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
一、第三课《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实验名称:吹蜡烛
实验器材: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实验过程: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实验解析:
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结论: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2、第六课《哪杯水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9页)。
3、第七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细线、秒表、热水。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4、第十一课《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和尺子(测力计),水槽。
实验过程:
1、把钩码放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皮筋的长度。
(或直接使用测力计)
2、放入水中测量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的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放入水时皮筋变短。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
5、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让一枚硬币飘浮在水面上(可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替代)
实验器材:硬币,小叉(小匙),水槽。
实验过程:
用小叉(或小匙)托住硬币轻轻放在水面。
实验现象:硬币浮在水面。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6、第十四课《水往高处走》
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盛开的红花
实验器材:餐巾纸,烧杯,红墨水。
实验过程:将餐巾纸系在小棒上,将纸袋一端放入烧杯的红墨水中。
实验现象:侵入部分变红,没侵入部分也变红。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7、第二十课《空气在哪里》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水槽,烧杯,纸团。
实验过程:
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向下竖直放入水槽中。
直至水没过杯底。
3、将杯子竖直取出。
用毛巾擦干杯口的水,取出杯中的纸团进行观察。
4、重复第2步,慢慢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冒出。
5、再次将杯子取出,观察纸团。
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8、第二十一课《空气的成分》
实验名称:验证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玻璃钟罩,塞子,水槽,铁丝,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在水槽中加入几滴红墨水,将钟罩放入水槽中。
2、点燃蜡烛盖上胶塞。
过一会烛火渐渐熄灭,罩内水面上升。
3、向水槽加水,使水面与罩内液面相平。
打开胶塞,向罩内插入燃烧着的火柴,火柴马上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