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报告(doc 131页)

一个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报告(doc 131页)

一个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报告(doc 131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个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摘要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各国频频暴发银行危机,尤其是发生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各国,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切身体会到了银行危机的巨大危害,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呼声再一次响起。

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从商业银行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就没有停止过,那么为什么还会频繁爆发银行危机呢?在中国,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前途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在绝大多数部门,公有产权的比例在下降,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了国企改革的最后的堡垒。

国有商业银行所表现出来的低效率和竞争能力低下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考验。

因此,如何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提高它的效率,增强它的竞争力,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仍有一席之地,而且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成了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框架。

本文就是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讨论如何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本文中,称为四大国有银行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本文的结构如下,在第一章,我们对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介绍。

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它具有特殊的资本结构(股本资本只有8%左右),经营特殊的商品-货币,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冲击的部门,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

因此,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都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但是,频频暴发的银行危机证明仅仅有这些外部治理结构是并不够的,还需要从内部进行治理结构的改进。

第二章,我们简要回顾了一下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并给出了本文所认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即公司治理结构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即借以处理企业各种合约的一种制度。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种,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只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有产权结构、资本结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相互监督和制衡)、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结构、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充分竞争的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股票市场、经理市场等)、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

第三章,我们讨论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司,它的治理结构的状况。

从产权和制衡机制来看,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市场型银行治理结构,关系型银行治理结构,国家型银行治理结构。

在这一章,我们还提出了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几个主要原则,主要解决国有产权的低效率、制衡机制的缺乏、激励的扭曲,。

第四章,我们讨论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的现状和由此导致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是国家型的,即国有国控,结果导致银行资本金补充来源单一,坏账数量庞大,绩效低下,竞争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第五章,我们建立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问题。

我们的模型表明,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当政府作为银行的所有者时,它不光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追求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如社会安定团结等),而这两个目标通常是不可兼顾,商业银行同时肩负着这两项互相矛盾的任务,再加上政府错误的激励机制(我们将在第七章详细地讨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结构)就导致了上一章所说的那些问题。

第六章,我们说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使银行的任务单一化,为此,根本的办法是国有股份淡出商业银行。

但是,国有股份的淡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我们建议要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制衡机制,尤其要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并引进独立董事;在中期内,对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国际战略投资人,以制衡国有股份;在长期内,可以通过上市等渠道,实现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第七章,我们描述了目前国有银行的激励结构,即以控制权收益为主,而以合同收益权为辅,这种结构导致商业银行作为代理人在决策时唯命是从,而不从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出发。

我们认为,在激励结构方面的改革就是要将目前的激励方式颠倒过来,变成以合同收益为主,控制权收益为辅,并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对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员工进行激励。

以上都是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即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讨论如何改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许多国家,以及我们国家国企改革的经验也表明,仅仅改革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在第八章,我们从外部治理结构的角度主要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四大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中国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合同收益,控制权收益,制衡机制,股份制,激励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Banks of ChinaAbstractOver the past 20 years,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ost sectors of China economy, excluding banking industry, with China’s entry in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reforming the bank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ecomes an urgent task the government is ambitiously embarking on but not fruitfully so far. Where should the big four go? The theorie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vide with us a very good framework to discuss this problem.Generally spea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includes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xternal mechanism, the former emphasizes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balance mechanism, while the latter focuses on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on condition.We use a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explain where low efficiency and non-performancing loans come,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 both as a manager of the state and an owner of the banks, inevitable give the banks two conflicting task: stabilizing the state and maximizing banks' profit. Give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at is, income from control right accounts for a much larger part of the banker’s salary than contractual income, banks can do nothing but what the government wants them to do, and the problem are thus generated.Referring to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light of the reality of China economy and banking industry, we concluded that in order to provide sufficient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or the sustaining long-run growth of China economy, some measures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First of all, a more balanc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be set up immediately, in which board of directors, managers and supervisory board separate and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actions. And then,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duce its share in the banks’ capital gradually, first by introduc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n by listing to meet the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 Finally, the goal of reform should be to turn the banks into share holding companies, in which the state holds a minority share. In each step, reform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of great importance.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principal-agency problem, contractual income, income from control right, share holding, incentivemechanism目录摘要 (2)第一章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 (9)一、商业银行概述 (9)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 (11)(一)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11)(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商品的特殊性 (14)(三)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多样性 (14)三、现代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 (15)四、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和危害 (16)(一)近年来银行危机的情况 (16)(二)银行危机的成本 (17)五、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努力 (20)(一)中央银行监管制度 (20)(二)存款保险制度 (21)(三)国际清算银行及《巴塞尔协议》 (22)六、强调外部监管能否解决商业银行的所有问题 (24)第二章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26)一、现代企业理论一个简述 (26)(一)传统的企业理论 (26)(二)现代企业理论—契约理论 (26)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28)三、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 (30)四、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30)五、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性 (31)六、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31)七、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因素 (32)八、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激励 (33)九、公司治理结构的类型 (34)(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34)(二)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 (34)(三)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35)(四)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35)(五)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趋同性 (36)十、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 (37)第三章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模式选择 (39)一、商业银行不同的产权结构 (39)二、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 (40)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案例 (44)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规范 (50)五、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 (52)第四章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现状、不足、后果 (54)一、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发展历程 (54)二、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现状 (58)三、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四、导致的结果 (66)第五章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低效的成因—一个委托-代理解释 (70)一、分析的理论基础 (70)二、模型 (72)(一)政府的多任务 (72)(二)政府对银行的激励结构 (73)(三)政府与国有银行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73)也就是说,发放政策性贷款得到控制权收益,但是由于可能引起的不良资产增加,银行效益减少,而相应的合同收益应该降低;发放商业性贷款可能得到较多的合同激励,但由于可能对政策性贷款发放不足而引起控制权收益方面的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