过发行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来筹措资金,用于发放工商业贷款、消费者贷款和抵押贷款,购买政府债券,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指的是()A. A. 金融公司B. B. 共同基金C. C. 政策性银行D. D. 商业银行正确答案:D2.(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二讲)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A. A. 价值尺度B. B. 资本投资C. C. 交易媒介D. D. 贮藏功能正确答案:B3.(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而引起的。
A. A. 合适B. B. 过少C. C. 过多D. D. 无关正确答案:C4.(教材第三章,课件第三讲)()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A. A. 单利B. B. 复利C. C. 连续复利D. D. 现值正确答案:A5.(教材第六章,课件第六讲)属于商业银行负债范畴的是()A. A. 支票存款B. B. 准备金C. C. 证券D. D. 贷款正确答案:A6.(教材第六章,课件第六讲)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不包括()A. A. 安全性原则B. B. 流动性原则C. C. 盈利性原则D. D. 私有化原则正确答案:D7.(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七讲)()是指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得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险。
A. A. 信用风险B. B. 国家风险C. C. 流动性风险D. D. 操作风险正确答案:A8.(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七讲)《<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同银行加权风险资本的比率应达到()A. A. 10%B. B. 8%C. C. 4%D. D. 3%正确答案:B9.(教材第八章,课件第八讲)()不属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A. A. 筹资者B. B. 投资者C. C. 证券商D. D. 政府正确答案:D10.(教材第九章,课件第九讲)中国人民银行属于()。
A. A. 复合中央银行B. B. 跨国中央银行C. C. 单一中央银行D. D. 准中央银行正确答案:C11.(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十讲)()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之一。
A. A. 发放国债B. B. 公开市场业务C. C. 财政补贴D. D. 居民储蓄正确答案:B12.(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不包括()。
A. A. 交易动机B. B. 预防动机C. C. 投机动机D. D. 贮藏动机正确答案:D13.(教材第十四章,课件第十三讲)在古典模型中,总供给曲线()A. A. 垂直B. B. 右上方倾斜C. C. 左下方倾斜D. D. 水平正确答案:A14.(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反映了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A. A. 菲利普斯曲线B. B. 货币供给曲线C. C. 总供给曲线D. D. 货币需求曲线正确答案:A15.(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在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同利率成()关系。
A. A. 反方向B. B. 正方向C. C. 无关D. D. 不确定正确答案:A16.(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包括()。
A. A. 扩大内需B. B. 稳定物价C. C. 充分就业D. D. 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A17.(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二讲)货币供应量正确答案: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18.(教材第六章,课件第六讲)银行资本正确答案:银行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之后的余额。
19.(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七讲)流动性风险正确答案:因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正当的贷款申请而造成的风险。
20.(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十讲)基础货币正确答案:又被成为货币基础,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21.(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正确答案: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22.(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货币政策正确答案: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和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三大部分。
23.(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正确答案: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24.(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货币政策目标正确答案: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25.(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公开市场操作正确答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26.(教材第十四章,课件第十三讲)货币中性正确答案:货币只会引起价格的同比例增减,而不能导致过敏收入的任何变化。
27.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哪些?正确答案: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三项:(1)、发行的银行。
它是指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并且作为货币政策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异国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银行的银行。
它是指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并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通过这些方式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存、贷款业务,所以称为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它是指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并作为国家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融行政管理,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所以称为政府的银行28.(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9.(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论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窗口和贴现率及公开市场操作。
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准备金制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和作用,二是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有:(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2)控制货币供应量;(3)对以直接控制银行进行结构调整。
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有:(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的规定;(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及的资产种类的限制;(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4)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
虽然从理论上,法定存款准备金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但实际上从未被作为一个主要的政策工具加以运用,其原因在于(1)法定存款准备金威力巨大,不适于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频繁调整势必扰乱存款机构的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
第二、贴现贷款和贴现率。
贴现率是一种官方利率,常常用来表达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短期性,贴现率的高低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具有引导作用。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贴现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
贴现率不处于主要地位,属于辅助性政策工具。
第三、公开市场操作。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精确地使得基础货币发生一定数量的增减,从而达到中央银行的预期目的。
所以,她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因素也是存在,而且对准备金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就对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预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0.(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通货膨胀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哪些影响?正确答案: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是因为他会引起相对价格的扭曲,从而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第一、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持有现金的成本上升。
第二、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名义利率往往不能随通胀率的上升而进行调整,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将受打击。
第三、在许多国家,价格并不是充分开放。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那些价格放开的行业价格上涨,利润丰厚,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而受政府价格管制严格的行业得不到发展。
第四、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企业和消费者将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
第五、通货膨胀还会造成税负扭曲。
因此,由于通胀造成了相对价格的混乱和扭曲,价格作为一种信号机制来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削弱,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效率的损失。
31.(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十讲)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正确答案: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是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精确地使得基础货币发生一定数量的增减,从而达到中央银行的预期目的。
所以,她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贴现贷款。
它是指银行将它为客户办理贴现业务而收进的各种票据拿到中央银行再贴现,以获得暂时的资金融通。
中央银行对银行的贴现贷款并不一定是以票据贴现的方式进行。
贴现贷款的增加直接表现为获得贷款银行的准备金增加。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贴现贷款的利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从而影响贴现贷款量。
32.(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需求。
正确答案: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流动性偏好。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大类: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相应地,货币需求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第一、交易性需求。
它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它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
第二、预防性需求。
它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与收入呈正向关系。
第三、投机性需求。
它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