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政府之间以及不同国家政府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
2.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其中主要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或公司之间的经济合作活动。
3.南-北国际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内的广泛合作。
4.履约保函
是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向收益人开立的保证申请人履约某项合同项下义务的书面保证文件。
5.封闭型投资基金
封闭型投资基金指基金在设立时规定一个基金发行的固定数额,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再追加发行,投资者也不能赎回现金。
封闭型投资基金虽然不能赎回,但却可以在二级市场上通过经纪人进行买卖。
6.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7.Operating lease
经营租赁泛指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一切租赁形式。
经营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使用权,还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保养、保险、维修和其他专门性技术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它是为了满足经营使用上的临时或季节性需要而发生的资产租赁。
8.Financing Lease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9.出口信贷
是由政府支持的为扩大出口而提供的优惠贷款。
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以推动出口为目的。
10.BOT融资方式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承包商(一般为国际财团)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实质上,BOT融资方式是政府与承包商合作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特殊运作模式。
BOT融资方式在我国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
11.BOT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承包商(一般为国际财团)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12.双边援助
双边援助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发展援助协议或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由一国以直接提供无偿或有偿款项、技术、设备、物资等方式,帮助另一国发展经济或渡过暂时的困难而进行的援助活动。
13.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国际发展援助,是指发达国家或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及其所属机构、有关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以提高资金、技术、设备、物资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具体活动。
14.股权式投资
指跨国公司在其子公司以股权占有份额形式拥有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投资
15.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外国发行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或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只谋求取得股息、利息或买卖证券的差价收益,而不取得对筹资者经营活动控制权的一种国际投资方式,包括国际信贷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
16.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时所面对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它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的。
投资环境是各种条件和因素的综合体
17.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
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公司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和责任。
18.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是指出租人用自有资金或在资金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购进设备,直接出租给承租人的租赁,即“购进租出”。
19.施工索赔
施工索赔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根据合同和法律的规定,对并非由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失,或承担了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所付出的额外支出,承包商向业主提出要求在经济或时间上给予补偿的权利。
20.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