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基本知识

钢筋基本知识

钢筋基本知识1.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3.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5.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内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6.当受压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7.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8.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如必须在此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9.上柱钢筋比下柱多时见图1,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时见图2,下柱钢筋比上柱多时见图3,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直径大时见图4.见图集57页。

10.墙上起柱,在墙顶面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箍筋按上柱非加密区箍筋要求配置,梁上起柱,在梁内设两道柱箍筋11.墙上起柱和梁上起柱时,墙体和梁的平面外方向应设梁,以平衡柱脚在该方向的弯矩;当柱宽度大于梁宽度时,梁应设水平加腋。

12.当墙体的水平钢筋伸入端柱的直锚长度》LaE时,可不必上下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其他情况,墙体水平钢筋必须伸入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然后弯折。

13.拉筋直径:当梁宽小于等于350mm时为6mm,当梁宽大于等于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2倍的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格一拉一。

14.一级框架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15.当支座两边的宽不同或错开布置时,将无法直通的纵筋弯锚入柱内;或当支座两边纵筋根数不同时,可将多出的纵筋弯锚入柱内。

16.箍筋加密区长度:抗震等级为一级时≥2Hb且≥500,抗震等级为二~四级时≥1.5Hb且≥500.17.局部升降板的下部与上部配筋宜为双向贯通筋。

18.X向,Y向补强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方式同板中钢筋,当不伸入支座时,设计应标注。

19.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20.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长度为15d,设计者应在图中注明。

21.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圆钢筋为15d.钢筋锚固的原则: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1、变截面柱墙插筋锚固为1.5Lae2、墙上柱纵筋锚固为1.6Lae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5、上柱直径大于下柱时应将下层柱的连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连接位置下移。

6、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全部伸入梁板内,长度为梁底以上1.5Lae。

也可采用12D(此时屋面梁上部弯折长度须为1.7Lae,避免节点顶部钢筋拥挤)和1.5Lae+20D(当柱外侧配筋率>1.2%)7、顶层中柱12D,当直锚长度大于锚固长度时可采取直锚。

8、暗柱和墙顶层锚固为Lae (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10、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0.4LAE11、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面弯折。

12、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1、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为>=Lae且>=0.5支座宽+5D。

2、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弯锚时为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

平直段长度必须>=0.4Lae,这是对设计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此条件,须用较小规格钢筋代替。

3、框架梁中间支座伸入支座内>= Lae且>=0.5支座宽+5D。

5、楼层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1.6Lae。

6、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在端支座的弯折长度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梁上部纵筋配筋>1.2%)。

7、井字梁、次梁和纯悬挑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12D,当为光面钢筋时,直锚长度为15D.弧形次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为Lae。

8、纯悬挑梁、井字梁和次梁上部钢筋以及连梁端部为小墙肢时的上下钢筋取值同楼层框架梁。

9、连梁满足直锚时伸入墙内的长度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撑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锚入墙内为LAE。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均为15D,当梁侧面为抗扭腰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11、梁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12、基础梁外伸时钢筋弯折长度为12D,无外伸时为梁高1/2,多出部分钢筋弯折长度为15D。

13、高低基础梁低跨钢筋伸入高跨内Lae。

14、基础梁底部负弯矩钢筋自柱中心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宽。

15、基础次梁无外伸时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基础主梁)内为>=12D 且>=支座宽1/2。

基础次梁下部钢筋>=LA,外伸时上下部钢筋弯折12D。

16、板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内为LA,底筋伸入支座内>=5D且到支座中心线。

17、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上部钢筋和中部钢筋>=12D且到梁中心线,下部钢筋伸到梁箍筋内侧+弯折15D。

18、筏板外伸时上下钢筋弯折12D,U型封边筋长度:筏板厚-2*保护层+2*12D。

交错封边纵筋弯折长度:板厚1/2-保护层+75。

19、梁腋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梁下部纵筋根数-1且不少于2根。

锚入梁内为LAE。

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的35倍。

2.简支梁h=(1/12~1/8)L0.现浇板h=(1/35~1/25)L0.3.矩形截面梁宽b=(1/3.5~1/2)h.T形截面梁宽b=(1/4~1/2.5)h.4.纵向构造钢筋端部一般不必做弯钩。

5.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宽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6.保护层越厚,裂缝宽度越大。

7.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8~1/10.8.在结构平面图中配置双层钢筋时,底层钢筋的弯钩向上或向左,顶层钢筋的弯钩向下或向右。

9.双向板肋形楼盖在梁交点处需设柱。

10.非抗震,梁的上部纵筋弯折锚固时,锚固总长度允许小于la11.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12.梁端箍筋构造(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取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2Hb,500 Hb/4,6d,100 10二 1.5Hb,500 Hb/4,8d,100 8三 1.5Hb,500 Hb/4,8d,150 8四 1.5Hb,500 Hb/4,8d,150 613.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14.(!)暗柱边的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2)墙柱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15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设2φ6的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8.9度宜沿墙全长贯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构造柱。

15.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楼层净高的1/20,也不应小于160mm.16.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打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的混凝土约束较差。

17.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间距,一级不大于100mm,二级不大于150mm.18.高规规定,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la,且不应小于600mm,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 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墙体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19.一、二级剪力墙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除普通箍筋外宜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20.边框端柱的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

21.对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对钢筋混凝土房屋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