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力墙平法识图[详细]

剪力墙平法识图[详细]

在实际工程中,在这个虚线区域还可能出现墙身垂直分 布筋加密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拉筋根数增加了,而且垂 直分布筋根数也增加了。
(3)约束边缘构件的适用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适用于较高抗震等级剪力墙的较重要部 位,其纵筋、箍筋配筋率和形状有较高的要求。设置约束边 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请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第6.4.5条规定。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水平分布筋在墙柱中的构造分类
墙柱
暗柱 端柱
直墙端部暗柱 暗柱翼墙
暗柱转角墙 直墙端部端柱
端柱翼墙 端柱转角墙
水平分布筋在暗柱中的构造 水平分布筋在暗柱翼墙中的构造 水平分布筋在暗柱转角墙中的构造 水平分布筋在端柱中的构造 水平分布筋在端柱翼墙中的构造 水平分布筋在端柱转角墙中的构造
φ10@250
φ10@250 φ6@500
φ10@250
φlO@250 φ6@500
剪力墙列表注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身表中表达的内容说明如下:
(1)注写墙身编号:按表4-2规定编号。
①编号时,如若干墙身的厚度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墙厚与轴
线的关系或墙身长度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墙身号。
②对于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 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mm时,应配置双排;当其厚度大于 400mm,但不大于700mm时,宜配置三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 700mm时,宜配置四排。 各排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的直径和根数应保持一致。
表4-5 剪力墙身表
编号
标高
墙厚(mm) 水平分布筋
垂直分布筋
拉筋 (矩形)
-4.000-2.830
250
φ12@250
φ12@250 φ6@500
Ql(2排)
2.830-31.130
200
φ12@250
φ12@250 φ6@500
-4.000-2.830
250
Q2(2排)
2.830-31.1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
Q(x) xx 边缘异墙、边缘转角墙后的墙身部分。 Q(x)中的“x”为钢筋的排数
剪力墙梁编号
16图集
混凝土平法规则
表4-3 剪力墙梁编号
剪力墙洞口编号
混凝土平法规则
表4-4 剪力墙洞口编号
类型
矩形 洞口
圆形 洞口
代号 序号 特征
JD xx
YD
xx
通常为在内墙墙身或连梁上设置的 设备管道预留洞口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 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 墙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 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 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图4-17 水平分布筋在墙柱中的构造分类图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1.水平分布筋在剪力墙身中的一般构造 (1)剪力墙多排配筋的构造(P71)
暗柱(含约束 边缘和构造边
缘)
端柱(含约束 边缘和构造边 缘)
墙柱箍筋
约束边缘构件构造 构造边缘构件构造
16G101-1图集第75、76页 16G101-1图集第77页
非边缘暗柱、扶壁柱构造
16G101-1图集第77页
顶部构造 纵筋连接构造
基础插筋构造
同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16G101-1图集第73页“边缘构件 纵筋连接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项目4 剪力墙平法识图
混凝土平法规则
4.1 剪力墙的平法设计规则 4.2 剪力墙柱的钢筋构造 4.3 剪力墙身的钢筋构造 4.4 剪力墙梁的钢筋构造 4.5 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 4.7剪力墙识图操练 4.8剪力墙钢筋计算操练
混凝土平法规则
4.1 剪力墙的平法设计规则
剪力墙基本概念
剪力墙各种钢筋的层次关系
剪力墙柱编号
混凝土平法规则
墙柱类型
约束边缘构 件
构造边缘构 件
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
表4-1
剪力墙柱编号
代号 YBZ
GBZ AZ FBZ
墙柱详称
说明
约束边缘暗柱 约束边缘端柱 约束边缘翼墙(柱)
约束边缘转角墙(柱)
设置在剪力墙边缘(端部) 起到改善受力性能作用的墙 柱。用于抗侧力大和抗震等 级高的剪力墙,其配筋要求 比构造边缘构件更严,配筋 范围更大。
从抵抗水平地震力出发设计的剪力墙,其主要受力钢筋就是 水平分布筋。旧规范梁、柱保护层是针对梁、柱的主要受力 钢筋(即梁、柱纵筋)而言的、剪力墙的保护层是针对水平分 布筋而言的。新规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 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砼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保护层厚 度+5
3. “边缘构件” (暗柱或端柱)
为了加强墙肢抵抗水平地震力的能力,需要在墙肢边
缘处对剪力墙身进行加强,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墙肢边缘设 置“边缘构件”(暗柱或端柱)的原因。
