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龙江镇龙江片区定居居民姓氏调查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江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指导老师甘东红、邓明新一、主题说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来由奇异。

居民姓氏问题是社会生活问题,姓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了解民族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居民姓氏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便于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姓氏文化,可增进学生对本社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故土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主题目标:⑴通过对社区姓氏的调查,让学生了解本社区的居民迁移历史、姓氏文化、风俗习惯,名人轶事等,知道我国百家姓的来历。

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故土的思想感情。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

⑶培养学生与人相互沟通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学会调查、访问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⑷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注社会进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三、主题内容:1、调查本地区居民姓氏及繁衍历史。

2、了解中国百家姓的来由。

3、了解本地区各姓氏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

4、了解本地区的名人及其趣事。

5、各小组办一份小报或编写一本小册子,介绍本社区的姓氏情况及活动所得。

四、指导要点:1、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长等,指导学生分组调查。

2、吸收信息应有选择性,各姓氏族谱是资料的首选。

3、指导学生分地域进行调查、访问,调查、访问的对象是公信度高者。

4、参考资料:各姓氏族谱、《中国百家姓》、《龙门县志》、网络信息。

五、时间安排:十二周。

六、活动设计:第一阶段:课题说明,准备工作,引导学生讨论确定主题。

第二阶段:活动计划。

1、分组分工。

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民主选举小组长并进行人事分工。

2、定出活动方案,制定调查表。

第三阶段:探究调查,搜集资料。

1、实地访问调查。

对象是各姓氏德高望重的老人、社区资料管理员、知名人士。

2、搜集资料。

可以向社区居民借族谱,到图书室或网上查阅资料。

3、组与组之间交流调查获得的信息。

第四阶段:资料分析、归类、统计。

1、分组归类、统计。

2、小组编写资料,形成个人或者小组的作品。

3、小组归纳、编辑。

第五阶段:总结,结果表达。

1、各小组出版小报或小册子,展览作品。

2、举办成果展示会。

第六阶段:评比、交流。

1、总结、交流。

2、评比优胜小组、个人、优秀作品。

七、成果展示会:1、导入从第七周起,我们开展了以《龙江定居居民姓氏调查》的主题实践活动,时经月余,同学们的足迹遍及龙江镇各个村庄,走访有识老人,咨询各村资料员,借阅族谱,还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

最后,经过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终于有了活动成果。

同学们有的写了活动报告,有的编成小报,小册子。

真可谓硕果累累。

今天,我们来开个成果展示会,让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吧。

2、各小组汇报龙江定居居民姓氏汇总姓氏汇总小组龙江是山区小镇,面积极小,人口一万三千多,然而定居居民的姓氏却是五花八门,种类极繁,姓氏的由来奇异。

为了完成姓氏汇总的任务,我们小组分工深入龙江八个村委,访问围老,村委资料员,村中知名人士。

经过数星期的深入调查,几经辛苦,各小组成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再进行集中交流、整理、统计及分析,同学们终于摸清了龙江姓氏分布的情况。

据我们小组的统计,龙江的姓氏包括:钟、李、赖、严、候、张、邱、林、刘、梁、罗、吴、谢、姚、陈、付、苏、江、曾、吕、阮、肖、胡、沈、游、余、黄、叶、连、温,共30种姓。

调查中我们得知,各村姓氏分在布不均匀,罗洞和六子园村姓钟的居多;格浪村姓陈,良塘姓游的较多;广美村姓梁和姓张的较多。

众多的姓氏中,分布较广、人品数较多的是钟姓,大约二千余人;陈姓的大约一千二百余人,梁姓约九百多人。

人口数较少的姓为:候、温、严、邱、苏。

附:姓氏人口对比表三步走“先居”情况在我手先居调查小组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龙江先居(最早到龙江定居的姓氏)。

下面是我们的报告:(1)、制定策略,开展工作调查龙江的先居,收集资料是我们首要工作。

组长召集全体成员商量对策,经过讨论,我们确定先设计一个调查表(见下表)。

龙江镇定居居民姓氏调查表然后把这个调查表分给其他小组协助调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还分了三路人马,第一路人马负责搜集资料;第二路人马走访有识老人,验证材料;第三路人马负责整理资料、统计资料。

工作策略既定,我们各自开展工作。

(2)克服困难,搜集资料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

例如访问有识老人的一路人马,访问时会遇到一些老人对本地的历史一知半解,一些问题讲了一半后就不知道了;还有些老人说:“学生不好好读书,问这些事干什么?”不过我们小组成员并没有灰心,他们向老人讲明原委,追根刨底,老人被我们的精神所感动,便将所知道的事情详细地讲出来。

负责收集资料的一路人马更感人。

如借族谱的事就非常困难,有族谱的人对我们不熟识又不肯借,也怕我们损坏或遗失,于是我们就用在图书馆借书的方式,向他们交押金,并签上借书合同,这才借到族谱。

正因为有了这些勇于克服困难肯动脑筋的同学,才能搜集到许许多多珍贵的资料,他们为完成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3)、精心整理,形成成果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查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及统计,我们终于了解到龙江镇的更多先居历史。

龙江镇定居居民姓氏达30种之多。

面对这么多姓氏,研究谁是龙江先居呢?我们对各种姓氏进一步展开深层的调查。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精心的整理、分析及统计,我们最后敲定罗洞钟氏是龙江的先居。

