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论赛资料

辩论赛资料

德:古义:在古人庄子看来,德是内在于万物以及人人本身,是万物得以生成的原因。

因此我们要柔守处下,不能以自身的喜好和厌恶看待事物,自我的好恶往往使人囿于一偏,不能达到普遍性,“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现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修德:修养德行,行善积德。

立意高远:确定一个高尚远大的主题。

立足平实:处于平稳踏实,朴实无华的立场。

核心论点:
从修德的特性,产生的效果和整体的发展与规划上来说,立意高远比立足平实更重要。

论点:
1从整体规划上来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从德的特性上来看,修德是一个需要长期修炼和提升的过程,立意高远更具有规划性。

3从效果方面来看,大量数据显示,立意高远的效果比立足平实要好。

自由辩问题:
1请问对方辩友,一代枭雄曹操的晚年疾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志存高远”呢?
2请问对方辩友,你是怎样理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
3请问对方辩友,您是怎样理解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
4请问对方辩友,您觉得如果周恩来没有在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现在的他还会在历史中留名,成为我们最敬爱的总理之一吗?
5请问对方辩友,你是怎么看待巴菲特在12岁立志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这一事例呢?
6请问对方辩友,您觉得立意高远和好高骛远一样吗?那您能为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好高骛远吗?
7请问对方辩友,您知道修德这件事具有什么特性吗?
8请问对方辩友,您是怎样看待“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自身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这句话
9请问对方辩友,您是怎样看待“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这句话
10任何事情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要打折扣的,“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
下。

”如果我们仅仅是立足平实,那不是最后连一个庸人都比不上了吗?
11请问对方辩友,您是怎样看待“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12人生之所以迷茫,归根结底主要是没有远大的志向和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

对方辩友,若不立高意,何以修全德?
立意高远古言:
1坚志者,功名之枉也——晋•葛洪
2胸无大志,枉活一世——佚名
3无志无息地了却一生是平庸的——荷马
4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明•冯梦龙
5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6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8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佚名
9志高则言浩,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清•叶燮
立意高远名人名言:
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3比尔盖茨“使每个人都拥有一台电脑”
4巴菲特,12岁立志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
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们的最大志向。

6“志当存高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一代谋臣诸葛亮的谆谆教诲;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一代枭雄曹操的晚年疾呼!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一代女中英杰李清照的明志!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近代思想家顾炎武为国富民强而发出的呐喊
10“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现代革命者夏明翰为人类解放事业,发出的豪迈与悲壮地怒吼。

万能句子:
1陈胜吴广从一介布衣到自立为王,正是告诉了我们你的起点可以平凡,但志向不可以平凡。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慎始”一词出自《左传》:意为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立意高远能够帮助我们走好修德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在修德中立意高远比立足平实更重要。

3立足平实与立意高远相比,在修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狭隘性,针对修德而言,我们需要高瞻远瞩,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够更好的向目的地进发。

4立意高远能够使我们拥有一个比立足平实更加长远和深刻的眼光及角度来看问题。

立意高远就是主题要高深不要太肤浅。

简单的理解就是看到一滴水要想从大海说起,看到一粒沙,从大陆说起,看到现在的人,就从始祖鸟说起。

5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的讲话中号召:我们的社会在引导青年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当下,不仅要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依靠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汇聚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动力。

还要努力帮助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使其不断增强实现人生梦想的自信。

6无论是修德还是做任何事情,树立一个高尚远大的志向是非常重要的,立意高远能激发我们的动力和潜能,从而拥有持久的战斗力,而立足平实则会使目标具有阶段性,需要不断地变更,甚至有人会在实现了短期目标之后就松懈懒惰,从而影响修德这一最终目的的达成。

因此对于修德来说,立意高远,是我们的动力源泉,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走的更长久。

7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

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10%的人,目标模糊;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8苹果树理论:有人在采摘苹果的时候,只采摘他眼睛所能看到的,生长在树下面的果实,而我们都知道只有生长在树上面的果实才是最香甜的,但就是他眼光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让他错失了好吃的苹果。

9一个杰出的青少年,应该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

因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自身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人之伟大或渺小都决定于志向和理想。

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

10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认为,理想如果是笃诚而又持之以恒的话,必将极大地激发蕴藏在你的体内的巨大潜能,这将使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达到成功的目标。

11理想是以现实为根据的一种理性想象,是人们对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设想与追求。

崇高的理想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12当你把追求放到自己的生命至高点上时。

你就会觉得,什么困难都无法挡住你前进的步伐。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

因此。

凡是要做大事的人,首先立志就要高,不要让小事、凡事绊住自己,
影响自己,束缚和毁掉远大的前程。

立志当立天下志,求名当求万世名。

我们的志向,就应该有吕不韦经营天下的气魄。

男儿志在四方,不应该畏畏缩缩安于现状,要努力去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扬名天下。

13志向远大的人会产生出天赋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斗志。

失败与挫折、暂时的困境使能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巨大勇气,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并最终能够成功。

14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话:“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

”这就是说:假如目标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会得乎中;而当你把目标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却反而会得乎下了。

15 任何事情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要打折扣的,因此,人必须有很高的志向,这是把事情办好的一个重要前提。

几千年前的一天,在渭水北岸,有位悠然垂钓的老人,一马车上的人问他:“老先生钓到鱼了吗?”老人回答说:“什么有没有钓到?你问的未免太浅薄了,我是在想国家大事呀!钓一条小鱼就得意忘形,那只是小人的行径,而我要钓的鱼和他们的大不相同。

”这样的回答让车上的人马上下来,毕恭毕敬地对老者说:先生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老师啊!随即在老人的背后深深地鞠躬。

车上人就是周文王,而老人正是助周兴业八百年的姜太公。

凡夫俗子偶有小成就会得意忘形,好像已经称霸天下一样,总是摆脱不了小家子气。

如果能像姜太公那样沉着冷静,志向高远,就是的不了天下,也能收获成功的人生。

反方论点:
1反:立足平实是立足高远的基础。

驳:基础重要,但不代表基础就比后来的更重要。

反而我方觉得立足高远才是基础,才是衣服上的那第一颗扣子。

2反:立足平实可以反省自己,避免犯错。

驳:立意高远同样可以反省自己,使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时地根据自己的目标改正自己的脚步。

反:立足平实更有利于实现,能激发动力。

驳:立足平实则会使目标具有阶段性,需要不断地变更,甚至有人会在实现了短期目标之后就松懈懒惰,从而影响修德这一最终目的的达成。

因此对于修德来说,立意高远,是我们的动力源泉,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走的更长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