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国家区域政策展望

中国的国家区域政策展望


市场转型与扩大的鸿沟
扩大的鸿沟: 马太效应?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5
2.0
2.5
3.0
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6
2005
2.48 3.22
3、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不协调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产活动一 直在向东部地区集中。
♪ ♪ ♪ ♪ 东部GRP比重 东北 中部 西部 1980-2005 +11.9 -5.0 -3.5 -3.4 1999-2005 +3.7个百分点 -1.3 -1.9 -0.5
人均G R P 相对水平 100 120 140 160 180 40
1980 1981 1982
60
80
东部1 0 省市 东北3 省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淄博高新区115 km2,济南高新区162 km2,大庆高新区 规划面积208.5 km2。
♪ 大建“花园式工厂”:“圈地运动”
21问题:
三大经济核心区开发强度过高,几乎快连成一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2
空间结构的“四多四少”
从生产与生态看: 生产占用空间偏多 留给生态的空间偏少 从生产与生活看: 生产占用空间偏多 用于生活的空间偏少 从城市与农村看: 农村居住空间偏多 城市居住空间偏少 从城市内部看: 工业空间偏多 居住空间偏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3
系数值 0.15 人均NI变异系数 人均NI加权变异系数 人均GDP变异系数 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 0.35 0.55 0.75 0.95 1.15 1.35 1.55
中国省际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化:长期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18
• 1985-2003年间,除烟草制造业外,钢 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等制造业 生产能力都在向东部地区集中。 •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区人口分 布却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9
♪ 由此形成两个不协调:
工业生产与能源、原材料产地脱节 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不协
我国四大区域人口与生产总值分布的不协调系数: 1980-1990年 14.6个百分点 1991-2000年 18.1个百分点 2001-2005年 20.3个百分点。
新兴工业基地:
制造业产值份额 1980 25.4% 2001 50.4% +25.0 增长率 1981-2001 14.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8
人均GRP(元)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5000
0
中部6省
东北3省
东部10省市
西部12省区市
2、城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省际差距:大体呈“N”型变 化,1993年之前扩大,之后开始缩小,但1998年 之后又开始扩大
5.5 5.0 4.5 极值差率 4.0 0.35 3.5 3.0 2.5 2.0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0.50 0.45 0.40 变异系数
15
极值差率 变异系数
0.30 0.25 0.20
城乡收入比
1.0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3.87 3.55 2.88 2.67
1.76 1.64
2005 200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06年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宁 贵 夏 州
海 青 西 古 山 蒙 内 肃 甘 疆 新 北 河 宁 辽 南 云 林 吉 四 湖 川 北 西 江 陕 龙 黑 庆 重 南 湖 南 河 东 山 西 广 徽 安 津 天 江 福 西 建 南 海 苏 江 海 上 江 浙 东 广 京 北
♪ 2004年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每km2已开发土地实 现销售收入只有3.03亿美元,仅相当于台湾新竹 科学园的7.9%。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4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4 3.5 3 2.5 2 1.5 1 0.5 0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25
3.97 3.66
分工类型 专业化形 式 分工特点 产业边界 分工模式 空间分异 传统区域分工 部门间分工 部门专业化 在不同产业之间进 行 清晰 以垂直分工为主 不同产业在空间上 的分离 地区比较优势或资 源禀赋差异 新型区域分工 部门内分工 产品专业化 在同一产业不同产品 之间进行 较清晰 以水平分工为主 同一产业不同产品在 空间上的分离 产业链分工 功能专业化 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工序、模块进行 弱化 混合分工 价值链的不同环节、 工序、模块在空间上 的分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3
空间结构 不合理
5、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 400个城市缺水,其中13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 • 工业企业呈现“四高三低”特征:
♪ “四高”:能耗高、物耗高、“三废”排放高、土地消 耗高 ♪ “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低
• 区域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扩张”,土地利 用效率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6
东西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1979-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 15 平均增长率(%) 10 5 0
12.5 10.2 10.2 9.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南方与北方的不平衡增长
下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制造业产值份额 1980 15.6% 2001 8.0% -7.6 增长率 1981-2001 7.6%
中国的国家区域政策展望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
内容
• 当前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 对区域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 对未来我国国家区域政策的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一、当前区域 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
1、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
• “十五”时期,我国仍呈现出东部地区增长较 快,而其他地区增长较慢的不平衡格局。 ♪ 东部10省市 12.4% ♪ 东北3省 10.9% ♪ 中部6省 10.7% ♪ 西部12省区市 11.1% • 关于GRP增长速度与人均GRP的比较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90年代以来,其他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GRP 增长率差距已在趋于缩小。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历史因素和发展阶段的影响:
中国三大地带间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化
0.45
0.40
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0.35
加权变异系数
0.30
0.25
0.20
0.15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7
G R P 所占比重(% ) 10 20 30 40 50 60 0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导致经济生产活动持续 向东部地区集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东北3省 中部6省
东部10省市
西部12省区市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2
省际人均GRP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大体呈“U” 型变动。2004年以来已开始缩小。
1.05 0.95 0.85 0.75 系数值 0.65 0.55 0.45 0.35 0.25 0.15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均GRP变异系数 人均GRP加权变异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