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科、唇形科
马鞭草属(Verbena)
• 250种,我国原产仅马鞭 草(V.officinalis L.)一 种,多年生草本,方茎。 叶不规则羽状分裂或具 粗齿。穗状花序顶生或 生于上部叶腋内,结果 时花序伸长达30厘米以 上,形似马鞭,故名。 全草药用。
柚木属(Tectona)
• 落叶大乔 木。叶大 而全缘。 顶生阔大 的圆锥花 序;花小 而繁密, 5—6基数。 核果包藏 在扩大的 花萼内。
• 小枝、花序、叶柄及叶背面 脉上,均被粗毛。小叶常5。 分布于华东、华南各省及河 北等地。根、茎、叶、果均 入药。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 棉。
紫珠属(Callicarpa)
• 灌木。叶常 被各种茸毛 或有黄色或 红色腺点。 花4基数, 排列成二歧 聚伞花序。 190种,我 国40余种。
紫珠 Callicarpa bodinieri
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
• 叶披针形, 全缘,下 面有无数 黑色腺点。 分布于北 方各省区。 根肥厚, 断面黄色, 入药。
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
藿香属(Agastache)
• 草本,叶 常卵形, 萼具15脉, 内面无毛 环;花冠 上唇直立, 2裂,下唇 3,开展, 中裂片特 大。
藿香[A.rugosus(Fisch. et Mey.)O. Ktze.]
• 叶心状卵形至长圆 状披针形,缘有粗 齿。轮伞花序组成 密集的圆筒形穗状 花序,顶生,长 4—15厘米。各地 广泛栽培。茎、叶 含挥发油,油的主 要成分是甲基胡椒 酚、茴香醛、茴香 醚等;全草入药, 能健胃、化湿、止 呕、清暑热。
• 常草本,含挥发性芳香油, • 茎四棱。 • 单叶,对生或轮生。 • 轮伞花序;唇形花冠; • 雄蕊为两强雄蕊或2枚; • 子房上位,四分子房,小坚果,易于识别。
• 玄参科、爵床科中有时具对生叶及四棱茎等与唇 形科外表相似的特征。但子房非深4裂,果实绝非 小坚果,与唇形科完全不同。
马缨丹属 (Lantana)
本科重点特征
• 常木本。 • 叶对生。 • 花两性,不整齐;雄蕊4,2强;子房上位,2心皮,2
室,中轴胎座; • 核果或蒴果状。
• 本科和唇形科接近,但前者常非轮伞花序,有顶生花 柱,非四分子房;亦易和紫草科中具顶生花序的种类 混淆,以其向下的珠孔、通常对生的叶而不同。
海州常山(C.trichotomum Thunb.)
• 全株散发异味,故称臭梧桐。 叶三角状卵形或广卵形,背 面尤其脉上被短柔毛及散生 金黄色腺点。我国黄河以南 均有分布。叶、花、根均入 药,祛风除湿,降血压。
牡荆属(Vitex)
• 灌木或乔木。叶对生, 掌状复叶,小叶常3—5
牡荆(V. cannabifolia Sieb.et Zucc.)
唇形科(Lemiaceae,Labiatae)
↑K (5) C (4-5) A4,2 G (2:4)
• 草本,偶木质,含挥发性芳香油。 • 茎常4棱形(即方茎)。 • 单叶,偶复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
• 花两性,两侧对称,稀近辐射对称,腋生聚伞花序构 成轮伞花序,常再组成穗状或总状花序;
• 花萼5裂,或2唇形,常上唇3,下唇2,宿存; • 花冠合瓣,二唇形,上唇2,稀3—4,下唇3,稀单唇
• 本科约220属,3500种,是世界性的大科,近代分布中 心为地中海和小亚细亚,是当地干旱地区植被的主要 成分。
• 我国约99属,800余种,全国分布。
筋骨草属 (Ajuga)
• 花冠假 单唇形, 子房浅 4裂或 几裂至 中部。 小坚果 倒卵形, 有皱纹。
白毛夏枯草(紫背金盘) (A.nipponensis Makino)
薄荷属 (Mentha)
• 芳香草本, 叶背有腺 点。轮伞 花序常腋 生;花冠4 裂,近辐 射对称, 雄蕊4。
薄荷(M.haplocalyx Briq.)
• 多年生草本, 具根茎。叶卵 形或长圆形, 两面有毛。轮 伞花序腋生。 全国各地均有 野生或栽培, 产量占世界第 一位。全草含 薄荷油,药用, 或为高级香料。
裂片覆瓦状排列; • 雄蕊4,2强,稀5或2,着生于花冠筒上;药2室,常分
叉状而内向纵裂; • 子房上位,心皮2,2成4室,每室1—2胚珠; • 核果,或呈蒴果状而坼裂为2—4果瓣。
• 本科约80余属,30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 我国有21属,约20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以 南为多。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 K (4-5) C (4-5) A 4-5 G (2:2)
• 草本或木本。 • 单叶,有时为复叶,对生,偶轮生或互生;无托叶。 • 花两性,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穗状或聚伞花序,或
再由聚伞花序构成头状、伞房状或圆锥状; • 花萼合成钟状、杯状或筒状,多数为4—5裂,宿存; • 花冠合瓣,高脚碟形,偶钟形或二唇形,通常4—5裂,
罗勒(O. basilicum L.)
