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致音乐老师的一封信

致音乐老师的一封信

致音乐老师的一封信每次看着音乐老师弹琴,不仅成了音乐的练习题,也成了生活的一种享受。

下面店铺整理了一封写给音乐老师的信,供你参考。

致音乐老师的一封信篇一我唯一的听众:您好!岁月悠悠,在您的不断鼓励下,我已经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点,您的教诲一直根植于我心中。

每天阳光明媚的清晨,在树林里,木椅上,您慈祥的面孔总会在伴随着清香的花簇旁微笑,细细用心灵聆听我的小提琴,我知道自己拉得并不好,您的双眸始终犹如深深的潭水,不断给予我最真诚的鼓励、支持,对我点滴琴艺的进步感到欣慰,让我重拾信心。

现在的您不知去向,那股最专注负责的劲却在我脑海里若隐若现。

您知道我在您的期望下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吗?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汇演,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

是我唯一的听众,让我领悟了在挫折中自强不息的勇气。

谢谢您当初善意的谎言,这对曾经的音乐白痴有多重要呀!当我还是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但一窍不通的少年时,当我在寂静的树林里被您看到羞愧不已时,当我自卑沮丧时,您的一句句温暖的鼓励真挚的话语孜孜不倦的诲导在我耳畔奏响,点燃了我对小提琴最初的热情。

祝身体健康落雪致音乐老师的一封信篇二音乐老师,您是唯一一个陪伴着我们1班成长的老师了,大家在一起5年了。

是您亲眼看着我们从稚嫩幼儿,经历无数风沙雨雪,脱变成懂事的少年;是您,温柔地对待我们,让我们感到轻松快乐;也是您,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走上音乐舞台。

您费劲苦心的教我们音符、曲调,那时,我对音乐的造诣一无所知,连音符都没弄清楚,每次看见音乐的谱子,都会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后来,我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合唱团,每天,老师您都会用钢琴给我们练习声音。

那着迷的神情,忘我的状态,优美的动作:十个指头就好像一个个灵活的精灵,不断地穿梭在黑白相间的按键上,非常调皮可爱;就好像一个个优美的舞者,在黑白键上摆动着优雅的舞姿,跳动着熟练的步伐。

一首首引人欣赏的乐曲从指间流泻出来,此时的音乐老师,这时候就像一个铸铁师,为这平凡的乐曲铸入灵魂,注入感情,让我情不自禁地陶醉、沉迷,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的音乐知识,也在不停地增长。

而每次看着音乐老师弹琴,不仅成了音乐的练习题,也成了生活的一种享受。

那形如流水的乐曲,有时,它就好像河水流动的声音,是沉静的,是平缓的;有时,它就好像微风吹拂的声音,是温柔的,是文静的;还有的时候,它就好像淅淅沥沥的小雨滴落的声音,是孤独的,是落寞的……动听的歌曲是令人着迷的,当我们随着歌曲,情不自禁地唱出声来时,竟是那样悦耳,也让每个人感到不可思议……此致敬礼致音乐老师的一封信篇三致全镇音乐教师的一封信各位老师:今天,本来我最想来参加这个会议,但是因为我在市里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所以不能和你们面对面谈心,有些遗憾。

不过不要紧,以后来日方长,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理解我。

现在,让陈主任或者黎主任代我读一下我昨天晚上加班加点赶写出来的一封信,见信如见人,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交流,表示我也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我来常平教办和大家一起做教育,算起来有三年多时间了。

三年多来,我们做了很多项教育改革,付出了很多努力,具体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总之,这些年大家都很努力地在工作,慢慢有了一点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们这一届教育办的同志,如果谈贡献,当然为时过早。

但是硬要说对常平教育有一些贡献的话,我想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了人们对常平教育的认知,就是常平人们对常平的教育开始认同了,开始有些好感了,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一直非常器重艺术类人才。

这几年,我们组织美术老师外出写生交流,组织各种各样的艺术类活动,尤其是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师生才艺节,让你们这些艺术类教师“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每一次才艺节,我都非常激动,非常感动,非常兴奋,充满斗志,充满激情,充满自信。

这几年,你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自己手里成长成才。

我想,这几年,你们一定有一些成就感。

这是对的,当老师就应当有成就感。

今天把大家请来,共商大计。

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商量。

就是,我们打算下学期在全镇推行“以乐育人”的教育理念。

我们打算以这几年常平教育的成功案例为重大课题,深入总结和研究,理论提升,形成成果,编写一本书,书名叫做《新快乐教育》。

“新快乐教育”,意思是说,我们要积极倡导与传统教育不一样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快乐的教育。

其出发点是快乐,核心内容和载体是才艺教育,才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精华部分是乐团教育。

乐团教育是整个“新快乐教育——以乐育人”教育理念的灵魂和核心。

大家知道,早几年,我们就提出了“快乐健康阳光进步”的教育思想,并把它渗透到了我们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现在提出搞音乐教育,尤其是乐团教育,用乐团教育引领整个快乐教育的主线,是有科学根据的。

我自己近来有很多研究心得,其中一点我认为很有道理,纵观所有教育学科,唯有音乐不具有排他性,相反,音乐还具有极强的融他性。

这是我的一项发现,你们认为有道理吗?如果有,请鼓掌。

谢谢。

音乐对于人,对于人的教育,有很多很多的积极作用。

1、培养人的丰富情感2、培养人的灵性与聪慧(听力、记忆力、想象力)音乐与记忆力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当音乐配以文字,许多种音乐能极大地增强人的回忆能力,帮助记住信息内容。

