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宇宙的未来(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如果这些最终都没有发生,则斯巴达就会对阿波罗太阳神如此之感恩戴德,________忽视其巫师作错预言的这个事实。
②余下的会渐渐地在中心附近更近的轨道上稳定下来,并且________会集中在一起,在星系的中心形成一颗巨大的黑洞。
③宇宙________是这种样子,是________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
A.以致最终之所以/因为B.以至终于如果/那么C.以至最终之所以/因为D.以致终于如果/那么解析:选A。
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②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最终:最后,末了。
终于: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
“如果……那么”表假设关系。
2.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近两倍左右。
B.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这篇讲演的主题是宇宙的未来,或者不如说,科学家认为将来是什么样子的。
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解析:选D。
A项,“近”与“左右”重复;B项,“事实却是……说明”正好说反了,依句意应是“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C项,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应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的地方”。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了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A.④①③②B.④②③①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衔接连贯。
根据横线前一句“身体禁锢在轮椅中”找出紧跟在它后面的对应句子“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然后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寻求→发现→震动”,依次排出后边三句的顺序为①③②。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30个字。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能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也同样具有两面性,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是一段议论性材料,从“核能的开发利用”“农药的应用”等后文来看,第①处应强调“两面性”;再从最后一句“转基因也同样具有两面性”来看,应该是“新的科学技术”,这样第①处所填内容应不难答出。
第②处应与“核能的开发利用”“农药的应用”后半句句式相似,内容方面也强调负面影响。
答案:①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②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5.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两个短句,要求层次清楚,语意连贯、得体,不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更换词语。
(6分)在遥远的东方,成为耀眼的明星,有点残疾的那个不苟言笑的英国老头史蒂芬·霍金,凭着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风度,让黄皮肤的学人智者、青年老年们一饱眼福,犹如受到了一次圣洁的学术洗礼。
答:解析:长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什么样的史蒂芬·霍金”,二是“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风度,让……”,据此,改为“史蒂芬·霍金,是……英国老头,……明星”和“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风度,让……”即可。
答案:史蒂芬·霍金是那个有点残疾且不苟言笑在遥远的东方成为耀眼的明星的英国老头。
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风度,让黄皮肤的学人智者、青年老年们一饱眼福,犹如受到了一次圣洁的学术洗礼。
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主要信息。
(4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表示,移民外太空将是确保人类生存的关键步骤。
他指出,在未来数百年中人类免遭重大灾难的机会不大。
在日前一档由英、加两国共同制作的探索节目《霍金的勇敢新世界》中,这位杰出的学者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最新技术进展进行了评价。
在这次节目之前,霍金在英国剑桥大学通过邮件形式接受了加拿大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霍金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最紧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太空探索应当成为人类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答:解析:抓住第一段中的首句,根据文意,将“移民外太空将是确保人类生存的关键步骤”这句话稍作概括即可。
答案:霍金称太空移民是确保人类生存的关键步骤。
二、阅读提升(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没有天堂赵鑫珊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不出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7.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答:解析:分析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从内容上看,与标题“没有天堂”照应,点题,为下面的描述做铺垫;从结构上看,与下文人类不能在其他地方生存的现实构成对比,引起下文。
答案: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火星、金星的情况作对比;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8.对应一课一考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分)答: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应点明其修辞手法,其次应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一处画线部分,“其大气和表面……抱有敌意”,把金星的“大气和表面”当成人来写,形象地说明了人不能在金星上生存的现实。
第二处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而说明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的“大气和表面”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
②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突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9.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6分)答:解析:分析时首先要明确作者重点写了金星的哪些情况,如名字、生存环境、发展历史,然后看和地球的异同点。
尤其要注意“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这句话,也就是说金星在很多地方和地球有相似之处,后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利于突出环保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