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苗族人口达到***-*****人,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黔、湘、滇、渝、桂、鄂、川、粤、琼九省(区、市),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苗族人口众多,该省境内苗族人口占到了苗族总人口的28%左右。
一、文山苗族芦笙曲的起源
(一)芦笙曲的认知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纯洁、神圣、友谊、欢乐的象征,是苗族人民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据考证,早在六七年前苗族人民就已经“致琴瑟、兴歌舞”,即那时就已经产生了芦笙及芦笙舞。
民间传说远古时候苗族人民在蚩尤的率领下阻击黄帝失败后退居深山,为重新召集队伍,他系红腰带,在山上立起长树干,号召民众绕“花杆”起舞,部众闻讯赶来继续参加与黄帝的战斗。
沿袭至今就演变成了苗族传统节日“踩花山”。
文山州苗族中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缘故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芦笙。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指出“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民族的,苗民间每家均备有芦笙。
” 据考证,芦笙源于苗族,受戰争及灾荒威胁,先民们被迫进行迁徙以谋求生存,最后定居于西南崇山峻岭之间,聚而城寨,并创造出了灿烂的芦笙文化。
(二)芦笙曲的历史
苗族芦笙文化见证了悠久的苗族历史文化,据唐代《新唐书·南诏》记载,“南蛮吹瓢笙,笙上管,酒别客前,以笙推展又酹”、“参差六竹管,长芦笙钟涛,短声清微散,舞求随节施,吹去别促缓,苗女共苗男,纷月花满山。
”《辞海》解释:“芦笙是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少数民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传更广。
芦笙是簧管乐器
的一种,由竹管、共鸣筒、簧片及气斗四部分组成,是苗族人民祭祖聚会、进行各种社交活动时必备的重要道具。
芦笙曲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其曲调优美动人。
它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传播。
二、文山芦笙曲的种类
(二)以歌代言芦笙曲
代言,是指用人们用芦笙吹奏曲调以代替人的话语,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用芦笙曲来表示,显得更有乐趣。
在苗族,一般开始学习芦笙的人,会先学唱词,而学会了唱词就算学会了吹芦笙,因为以前芦笙是没有曲谱曲谱的,苗族人民都是口耳相传的学习芦笙,演奏芦笙曲。
人们根据它的词音变化来代替曲,就形成了词曲相结合而成的一首芦笙曲调,如图2-1是以芦笙歌《玩场》
(二)纯器乐芦笙曲
纯乐器芦笙曲就是在演奏中放弃词和舞蹈形式的掣肘,按照器乐的思维方式和运动规律来进行自由的发挥。
在当代,纯器乐芦笙曲比较普遍,创造了各种样式的纯器乐芦笙曲,但是在传统的芦笙曲中却极为罕见,这主要是在传统的芦笙曲创造中创造主体是苗族普通的劳动人民,创作大都应用于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这往往都少不了芦笙词与芦笙舞的参与,并且以前的苗族人民对于芦笙曲尤其是芦笙的研究与现代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在传统的芦笙曲中并不是没有纯器乐芦笙曲,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贵阳中部地区苗族芦笙曲《诺德仲》就是这类不可多得的芦笙曲的典型。
全曲节拍较自由,以叙事为主,由怀念情绪的慢板和带有舞曲风的快板两大乐段构成。
乐曲两个部分衔接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芦笙的传统音乐运动方式。
三、芦笙曲的艺术价值
(一)芦笙曲贯穿人们的生产生活
文山州苗族婚恋形态和其他地区苗族相同有自主婚姻和包办婚姻两者,严禁同姓婚姻。
在自主婚姻中,男女多通过恋爱选择配偶,
这种性质的习俗活动有多种叫法如“游方”、“坐月亮”、“踩花山”等等。
每年秋收过后至第二年春耕之前,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传统时节,这与苗族农业耕作时间有密切的联系。
每个苗寨都会开辟专门的场所即“花场”供青年男女择偶。
此种场合下,人们通常称讨得花带多的人为“善歌者”,而对歌、跳舞、吹笙成为衡量个人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
这种笙歌对答、以乐代言的情感表达方式正是苗族芦笙应用的传统内容之一。
(二)芦笙曲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主要表现
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木鼓是神圣的,是祖先灵魂栖居之所,各苗寨都有固定的节日祭祀祖先即“祭鼓节”。
这时,同宗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吟诵祭词,对祖先进行祭典,祈求祖先保佑后辈永世昌盛。
规模大的“祭鼓节”如贵州省台江县反排苗族十三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四年,场面非常壮观,是苗族传统的集体聚会活动。
祭祀所用的鼓包括祖宗鼓和子孙鼓,平常藏于岩洞中,严禁触摸。
击鼓之人被称为“鼓头”,数量多为五个到九个,在活动中的职责不同。
在这种活动中,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芦笙则是在“引鼓”、“醒鼓”、“敬鼓”、“送鼓”等程序中发挥辅助性作用,其曲调相对较短。
“祭鼓”这一活动表现的是对祖先的崇敬,具有广发的宗教意义,因而在祭祀活动中运用的芦笙曲也具有很大的神秘性。
(三)芦笙曲是人们生活娱乐艺术途径
在苗寨,芦笙曲是人们必要的生活娱乐方式之一。
每到喜庆之日,很多芦笙队都聚在一起奏芦笙,赛唱歌,通常要通宵达旦,非常热闹。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举办芦笙节很多,是他们迎新春、祈好运的重要节日,也是青年男女“游方”的好机会,如每年正月初一麻栗坡县的各个少数名族村子都会有芦笙会、正月初十麻栗坡县梁子街的芦笙会、正月十二麻栗坡县新寨的芦笙会等等节日期间,男子头缠青布,穿短衣长裤,腰束大带,手持唢呐、芦笙等涌向会场;女子则穿绣有各色花纹的衣裙。
头缠青帕,佩戴银饰,众人翩翩起舞。
不管是在青年男女择偶的时节,还是在庆祝丰收的时节,芦笙都是人们表达情意的
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