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PAcc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MPAcc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四、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de)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de)文章,对该论证(de)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de)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de)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误各种明显(de)逻辑错误,论证(de)证据是否成立并支
持结论,结论成立(de)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
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de)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de)生产过剩,道理很
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化解.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de)过程,产品(de)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
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de)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de)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
违背了经济运行(de)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de)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de)现象,让人们重
新去过缺衣少食(de)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de)和谐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de)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不足或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de)论说文,题目自拟.
孟子曾引用阳虎(de)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段话表明了古人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de)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关系(de)一种思考.
2015年MBA/MPA/MPAcc写作真题参考答案:
56.论证中心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参考问题:
(1)只要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扩大销售——会化解生产过剩;条件关系使用不当.市场需求仅是生产过剩(de)一个因素而非充分条件和唯一因素, (2)政府干预违背经济运行客观规律——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论据不足.且不说政府干预是否违背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本就需要宏观调控,所以在论据不明朗(de)情况下,论证有问题.
(3)生产过剩会增加物资储备,而生产不足是供不应求——支持生产过剩;因果无关.生产过剩不仅导致产品剩余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生产不足仅是相对(de)供不应求,还可以用其他(de)产品替代,两者(de)比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4)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不当假设.不当假设了市场问题仅由内部解决,不受外部调控.
57.解析一:
“仁”可以看作是精神财富,“富”可以看作是物质财富,当人们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de)时候,都不利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de)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吸收其好(de)东西,并加以综合,精神和物质二者并重.所以,在整个社会(de)发展过程当中,要同时注重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de)创造,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社会良好健康(de)发展.
参考立意:个人价值取向——精神与物质齐头并进、仁富同行
道德价值取向——面对诱惑保持自我;重义轻利;注重精神食粮
参考范文“为富”未必“不仁”
一提起发家致富,人们会想起“为富不仁”这句话来,旧中国,官僚、地主资本家巧取豪夺,“为富不仁”对他们来说,是千真万确(de).今天,也确有一些人,利用手中(de)权力或其它便利条件,钻空子,捞外快,中饱私囊.这些家伙都有一副损人利己(de)歹毒心肠.但“为富”者是不是都“不仁”呢我认为,“为富”与“不仁”没有必然(de)因果关系.
当今致富(de)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条是靠自己(de)诚实劳动和卓越(de)才干,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获得丰厚(de)报酬;另一条是以非法行为大发昧心财.前一条致富道路是国家政策许可和提倡(de),扣不上“为富不仁”(de)帽子,因为他们取财方式合法又合理,何“不仁”之有我国越来越多(de)专业户,企业家,发明家——他们靠正当收入改善了生活,由穷变富了,能说他们“为富不仁”吗
“富”与“仁”并不是对立(de).人类所向往(de)最高境界——共产主义社会,按马克思(de)说法,就是“富”和“仁”(de)最完善(de)统一.我国古代(de)司马迁也说过:“君子富,好行其德.”为国为民疏财济困,在封
建社会也提倡,现在更不乏其人.大书法家舒同一纸千金,他用义卖所得,
捐资200万元给华东师大建教学楼;香港张明敏把义演所得巨款捐给了北京亚运会.这样(de)人多得举不胜举,如果将“为富不仁”(de)帽子扣在他们头上,岂不冤枉
时下,“好行其德”(de)“君子”富户越来越多.但“为富不仁”者也绵绵不绝,这使许多在正常轨道上想富(de)人疑虑重重,担心自己也会被人们
看成“为富不仁”(de)“过街老鼠”.这倒大可不必.我们反对(de)只是不仁不义(de)生财之道,凡是按党(de)富民政策走上富裕道路(de),我们不
但不反对,还应拍手叫好.
解析二
(1)写文章首先确定文章(de)立意,材料中(de)富指(de)是财富,仁指道德,所以整个材料是针对财富和道德(de)关系进行论证.材料中引用古人(de)话,引申财富和道德(de)关系:有富就没有仁,有仁就没有富.现实社会不乏这样(de)例子,但是不是我们提倡(de)主流观点.所以对这道题目(de)中心立意是:既要为富又要为仁.
(2)关于文章(de)结构,既可以采用传统(de)五段三分式,也可以起承转合式和一个论点多个论据式.但是无论选择哪种结构,一定要符合题目(de)要求:明确对两者之间关系(de)一种思考,要将两者之间(de)关系进行重点(de)论述.
(3)文章可以使用(de)背景材料或者具体(de)论据:
理论论据: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比弗和达切尔·柯尔特纳进行(de)研究发现“为富确实不仁”,财富(de)增多和社会地位(de)提高会降低一个人对他人(de)同情心.造成这种现象(de)原因可能是财富能够让一个人拥有更大(de)自由,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对他人(de)依赖,对他人(de)依赖程度越低,便越
不会顾及他人(de)感受.此外,对贪婪(de)态度也可能影响一个人(de)同
情心.
事实论据:
邵逸夫慈善:由邵氏基金会捐建(de)教学设施,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支持内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de)发展作出宝贵贡献.
为配合国家西部开发(de)伟大战略,该基金会(de)捐赠,重点支持了西部(de)大中小学(de)教育设施(de)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de)发展.更值一提(de)是,每当内地一些省份遭受自然灾害时,邵逸夫先生都及时
地向灾区慷慨捐赠,用于灾区中小学校舍(de)重建工作.
李嘉诚慈善:李嘉诚先生少年经历忧患,不足15岁便辍学到社会谋生,深深体会健康和知识(de)重要,认为对无助(de)人给予帮助是世上最有意义(de)事情,教育及医疗两者更是国家富强之本,他也认识到个人力量到底
有限,惟有事业成功,才能对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de)贡献.故早年随着事业进展、行有余力(de)时候,便热心慈善公益,支持中国内地及香港(de)教育医疗事业.于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参与公益事业,并透过资助能提升社会能力(de)项目,达到基金会(de)两大目标:推动建立“奉献文化”及培养创新、承担和可持续发展(de)精神.李嘉诚基金会及
由李先生成立(de)其他慈善基金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支持(de)款额已超逾87亿港元.
陈光标慈善: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成长为亿万富豪,从一无所有(de)普通人成长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他以捐资过亿(de)慈善之举,在众多民营
企业家中走出了一条独特(de)创业轨迹,并由此赢得了人们(de)尊重.
富二代(de)为富不仁:李天一事件所透露出(de)官二代、富二代(de)为富不仁引起社会高度(de)关注.根据民营企业(de)经营模式,这些“富二代”大部分未来是要接班(de),他们中(de)大多数将成为中国家族企业(de)掌舵人,他们手中将掌握中国大部分民间财富及社会资源.因此,“富一代”对“富二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企业家自己(de)“家务事”,也是全社会(de)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