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便于开展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分公司矿山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 术语和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它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辨识完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危险源管理。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职责4.1分公司经理负责建立本公司的风险评价小组,并组织分管项目的副经理及相关人员负责对其所属项目的危险源(点)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核和批准。

4.2安全科、生技科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危险源(点)进行监测、控制。

4.3安全科、生技科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接受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4.4分公司各单位分别负责对本单位的危险源(点)进行识别、排查、汇报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点)。

5、工作内容及要求5.1危险源辨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5.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登记重大安全风险5.3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要求(1)应涵盖所有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生产现场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一氧化碳中毒等)。

(2)应涵盖分公司所有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3)应涵盖所有工作过程如采矿、掘进、提升、运输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危险源。

(4)应考虑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通风等。

(5)应考虑正常、非正常的情况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6)应考虑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如排废渣、废渣堆放等。

(7)应认定并评估工作或活动的次生危险。

如:矿井井下水位失控导致淹井、造成人员伤亡等。

(8)应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如人员调整、法律法规的修订对生产作业安全管理的影响等。

(9)辨识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的因素。

5.4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5.5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实施矿山风险评价。

5.6安全检查表法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正确的评估。

安全检查表法,有问有答,通俗易懂,简单易学,使员工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员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5.7采用LEC法能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5.8安全科、生技科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5.9分公司根据矿山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其风险控制措施原则(1)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后考虑采用个人防护设备;(2)对于不容许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容许的程度;(3)对于可容许风险,需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防止其风险变大至不可容许的范围;(4)风险控制措施应与矿山安全生产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能力相适应。

5.10矿山管理单位、部门对本单位、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追踪评价,每年一次对矿山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效果检查和评审,通过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据情况对其进行完善。

5.11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关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5.12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单位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清单上报安全科:(1)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7)发现新的危险源时(8)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9)相关方要求5.13安全科组织相关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

风险评价结果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单位。

6、危险源识别常见下列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3)现场观察法(4)座谈法(5)安全调查表法7、危险源识别的步骤(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3)危险源评价:根据安全标准化的有关要求,决定采用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源点进行风险评价。

D=LEC每个危险源点都要用数值来表示危险等到级。

作业场所或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中风险评价为D=L乘E乘C的具体计算过程。

8、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计算公式为D=LEC。

其评定标准见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2)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 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3)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9、职业卫生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步骤1.收集职业危害场所的相关基础资料,辨识危险源。

2.现场作业条件调查。

3.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现场检测。

4.职业危害风险计算。

计算公式:职业危害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等级)1/4注: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接触限值职业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等级划分标准作业条件各项等级划分标准风险指数等级划分10、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10.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以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因素。

10.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1)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2)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3)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4)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10.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1)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

(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3)车间将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工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分公司。

(4)由分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分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后,研究具体的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总公司。

10.4危险源管理分工A级——由公司安全副总经理负责,相关职能部室负责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具体管理。

C级——由车间副主任负责,安全员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具体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不断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11.风险评价具体流程图概率估计 损失或不利后果分析风险等级风险接受准则风险接受风险减轻 风险转移 风险规避风险监测和检查 风险处理措施风险监测 否是结束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1.目的为了确保员工能够识别关键任务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让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矿山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管理工作。

3.职责3.1分公司经理:负责对识别出的关键任务的审批和批准,提供执行关键任务所需的资源。

3.2技术副经理:负责组织人员审核关键任务,组织对关键任务控制措施的实施。

3.3分公司安全科:负责对关键任务的识别及控制计划的制定;对关键任务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3.4分公司安全科:负责对从事任务观察工作人员进行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3.5矿山单位:负责矿山作业范围内的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

3.6分公司生技科:负责编写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4.工作内容及要求4.1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4.2完成的风险分析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危害物料评估等。

4.3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使之用于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活动。

4.4作业指导书要强调关键工作的步骤和安全措施,编写的作业指导书应符合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源辨识全面;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等要求。

4.5作业指导书存放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在员工培训、一对一沟通、小组会议、作业场所执行关键任务时,应使用作业指导书。

4.6依据关键任务分析,认定需要许可的范围,并将认定的需要许可的范围清单发放给受影响部门。

4.7为确保许可分配的一致与正确,要有识别了分配许可的责任人,并提供培训和进行能力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