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纤分类

玻纤分类

一、玻璃纤维定义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是以天然矿石为原料,按设计的配方进行配比后,进行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序最后形成各类产品。

具有强度大,弹性模量高,伸长率低,电绝缘性好、耐腐蚀等优点,通常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玻纤分类
玻璃纤维的分类方法很多。

一般可从玻璃原料成分、单丝直径、纤维外观、生产方法及纤维特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玻璃原料成分分类,是目前最为通俗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连续玻璃纤维的分类。

以不同的碱金属氧化物含量来区分,碱金属氧化物一般指氧化钠、氧化钾,由纯碱、芒硝、长石等物质引人。

碱金属氧化物是普通玻璃的主要组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降低玻璃的熔点。

但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愈高,它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和强度都会相应降低。

因此,对不同用途的玻璃纤维,要采用不同含碱量的玻璃成分。

从而经常采用玻璃纤维成分的含碱量,作为区别不同用途的连续玻璃纤维的标志。

根据玻璃成分中的含碱量,可以把连续纤维分为如下几种:无碱纤维(通称E玻璃):R2O含量小于0.8%:是一种铝硼硅酸盐成分。

它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强度都很好。

中碱纤维(C玻璃):R20的含量为11.9%-16.4%,是一种钠钙硅酸盐成分,因其含碱量高,不能作电绝缘
材料,但其化学稳定性和强度尚好。

高碱纤维:R2O含量等于或大于15%的玻璃成分。

一般采用碎的平板玻璃、碎瓶子玻璃等作原料拉制而成。

现在国家已经禁止生产此类产品。

无碱和中碱玻璃纤两类产品的产量占目前玻纤总产量的98%以上,是用途最广泛的两类产品,在玻纤业内,玻璃纤维就泛指无碱和中碱产品,下面简要从性能、生产工艺和应用领域方面对二者做简单对比。

三、力学性能比较
1 性能比较
1.1力学性能
玻璃纤维纱线的强度取决于单纤维的强度,单纤维的强度与其化学组成相关。

国际上都是以新生态纤维的强度来代表玻璃的强度,所谓新生态纤维是指玻璃熔体流经拉丝漏板漏嘴后刚形成的纤维。

此时的纤维尚未遭受空气中水分的侵蚀,纤维表面微裂纹的数量和尺寸都极小,此时测得的强度较真实。

表1给出了无碱、中碱2种玻璃的新生态纤维拉伸强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碱玻璃的强度高于中碱玻璃。

影响玻璃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化学成分、纤维直径、存放时间及环境等。


于实际生产中的玻璃纤维产品来说,其强度除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玻璃熔化质量、成型工艺及装备、浸润剂的种类和品质有很大关系。

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也是反映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玻璃纤维弹性模量高、伸长小、并且没有塑性伸长,这是玻璃纤维的特性。

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主要取决于玻璃成分,与纤维直径关系不大。

表2给出了无碱和中碱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1.2化学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是指玻璃抵抗水、酸、碱等介质侵蚀的能力。

通常以受介质侵蚀前后的质量损失、析出的碱量及进入侵蚀介质中的玻璃组分、强度损失和直径减少率等指标来衡量。

表3给出了无碱和中碱玻璃纤维的耐水性。

它是以5000cm2表面积试样,在250ml蒸馏水中煮3h测得的结果。

表4给出了无碱和中间玻璃纤维的耐酸性。

它是以5000cm2表面积试样,在0.25mol/L H2SO4溶液中煮3h测得的结果。

表5给出无碱和中碱玻璃的耐碱性试验结果。

它是用相同比表面积的玻璃球进行试验,每个玻璃球质量约为309,表面积约为36cm2。

碱性介质采用5%NaOH溶液,耐碱性以失重和溶出硅离子浓度进行衡量。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无碱玻璃在水中的失重和析碱量都低于中碱玻璃,表明无碱玻璃的耐水性优于中碱玻璃。

表4显示在酸性溶液中,中碱玻璃的失重远低于无碱玻璃,说明中碱玻璃的耐酸性明显优于无碱玻璃。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失重还是溶出硅离子浓度,无碱玻璃都高于中碱玻璃,可以看出中碱玻璃的耐碱性略好于无碱玻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