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四年学习数学的感想

大学四年学习数学的感想

大学四年学习数学的感想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它。

从最开始的加减乘除,到后来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验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到现在,即将大学毕业,我的思想也越来越广阔,由于对数学的喜爱,当初选择了继续学习数学。

在填报数学系时我曾经想过大学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会要求更高,但我觉得只要我用心就没问题的,于是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来到了数学系,但三年时间过去了,我发现问题原来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大学数学,所学课程一科比一科抽象,记得刚学数分高代时觉得好难,好抽象,但学到大三,才发现以前的那两门课程只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都要用到那两门课程的知识,所以现在开始后悔以前为什么不好好学习那些基础课程。

其实学数学不一定是要把数学知识都学的精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维方式。

它对培养人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推理能力都有好处。

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式和定理,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他终身受用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自己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其一,数学的学习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

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较。

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反复练习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觉。

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

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其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把握数学精神的过程。

数学的精神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去思考问题。

有些学生对数学无论怎样练习,也始终难以找到对数学的感觉。

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解决形成一般的结论,领悟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应用。

这个过程单凭老师教将很难使学生达到理念的升华。

当然,这并非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体现学生悟的重要性,将所理解的知识嵌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其四,自信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自信源于对数学的热情、对自我的认可、对数学契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以及坚实的数学基本功。

曾经有位高中同学在阐述他对基本功的理解时说:“从今天起我所做的每一道题高考肯定不考,高考的每一题会做,并不保证都能做对,要关注对,而不仅仅是会,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反复,不要因为这题简单而不去做,不要因为这题做过三遍而不去做,可为难题放弃,绝不可为简单题而放弃,这些就是基本功”。

每个学生都接触着数学,但是有多少人停下脚步去思考一下,学习数学对我们的意义呢?我们都多多少少用了好几年去学习它,除了会做题目以外,请留意题目之间蕴含的奇妙的思维和想法。

数学是个变幻的东西,我们要去琢磨它,数
学传达的不是书面的题目,而是智慧,是思想。

数学和我们所学的很多学科息息相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我而言,数学即让我喜欢,也让我讨厌,喜欢是因为我可以探究数学蕴含的魅力和吸引力,讨厌是因为他总是变幻出无数的难题困扰着我。

总之,学好数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