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逐步均等化项目培训资料之一当前,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逐步均等化项目深入推进,高血压随访管理作为逐步均等化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问题更为突出,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程度不理想,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建设。
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以达到科学性、合理性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目的,特制定《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一文,望大家认真学习,融汇贯通,灵活应用。
从而确保高血压患者用药规范;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建设。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临床必须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药物。
如何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药物,这是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关键及难点。
关键是正确了解病情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同时必须掌握药物作用机理、药效学、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第一线降压药有六大类,可作为抗高血压药的首选药物,即: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钙通道阻滞药(CCB)、a1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ARB)、ß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控制高血压,使之达到满意的程度。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高血压以延缓、逆转、甚至阻断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靶器官形态和功能,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根据病情,患者决定应用药物治疗后,应遵循以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一、终生治疗与有效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一旦确诊,根据病情决定应用药物治疗,就必须终生治疗。
这是高血压病无法根治、难以治愈的特点决定的。
有人就跟我较真,凭什么说高血压病不可治,我村里的某某某不是治好了吗。
这种人混淆了高血压病与继发性高血压的概念。
有些继发性高血压通过手术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通过治疗达到血压控制满意的程度即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为有效治疗。
二、个体化原则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是不同的,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对药物的敏感性、适应性及药物剂量也不相同。
因此,在确立给药方案时,除应考虑疾病性质、并发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外,还应考虑疾病病程长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长期用药,药物毒、副反应及个体反应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及对药物依从性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的差异决定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从而达到“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
三、根据病情及合并症选药这是抗高血压药合理应用的基础,根据病情及合并症选药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一项基本技能。
如何更好地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呢?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
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积累,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以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更好地,合理地选用药物。
(一)、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初期血压呈波动性,上升不高且不稳定,症状不明显,又无其他危险因素(高血脂、糖尿病等)即1级高血压,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减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限制钠盐等),观察6——12个月,然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物。
如1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则属高危病人,即发生心血管临床事件和死亡的危险性大。
对于这类病人,在非药物治疗(如减肥、戒烟、戒酒、适量运动、限制钠盐等)基础上,一开始就需使用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血压,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一经药物治疗,就要达到目的——血压控制满意的程度即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如一种药达不到目的,就要考虑联合用药,直到满意为止。
而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达到血压控制满意不是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医者我们要尽力而为之,努力践行我们的职业道德——保证和增强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实际工作中千万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而影响器官功能甚至生命安全。
(二)、根据合并症选用药物要充分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合并症合理选用药物。
下面我将高血压病人的常见合并症及用药一一列出,以供参考。
1、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首选ACEI或ARB+利尿剂+ß受体阻滞剂,特别注意安全应用ß受体阻滞剂:(1)充分应用ACEI、利尿剂和洋地黄类等药物控制心力衰竭,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开始使用ß受体阻滞剂。
(2)从小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从6.25mg/d起始。
(3)递增剂量渐进缓慢,每1——4周增加剂量,达最大耐受量。
(4)即使注意以上各点,仍有一些病人在开始使用1个月内心力衰竭加重,这是由于ß受体阻滞剂对肾血流量影响。
导致水肿加重。
此时若使用利尿剂可使心力衰竭好转,可继续使用ß受体阻滞剂。
(5)清醒静息状态下,心率不慢于50次/分左右可继续用药。
总之,应在医生严密观察指导下使用。
2、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者,常用ß受体阻滞剂。
3、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首选ACEI/ARB+ß受体阻滞剂+长效CCB。
4、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梗,常用ACEI/ARB+ß受体阻滞剂,不宜用CCB。
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首选ACEI/ARB+调脂药或CCB+调脂药,此外,哌唑嗪(属a1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调脂作用。
有利于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ACEI/ARB、CCB。
7、高血压合并妊娠,首选CCB。
8、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首选ACEI/ARB、CCB。
但需要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ACEI/ARB时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及血钾变化,严重肾功能衰竭病人应慎用,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
9、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首选CCB。
10、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宜用可乐定,不宜用利血平。
11、高血压伴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利血平、可乐定等。
12、老年人高血压应避免使用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大剂量利尿药)和影响认知能力的药物——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13、高血压合并痛风者,不宜使用利尿剂。
四、保护组织器官,防止靶器官损害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必须考虑保护组织器官,防止靶器官损害。
一般而言,控制血压使之达到满意的程度就能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但并非所有药物都这样的。
许多资料显示,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是ACEI、ARB、CCB。
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的病变和左心室肥厚。
因此高血压经常危害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临床上常见到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脑出血和脑血管意外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未能很好控制所造成的。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通过控制高血压,通过逆转、延缓甚至阻断这些器官的损害而达到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1、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病人常伴有左心室肥厚,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左心室肥厚的存在与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病情进展还可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密切相关,其重要性超过血压本身。
对于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应用ACEI药物了,这种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而且能有效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大及血管增生,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2、肾脏的保护,高血压病常影响肾脏功能,特别是长期控制不好的病人,往往导致肾脏的损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出现夜尿增多、多尿等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的病人,以老年高血压为主。
这就是肾损害的早期症状,晚期才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表现为尿常规异常,部分病人有少量蛋白尿。
因此对于这些病人在降血压的同时注意肾脏的保护。
各种抗高血压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是不同的:ACEI、ARB、长效CCB具有优良的肾脏保护作用。
五、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很重要,我们在高血压病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中发现,许多的高血压病病人控制不满意是应用单一药物所造成,许多的高血压病病人的不良反应是单一用药剂量增大所造成。
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血压病病人对高血压病认识不深,欠缺必要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
另一方面该项目的实施人员很大一部分人不懂得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不懂得科学,合理地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有些人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没有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没有进行必要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此讲,希望大家重视高血压病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重视高血压病防治工作,重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通过此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知识、意义,并熟练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百姓。
从而确保高血压病病人的有效治疗,从而确保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率。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已公认为较好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单药治疗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小于140/90mmHg)的比率仅为40%——50%,而两种药物的合用可使70%——80%患者血压达标。
HOT试验(hypertensionoptimaltreatment)1998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和香港两地,同时公布了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及开放性终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达到预定血压目标水平的患者中即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采用一种药物、两药合用或三药合用的患者分别占30%——40%、40%——50%和少于10%,联合用药者约占68%。
由此可见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普遍性,经常性。
(一)联合用药的意义1、联合用药可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提高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和服药依从性。
降压药物长期单独应用,常会引起耐受性,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提高疗效,而这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增大的危险性超过了降压作用增加的效益,亦即药物的危险/效益比转向不利的一面。
联合用药可以给予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
2、联合用药可使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相互补充、相互协同、互补长短,从而达到药效的相加作用、增强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减轻或抵消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长期的用药。
任何一种药物在长期应用中均难以完全避免其不良反应。
临床实践证明,只要合理、正确选用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就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良反应。
那么如何合理、正确选用降压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以达到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满意的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减轻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下面讲一讲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相关知识。
(二)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相关知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可见,科学、合理、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有5种:1、噻嗪类利尿剂加ACEI或ARB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激活RAAS 系统,而这就成了不利于降低血压的负面作用。
然而这种负面作用反而增强了ACEI或ARB对RAAS系统的阻断作用,从而产生了更强的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