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普通话音变现象
所谓的音变是指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音变主要是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脱落、换位、代替、转化等。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第一: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调,被念成一种相对较短较轻叫含糊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是音节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一般情况下,前面的音节是上声,后面的轻声就稍高;前面的音节是阴平、阳平或去声,后面的轻声就低。
第二变调
音节连续发出时,有些音节地调值会发生变化,就是变调。
普通话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两字上声词语,前一字变读阳平如:处理小姐老虎懒散
2.结构为2+1的三字上声词语,前两字变读阳平如:跑马场手写体
3.结构为1+2的三字上声词语,中间一字变读阳平如:小两口老古董(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重叠式形容词的三种形式,即AA式、ABB式和AABB式。
1.AA式一般不变调。
例如:快快地、长长的。
只有带儿化韵尾时第二个叠字变成阴平。
例如:慢慢儿地暖暖儿的
2.ABB式后面的两个叠字都变成阴平。
例如:热腾腾甜蜜蜜
3.AABB式第二个字变轻声,第三、四字变阴平。
例如:漂漂亮亮明明白白(三)“一”和“不”的变调
1.在去声字前面都变读阳平如:一律不动声色
2.“一”在非去声字前面变读去声如:一直一生一早
3.“一不”在重叠动词中变读轻声如:想一想来不来
第三:儿化
在普通话里,卷舌元音er自成音节时,只有“儿、耳、而、饵、尔、二”等几个字。
普通话的er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写成r),构成卷舌韵母(儿化韵),这种现象就是儿化。
普通话的韵母除er ê之外,都可以儿化。
儿化韵里的er不能念成er,只在前面韵母的元音上附加一个卷舌动作,是那个韵母带上卷舌的声音。
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例如:头tóu(脑袋)头儿tóur(领头的人)
后门hòumén(后面的门)后门儿hòuménr(非正当途径)
2.确定词性。
例如:画huā(动词)画儿hāur(名词)
破烂pòlàn(形容词) 破烂儿pòlànr(名词)
3. 表示细小、轻微的意思。
例如:
小脸儿门缝儿慢慢儿走说说贴心话儿
4.表示温婉的语感。
例如:
山歌儿好玩儿女孩儿
第四、语气词“啊”的变化
“啊”用在语句末尾时,由于受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发生不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前面的音素是a o e ê I ü时,读ya,可写作“呀”。
例如
1.回家呀
2.这么多呀
3.天鹅
4. 鞋呀?
5. 真奇呀
6.下雨呀!
(二)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 iao)时,读wa,可写作“哇”。
例如:1.跳舞哇?2.真好哇!3.精巧哇!
(三)前面的音素是n时,读na,可写作“哪”。
例如:
1.真准哪!2.哪里人哪?
(四)前面的音素是ng时,读nga。
例如:
1.河水真清啊!2.大家唱歌啊!
(五)前面的音素是-i(后)、r(er或儿化韵)时,读ra。
例如:
1.她真是一位好老师啊!2.歌声多么悦耳啊!
3.多可爱的小狗儿啊!
(六)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读[z]a。
例如:
1.要好好练字!2.你可要三思啊!
在现代化的科技建设中,语音的信息传达要比书面的信息传达更为重要,准确、生动的口语,有着生活气息的朗读,己提到了更高地位。
.而以往的语音教学,往往重视字典语音而忽视了自然语音,学生学到了语音理论,而实践能力较差。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自然语音的学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