• 一年生草本。 叶两面近无毛。 我国各地栽培, 南方有逸为野 生。为芳香油 及药用植物, 油的主要成分 是异茴香醚和 芳樟醇。
五彩苏[Coleus scutellarioides(L.) Benth.]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本科重点特征
• 羽状复叶, 小叶常3—5, 两面被疏柔 毛,下面较 密;根肥厚, 外红内白, 故名丹参。 分布于辽宁、 华北、陕西、 华东、华中 等地。根入 药,活血祛 瘀、凉血、 安神。
一串红 (S.splendens Ker.-Gawl.)
一串红(S.splendens Ker.-Gawl.)
朱唇(S.coccinea L.)
柚木(T.grandis L.f.)
• 木材光泽美 丽,纹理通 直,耐朽力 强,适于船 舰、车辆、 建筑及家具 等用,为世 界著名商用 木材之一。
大青属(赪桐属)(Clerodendron)
• 乔木或灌木。 单叶对生,偶 轮生,常被小 腺点或腺体。 花冠高脚碟形 或漏斗状;雄 蕊4,核果肉质, 常有4沟槽,分 裂为4个小坚果。 400种,我国30 余种。
形,假单唇形,或花冠裂片近相等,花冠筒内通常有 毛环;
• 雄蕊4,2强,稀2枚,分离或药室贴近两两成对,着生 于花冠筒部;药2室,平行、叉开至平展,或为延长的 药隔所分开,纵裂。
• 花盘下位,肉质、全缘或2—4裂; • 子房上位,2心皮,浅裂或常深裂成4室,每室有1个直
立的倒生胚珠;花柱常生于子房裂隙的基部,柱头多 为2尖裂。 • 果为4个小坚果。
薄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haplocalyx Briq.)
留兰香(M. spicata L.)
• 叶披针形,缘 有稍整齐的锯 齿。轮伞花序 排列成顶生穗 状花序。世界 各地广泛栽培。 全株含留兰香 油或绿薄荷油, 供香料及药用。
罗勒属(Ocimum)
• 草本或亚 灌木。穗 状或圆锥 花序,花 萼果时下 倾,外面 常被腺点; 花冠上唇 近相等,4 (偶3)裂, 下唇下倾。
藿香[A.rugosus(Fisch. et Mey.)O. Ktze.]
夏枯草属 (Prunella)
• 花萼有极 不相等的 齿,2唇, 果期下唇 向上唇斜 伸,以致 喉部闭合; 花冠上唇 盔状;后 对雄蕊短 于前对雄 蕊。
夏枯草(P.vulgaris L.)
• 全株具白色粗 毛。轮伞花序 成紧密的顶生 穗状花序。广 布欧、亚、美 等洲,我国南、 北均有分布。 全草入药,清 肝明目,消肿 散结。
益母草属 (Leonurus)
• 花萼漏斗状,5 脉,萼齿近等 大,内面无毛 环或具斜向或 近水平向的毛 环。
益母草[L.artemisia (Louv.)S.Y.Hu]
• 叶两型,基生叶卵状 心形,茎生叶数回羽 裂;花冠上唇全缘, 下唇3;小坚果矩圆 状三棱形。分布于全 国各地。全草活血调 经,为妇科常用药。 小坚果称茺蔚子,药 用和益母草相似,并 有利尿、明目作用。
益母草[L.artemisia(Louv.)S.Y.Hu]
鼠尾草属(Salvia)
• 花冠唇形,上唇直 立而拱曲,下唇展 开;雄蕊2,花丝 短,与药隔有关节 相连,上方药隔呈 丝状伸长,有药室, 藏在上唇内,下方 药隔形状不一,药 室不完全或无。上 述雄蕊特点,为虫 媒传粉高度适应的 结构。
丹参(tiorrhiza Bunge)
• 一年生或二 生生草本, 茎通常直立, 常从基部分 枝,花时无 基生叶,全 体被疏柔毛。 全草入药, 清热解毒, 凉血降压。
黄芩属
(Scutellaria)
• 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于 一侧,在茎端常多轮相接而 成总状花序;萼钟状唇形, 上唇背部有1个半圆形唇状附 属体,下唇宿存,花后封闭; 花冠筒长,基部上举,常膝 曲状,舷部唇形,上唇头盔 状,下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