剪力墙基本概念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结构包含的构件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基本概念
混凝土平法规则
第一层次的钢筋有:水平分布筋、暗柱箍筋; 第二层次的钢筋有:竖向分布筋、暗柱纵筋、暗梁箍筋、连梁箍筋; 第三层次的钢筋有:暗梁纵筋、连梁纵筋。
(2)约束边缘暗柱与构造边缘暗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在暗柱的端部或者角部都有一个阴影部分(即配箍区 域)见图4-16,其纵筋、箍筋及拉筋详设计标注。
剪力墙柱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凡是拉筋都应该拉住纵横方向的钢筋,所以,暗柱的拉 筋也要同时钩住暗柱的纵筋和箍筋。
不同点:约束边缘暗柱除了阴影部分(即配箍区域)以外,在 阴影部分与墙身之间还存在一个“虚线区域”,在这个“虚线区 域”内每个竖向分布筋都设置拉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基本概念
1.一种墙身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基本概念
2.两种墙柱 (暗柱和端柱)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基本概念
混凝土平法规则
3.三种墙梁
三种剪力墙梁是连梁(LL)、暗梁(AL)和边框梁(BKL)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基本概念
混凝土平法规则
2.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水平地震力。
16G101-3第66页“柱插筋在基础 中的锚固”
柱插筋、纵筋与箍筋构造同框架柱
墙柱箍筋一般不设箍筋加密区,但是当纵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时,应在搭接长度范围内设箍筋直径≥d/4(d为搭接钢筋最大 直径),间距≤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及100mm加密箍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4.3 剪力墙身的钢筋构造
剪力墙列表注写
混凝土平法规则
表4-7 剪力墙梁表
编号
所在 楼层号
LL1 LL2 AL1
-1 –
屋面
-1~屋面
-1~屋面
梁顶 相对 标高 高差
梁截面 B×h
上部 纵筋
200×60 0
220
200×40 0
218
200×40 0
216
下部 纵筋
220
218 216
侧面 纵筋
箍筋
同Q1水平 分布筋
φ8@100( 2)
剪力墙柱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图4-15
剪力墙柱的钢筋构造
P75
混凝土平法规则
图4-16 约束边缘暗柱、翼墙、转角墙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柱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构件类型
剪力 墙柱
表4-9
部位
剪力墙柱构造汇总表
构造名称
说明
约束边缘构件 横截面构造
构造边缘构件 横截面构造
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的横截 面构造
具体设置几排均在墙身编号后面表达。拉结筋应注明布置方式
“矩形”或“梅花”布置。
剪力墙列表注写
表4-6 剪力墙柱表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列表注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柱表中表达的内容说明如下:
(1)注写墙柱编号:按表4-1规定编号。 编号时,如若干墙柱的截面尺寸与配筋均相同,仅截面 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墙柱号。 (2)注写各段墙柱的起止标高,自墙柱根部往上以变 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柱根 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 梁顶面标高)。 (3)注写各段墙柱的纵向钢筋,注写值应与在表中绘 制的截面对应一致。纵向钢筋注写总配筋值,墙柱箍筋的 注写方式与柱箍筋相同。
混凝土平法规则
1.什么是剪力墙?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 当房屋层数更多或高宽比更大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截 面将增大到不经济的程度,这时则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片代替框架。墙片的抗侧力刚度很大,其抗剪能力大大提 高,故这种墙片称为剪力墙。
“框剪结构”:在框架结构中把框架梁、柱之间的矩形空间 也设置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片,用以加强框架的空间刚度 和抗剪能力,这面墙就是剪力墙。这样的结构就称为“框架 一剪力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
剪力墙列表注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剪力墙身表中表达的内容说明如下:
(2)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 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身根部标高系指基
础顶面标高(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3)注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 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
剪力墙柱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1.构造边缘构件(GBZ)构造(p77) (1)构造边缘端柱仅在矩形柱的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