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问题探讨

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问题探讨

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问题探讨摘要:科技园是我国目前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它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立足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文选取我国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针对制约我国科技园发展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科技园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发展出路前言科技园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而建立的院校和企业互为协作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它的出现,“一是为了解决企业和高新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为了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①说到此,需要补充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出现在20 世纪 50 年代,它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斯坦福研究园。

纵观世界诸国,寻其科技园发展脉络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规律,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对国际产业调整和科技创新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借世界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机遇,中国科技园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我国从80 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建立了多个科技园。

这些科技园对我国科研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

①范旭.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政策问题探讨,华南理工大学,2006一、中国科技园的发展现状1. 中国科技园的产生背景(1)社会背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科技革命的带动下,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企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有效整合市场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到了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而这时,科技革命已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确立,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的更加紧密,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在这个基本国策的支持下,中国科技园,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出现了。

(2)科研背景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科技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科技同经济结合的新路子,许多大学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利用当地优势,结合学校的人、财、物及科技成果等条件,创办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如:1989年东北大学率先建立大学科技园。

2. 中国科技园的发展历程(1)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的引入我国,国外一些成功的科技园发展模式也随之为我国所借鉴,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园发展主要分为两级,即由国务院主导的国家级科技园和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由政府主导,政府投资、政府开发、政府招商并投入运营。

几乎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政府规划、政府投资、政府开发、政府招商、政府运营、产业扶植,最后通过政府税收完成资金的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政府主导发展开发的科技园建园模式对后来我国科技园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2)开始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进入90年代,“社会资本在政府直接资本的挤压下,开始谨慎进入科技园开发领域。

”①这时候大学科技圆也开始兴起,如,1999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

成立了由科技部、教育部两位副部长为首的“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

总体而言,这时期的科技园的发展开始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的科技园发展模式,整个园区的发展呈蓬勃趋势。

①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新浪博客:/s/blog_3e496f740100st26.html(3)不断壮大阶段:21世纪初至今2000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之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园发展已呈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

科技园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人才的引进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科技园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它在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贫富差距”现象也较为突出。

3.中国科技园的发展模式1.政府主导模式。

即政府投资、政府开发建园和政府运作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土地、资金等运作资本由政府提供,政府全权负责它的建设、运作和收益,此外,政府还为园区制定一系列引导性产业政策和鼓励性人才引进措施,其最大的优点是,园区的资金链有延续性,发展环境较为宽松,能够促使园区的健康发展。

2.市场主导模式。

它是以市场为主导,即“产业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力量,它是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体行为的企业或民间组织的科研机构等。

”其突出的特点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和自主管理三位一体,此外,它还能够克服政府主导的园区发展模式的弊端,更好的促使园区科研人才的创新,发展方式较为灵活。

3.混合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是有政府主导性与市场主导型互为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是一种能适应中国当前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并能促进园区企业与园内的进一步可持续的互动发展的模式。

这种混合型的园区发展模式,可以起到互取其长,互避其短、互为补充。

因此,这种园区的发展模式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创新性。

二、当前制约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1.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科技园的发展要有配套的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运营机制,纵观我国科技园的发展,当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其表现有三,一是管理思想陈腐,我国科技园的管理理念普遍是以“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思想从事园区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带有很重的官本位思想;二是法律地位不明,我国科技园发展至今,科技园法律地位仍没有明确的定位,这对科技园的发展无明确法律文本的保障下,其发展前景较为模糊;三是政府干预较大,主要是因为园区的主管领导多为地方政府指派,以机构外派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干预园区的管理,这就为科技园区管理机构的独立性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2.园区布局不尽合理很多地方政府为能够成功申报科技园的建园,他们在申报目的多从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政治目的性角度出发,很严重忽视了科技园本身的社会价值,即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建园目的,科技园区存在有名无实。

如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它的源起是“中关村西区”,园区建立发展至今,目前在其投资运营的企业也仅有新东方集团、中钢设备公司、中化集团公司等文化和传统行业企业。

由此可见,科技园区的规划布局和它的功能定位因当政者的建园目的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今很多科技园已形同摆设。

3.创新力度仍需深化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它科学技术的引入和新产品的研发密不可分,但基于我国当前科技园的发展现况,有着创新力度的科技园并不多见,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主导、政府管理的园区模式限制了园区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市场主导的作用不够显著,没有市场竞争性,所谓的创新也只限于提出一些创新口号,若想真正付诸行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三、解决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制约瓶颈的对策建议当前,我国的科技园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那么如何做好我国科技园的发展,优化我国科技园发展模式的创新,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明确政策导向,政府应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第一、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如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高端人才引进措施、园区投建使用政策、收入分配及劳动就业方案等一些鼓励性措施;第二、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

以“祟尚科学、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为园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通过建立园区示范企业,起到示范带动效应;第三、行动上政府做好监督工作,针对园区不规范的举措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政府应做好监管工作,及时纠正,以保证科技园的健康发展,提升科技园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建立市场抗风险机制,积极探索科技园发展的新模式“科技园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 ,高科技就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收益。

”①根据欧美诸国科技园融资的经验,多数园区投资者难以承受高新技术产业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科技园的市场融资多为风险投资为主。

所以,解决我国科技园融资问题,就必须建立市场抗风险融资机构,不断探索科技与市场有效衔接的机制,一方面可以引进市场风险资本,另一方面通过有效融资渠道召开项目招商发布会,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

只有如此,①李双喜.大学科技园发展趋势初探. 科学与管理: 才能打造有利于风险投资与科技园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环境。

3.引入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园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对园区发展起到持久的推动作用。

”①科技园的发展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所以,做好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就要突出创新,引入创新机制,不断推动科技园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具体可立足三个方面:其一、政府转变建园思路,政府应从科技园真正的社会价值的角度去做好科技园的发展;其二、优化园区企业发展环境,做好“扶优扶强帮弱”工作,平衡我国科技园区“贫富差距”的现状,如湖南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上,建立了优化环境发展监督举报中心;其三、着力提升园区品牌,如中关村科技园,这就需要去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对进驻园区的企业进行严格把关,提升园区的社会品牌。

4.纳入竞争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园的沟通交流“科技园在开展技术孵化时,应着眼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承担当地的重点课题和项目,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孵化模式。

”从这个发展思路上来说,纳入竞争机制的前提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园区的运营管理机制。

这就需园区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遵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园区经营机制。

第二、力主“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招商引资的原则,不断去完善园区投资,多渠道为园区筹募启动资金,为园区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第三,大力鼓励园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中生产要素入股,并制定可行的入股方案,赋予园区以市场营销的活力,调动园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科技园的效益和市场。

参考文献[1]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2]蒋和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模式探索,气象出版社,2002年8月刘云.我国政府投入国际科技合作经费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0(3)[3]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4]章琰.大学高科技产业发展制度选择探析[].中国软科学 , 2003, (4)[5]陈静远,黄长春.中国大学科技园与英国科技园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6]易军.虚拟大学科技园组织结构与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2, (8)出师表两汉:诸葛亮①积极探索大学科技园“多校一园”的发展模式,国研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