根据罗洞钟氏族谱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钟氏先祖因被迫自杀,其子钟离躲避颖川,去“离”单姓钟。

随后生下后代,分布在五华、龙川、兴宁、梅县、龙门、清远等地。

钟氏来龙江定居是在明朝1602年。

姓钟的先民来到当时的茅岗(即现在的龙江),这里原来一片荒芜,随后姓钟人氏夫妻俩开始开垦荒地,种植水稻、果树,慢慢将荒原变成生机勃勃的家园。

后来,他们又去外地带来牲畜,开始围栏养殖。

他们原先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后来,越来越多姓氏的人来到龙江生活,不断开发。

使得这里变得兴旺发达,并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趣谈百家姓的由来百家姓来由调查小组在这一次主题活动中,我们小组同学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龙江镇定居居民姓氏由来。

时经月余,从调查中得知,龙江姓氏共有30个,其中人数较多的有钟、陈、梁三个姓氏。

在开展对姓氏调查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我们不怕苦、不怕烦,努力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有关姓氏由来的调查工作,并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收集了许多关于姓氏来源的资料。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姓氏的由来吧。

我国的姓氏,据说源于周文王的分百姓。

到明朝洪武初年,吴沈选千家姓,共得姓氏一千九百六十八个。

姓氏的区别,或得之于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蔼天氏;或得之于祖先的谥,如文、武、照、景、成、戴;或得之于祖先的爵号,如王、候、王孙、公孙;或得之于祖先的官名或职御,如司马、司徒、司空、中行、巫、卜、陶;或得之于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子服;或得之于祖先所居之地,如西门、西闾、南宫、南郭等。

姓氏多种多样,来由各异,那么下面由我们来介绍我镇李氏和陈氏这两个姓氏的来源吧。

陈氏由来:陈源出于妫姓,相传舜当天子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妫英嫁住在妫瑞的人,即妫水弯曲的地方。

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人的后代,找到帝舜的后裔妫满。

周武王把女儿元女姬嫁给妫满,封他为陈候,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祠,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

所以陈氏就是他的后代。

李氏由来:李源于赢姓,相传上帝尧时,担任大理(司法长官)职务的帛陶的子孙世袭大理的职务,一直经历了虞、夏、商三代,被人称为理氏。

商未时,理氏后人理徵得罪了商纣王,被纣王处死。

理徵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逃往伊候之废墟。

母子俩无钱无粮,幸好当地李树很多,又值果实成熟季节,母子以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利贞不敢再称理氏,于是改称李氏(“李”与“理”谐音)。

李利贞的子孙后来便以李氏作为姓氏。

李利贞的七世孙就是著名思想家李耳,号为老子。

龙江的民情风俗文化民情风俗文化调查小组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小组的任务主要是调查龙江文化、民情风俗。

同学们是否很想知道我们的调查结果呢?好,那就请听听我们的汇报吧。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查活动,我们收集了一手具有本地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的宝贵资料:(一)、本地人过年办喜事有舞狮的习惯。

人们普遍喜欢请狮入屋、拜灶神爷、迎亲、接新娘等。

拜狮后给狮队封个“红包”(利是),以祈求避凶趋吉。

狮队走村过乡,一般找同宗同姓围村或贯来亲善围村(或家人)拜贺。

接待者则以礼款待,赠标旗,封“利是”。

(二)、本地人一年有好多节日要庆贺,如:春节、元宵、做棚、清明节、四月八、端五节、七月十四、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

元月初九这一天是石前村人俗称的“做棚”日。

这天每家每户都会热闹非凡,村民们杀鸡宰鸭,做了各种美味可口的佳肴,邀请所有的亲朋戚友到家中做客。

据说这一天家里来的客人越多,就表示越兴旺,就会为来年带来旺气。

而“四月八”则是格浪、隔陂、余家等“本地人”独有的一个节日。

传说这个节日的来由是这样的:四月八日这一天,王母娘娘生了一个儿子,这儿子一生下来就会说一种与众不同的本地方言,王母娘娘觉得很奇怪,认为这个儿子将来一定是掌握人世间本地人的君王。

于是就规定在每年的这一天,“本地人”要举行五次隆重的宴会,表示庆贺。

席上人们都要献上一坛美酒和一桌丰盛的饭菜作为献祭。

后来就演变成为今天亲朋好友喜庆道贺、欢聚一堂的“四月八”节。

(三)、我们还收集了富有本地风情的山歌,如:《金娣娘》、《民兵歌》等。

《金娣娘》这首山歌是歌颂当时一个叫金娣娘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带领人们早出晚归、勤奋耕作精神的。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成果展示,相信大家都得益不少吧!这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究。

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天地!龙江名人轶事调查报告名人轶事调查小组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们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龙江名人轶事。

回顾起我们当初调查,开始觉得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按照分配下来的任务去开展工作,利用星期六日去调查。

开始还算顺利,但后来越来越难调查下去,真是山重水复。

当然同学们决不会就此罢休,迎着困难坚持下去。

经过一番调查,我们的工作顺利多了,认真做好调查记录,整理资料交流调查结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帮助。

皇天不负有心人,果然是有了一番成果。

同学们,如果想知道我们龙江有哪些名人轶事,请听我们道来:我们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真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看,龙江镇历代风骚,书风甚盛。

古有牛蕴山人李森,读书如痴;格浪村人陈蟾轩,科举时,两广会考高居榜首,史称“府案首”,罗洞村人钟星荣,数载寒窗,终为贡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