巴洛克音乐正是快速提高学习的理想音乐,主要原因是巴洛克音乐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α(阿尔法)脑电波一致。

许多研究表明,在这种状态中,大脑在检索新的信息,并将它存储进恰当的记忆库。

一个人重温脑图、回忆白天主要内容时所出现的平静、放松状态,打开了通向潜意识记忆库的大门。

α波也适合于开始每一次新的学习。

很简单,一个篮球运动员如果将其他问题带到球场上,就会心不在焉,打不好球。

学习也是如此。

从英语课马上转上数学课,一下子难于“换档”。

但是花一会儿时间做做深呼吸运动,放一些轻松的音乐,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能想象到的一些宁静的景象——很快会进入放松性状态,这一状态会更易于使那些看起来抽象的信息“飘进”长期记忆之中……由于时间关系,像这样带有科学性的描述我就不多讲了,以后有机会,咱们好好聊聊。

也希望你们给我多提供一些素材。

让我们那本书更加充实厚重而有生命力。

3、培养人的观察力与注意力4、培养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不会悲观、抑郁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人际交流6、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7、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8、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锻炼了左脑和右脑,增强协调性9、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提高其个性品味10、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加乐观豁达11、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锻炼了肺活量,提高了运动量12、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还有很多,我想你们一定知道得比我多。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镇,有什么办法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够系统地开展乐团教育呢?我想到了葫芦丝和巴乌。

葫芦丝和巴乌是姐妹乐器,容易学习,成本也不高,而且可以联奏。

配上简单的打击乐,载加上一个业余的“指挥”,就可以组成一支简易的乐团了。

我有几个想法,希望大家给我提几点意见。

一是要么不搞,要搞就必须搞出点名堂来。

全镇公办小学都要搞,形成氛围,形成风气,形成气候。

只有大家都搞,才会有对比,才会有压力,也才会有动力。

所以希望全镇公办小学先行试点,全面推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从哪个年级开始更合适?据了解,从二年级开始最合适。

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进校门,还没有定性,需要点时间调教好。

二是要计划好,二年级、三年级学习两年葫芦丝,四年级学习一个学期巴乌,四年级下学期开始联奏,组团。

每个班级就是一个乐团。

五年级、六年级逐渐加大难度。

至于刚开始的这几年,肯定是先吹着玩一玩,比如现在的四五六年级,肯定是学习一下,玩一玩,一下子很难出成绩的。

那么,六年级玩一年毕业了,虽然不是很精通,但是至少懂了一些,多少有些音乐感觉,对将来的成长,未来的人生,多少是有帮助的。

五年级可以学习两年,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说不定现在的四年级到了六年级,已经可以形成乐团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训练,可能要两年以后,才能看到乐团的效应。

我是有点心急,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还是要讲求科学,教育是要按规律办事的,否则就会吃亏,走向另一个极端。

希望你们提出科学的、专业的办法来。

三是从二年级开始,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

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体现乐团教育的效果。

记住,我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找到做人的乐趣,人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不是搞霸王硬上弓。

重申一下,千万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先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找感觉。

开始阶段,在前两年,我们一不搞比赛,二不搞考级,只搞团队展演、表演,提供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以乐育人的大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童真和乐趣。

多少年来,我们改革教育,改来改去,历经多少春夏秋冬,还是没有走出应试教育之魔圈。

真正的教育是跳出教育做教育,不是一天到晚盯着课本,盯着成绩如何提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抓着根本问题,没有抓住教育的核心本质。

所以造成现在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尤其是“做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动不动自杀,动不动杀人。

这些所有问题皆因教育问题而暴露出来,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学习的问题,是做人的问题。

教育的功利化拷问着人性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根源上着手。

也许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教育已经出了问题,也明白应试教育的弊端,懂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找到化解这个世纪难题的良药。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

老师们,这是唯一的良方。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乍听起来,很多人对我们的做法不以为然。

久之,则肃然起敬。

很多人说,以乐育人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是不是作秀?是不是吹嘘?这个我们不需要作答。

也有人说,过去我们也长期搞音乐教育,怎么就没有发现有什么神奇的现象?这就是要看问题的核心部分了。

第一,要普及。

第二,要坚持。

第三,要经典(曲目)。

第四,要(形成)乐团。

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所以说,音乐教育和乐团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

作为教育办,只帮你们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时间问题,由教研室负责制定学习时间的方案;二是人员问题,由人事部门负责制定用人方案,以灵活机动的用人体制,确保每所学校都有老师去指导,哪怕兼职也行,至少能够把葫芦丝都吹响起来再说;三是平台的搭建问题,就是组织开展全镇性的展示活动。

至于经费问题,则由学校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自己想办法解决。

你们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技术问题,包括乐谱的选编,也就是要编写好校本教材。

二是葫芦丝和巴乌的选购。

葫芦丝肯定是由学生家长购买,我们不可能免费配置。

三是大型训练的问题。

一个老师不是教一个班级,而是教一所学校,看上去很荒谬,但是不妨尝试一下。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这样,以后有条件了,再慢慢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