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一)农村供水基本情况1.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1)自然概况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位于石家庄市西部,北接平山县,东临鹿泉市,东南与元氏、赞皇两县接壤,西部和西南部与山西省毗邻,地理位臵在东经113о48'—114о18',北纬37о02'—38о13',全县总面积1381km2,南北长57.2km,东西宽43.6km。
县境内有307国道。
石太高速公路、石太铁路和石太客运专线铁路,乡村公路畅通,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
井陉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49.7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季变化大,十年九旱。
井陉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形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南部、北部高而中间低,似楔形坳陷向东倾斜,并呈群山环抱的盆地形态。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程在150m至1273m之间,最低谷在孙庄乡洛阳村冶河河床,海拔150m,最高山峰为测鱼镇南寺村的玉笔垴,海拔1273m。
地貌形态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性、水的物理化学作用及新构造运动等因素制约,河流、沟谷呈树枝状向四周延伸,其西侧土层较厚,梯田层层,群山连绵。
南部、西部和西北部山峰林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
(2)社会经济概况井陉县辖17个乡(镇),318个行政村,616个自然村,2007年底全县统计人口32.5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2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7%,总耕地36万亩,其中旱地19万亩。
人均收入4527元。
(3)水资源概况井陉县境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水源,80%为碳酸盐分布区,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河道径流,农灌入渗补给等。
由此决定了县城的地下水受降水影响很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开采量增多,境内的浅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除孔隙水埋藏较浅外,水位埋深多在200米以上。
根据《井陉县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全县水资源可供水量为13699.78万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643.03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5042.43万m3,污水回用量为14.32万m3,我县的供水水源以地表水为主,主要是引山西来水以灌溉为主。
全县总需水量15937.46万m3,其中:农村需水量12209.82万m3,其中灌溉用水量9720.96万m3,农民生活用水量为772.12万m3;工业需水3123.2万m3;城镇生活需水量604.44万m3。
缺水量2237.68万m3,缺水率为14%,属缺水状态。
井陉县现状年(2000年)水资源供需分析表表1—1 单位:万m3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和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好井陉县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1)农村饮水基本情况井陉县辖17个乡(镇),318个行政村,616个自然村,2008年底全县统计人口32.5万人,其中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1.65万人,涉及151个行政村,占全县总人口的35.9%,不安全类型为饮用水水质超标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生活用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两大类。
其中饮用水水质超标的有44个村、20146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生活用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共涉及107个村、96372人。
(2)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集中供水普及率近年来,在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同力合作下,井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根据水利部和卫生部下达的水农[2004]547号文件《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经调查截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为16.6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6.64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5%。
预计到2009年底井陉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为16.6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6.6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
3、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井陉县农村供水类型主要是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类型。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全县现有集中供水的村数 303个,受益人口26.06万人,据水质化验报告及调查,部分村水源保证率低、用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低,水质基本达到饮水标准,无净化设施。
集中供水的水源水质与供水水质情况:根据井陉县水资源二次评价成果,井陉县地下水水质良好,地表水达到二类水水质的资源量占地表水总量的61%以上。
供水工程水质由县以上卫生部门或水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检测,一般由受益村根据农户反映自行送检。
2001年实施国债人饮解困项目以来,新建的饮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统一组织按不同区域进行抽测。
检测结果显示,除部分村细菌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现状: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管理正随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由村集体统管向承包、股份制等新的管理体制过渡,已改制数达到工程总数的70%以上,供水规模达到日供水量20 m3以上的由2—3人管理,供水20 m3以下的由1人管理,参与管理人数360余人。
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取一般采用管理人员直接入户收费的方式,根据当地水源、动力、管理情况,确定水价一般为1—3元/ m3。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全县分散式供水涉及2.23万人,其中有供水设施2.05万人,无供水设施0.18万人。
以这些分散式供水工程为水源的村民经常因为天气干旱、降水少而饮水无保障。
有供水设施:全县利用大口井、引泉、集雨等设施供水的人口为2.05万人,其中利用大口井人口0.88万人,分布在西部山区;引泉人口为0.13万人;饮用集雨水人口为1.04万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山区,通过调查及农民反映,浅层地下水煮沸后一般对人体无损害,集雨水经澄清后无异色,入口后有异味存在。
无供水设施:全县共有4个村1780人因附近无可用的水源而直接到坑塘、山泉、河渠等地取水饮用,用水极不方便,而且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2005—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实施和2009年预计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井陉县按照省、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布臵,全面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005—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717万元,解决了24个村1.6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机井工程8处,泵站扬水工程8处,自流引水工程5处,集雨工程1处。
工程完工后,当年工程当年验收,每项工程都制定了管理与用水收费制度、都明确了工程管理责任人,新建机井供水工程大部分村出具了水质检测报告。
2009年我县无饮水安全项目任务。
(三)基本经验“十一五”期间,井陉县紧紧抓住国家投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机遇,立足县情真抓实干,为解决本县农村饮水不安全群众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也为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关系农村群众生活的大事,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县政府还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全县重点工程,纳入岗制考核目标。
将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各乡镇和水务等有关部门的主要指标,并与相关乡镇与水务局责任人签订责任状,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调查,搞好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具体实施的先行,只有摸清全县乡村人口的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才能为饮水困难群众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每次做规划我们都对本县农村饮水情况逐村摸底,逐户排查,并且考虑到自然村,建档建卡。
具体实施方案由县水务局和乡村干部、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
所有项目村在项目批复后、实施前都提供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单项工程设计)。
3.多措并举,积极筹资山区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重,需要资金量大,而且工程规模小、分散、公益性强。
国家对饮水工程建设多是补助性质,井陉县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对于挖管道沟等土建工程,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投劳解决,有些自来水入户的村庄也是通过干部与村民代表商议,受益户集部分资金。
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集体出资补助饮水工程建设,通过群众投劳和筹资,确保饮水工程建设的顺利建成。
4.建管并重,良性运行饮水安全工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放在第一位,为保证工程质量,要求受益村或施工承包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并制定了《井陉县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细则》,发放给项目村干部和施工承包人。
在物料供应来源上,机泵、管材由市政府招标统供,钢筋、预制板、水泥由县财政中心委托县抗旱服务站统供,砖、砂、石等零星物料由村自购,但必须经负责技术的人员检查质量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机泵、管材安装由供货厂家负责技术指导安装。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各村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办法。
除户建井窖,大部分村采取个人承包、村干部兼管的管理体制,并根据水源情况,农户用水情况制定了适宜的用水收费制度和工程维修制度,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四)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井陉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地层古老,岩性种类多,地质构造复杂,因此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原来所建深井供水工程机泵、管路老化,自来水管路标准低、老化,跑漏水现象时有发生;近年天气持续干旱部分浅井水位下降甚至枯竭;原有集雨井窖修建标准低,蓄水量不足,集蓄水质差;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户的增多,农村居民的需水标准也大大提高,已不能满足村民目前饮水安全的要求。
由于以上原因据当前调查统计“十一五”规划内未解决的饮水不安全人口 1.95万人,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9.7万人,目前全县仍有11.65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不安全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讲,一是饮用水水质超标;二是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据统计全县饮用水水质超标的村庄有44个20146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的17.3%。
其中(1)因自然条件引起的水质不达标村39个,15424人,成因是由于水文、地质的影响,村庄附近无饮用水源,不得不集蓄雨雪水供人饮用,集蓄雨水受生活垃圾等影响水质差。
(2)因人类活动污染造成的水质不达标村2个,1112人,如:孙庄乡南防口和测鱼镇石门村饮用河道地表水,如今农业用药、生活垃圾、工业废水造成水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