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及护理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角膜病变,致盲率高。
常见的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
临床表现为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等。
【主要表现】
(1)症状:发病缓慢,早期可有眼部异物感,逐渐出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2)体征:接触角膜病灶呈灰白色,欠光泽,外观干燥、粗糙,表面微隆起,溃疡周围因胶原溶解出现浅沟,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灶”,其表面的坏死组织易于刮除。
角膜后可出现斑块状沉着物,且伴有前房积脓,可导致真菌性眼内炎。
(3)辅助检查:角膜刮片染色可查到真菌。
【治疗与护理】
(1)就诊导向,住院治疗。
(2)局部治疗: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0.25%两性霉素滴眼液,滴人结膜囊内,2滴/次,1次/1小时;或0.5%咪康唑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2滴/次,1次/1小时。
临床治愈后,继续滴眼一段时间,避免复发。
对久治不愈者可行角膜移植术。
(3)全身治疗,可全身使用抗真菌药,如咪康唑,成人剂量10~2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3次,静脉滴注,每次用量一般不超过600毫克,在30~60分钟内滴完。
(4)中药治疗:可用黄连上清丸,成人剂量5克/次,2~3次/日,口服;或防风通圣丸,成人剂量5克/次,2~3次/日,口服。
(5)护理措施:保持眼部清洁、卫生,注意眼部休息,增加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