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要与公司同舟共济华为在C&C082000门数字交换机上的研发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要想抢占市场,就必须在万门交换机上实现反超。
就在此时,李一男出现在任正非的视野里。
这个注定要在华为发展史上留下一笔的技术天才,以极为耀眼的姿态登上了舞台。
早期的华为崇尚英雄,郑宝用是英雄,李一男也是英雄。
郑宝用是任正非眼中的红人,李一男出现后,更是深得任正非欣赏。
C&C082000门交换机进展缓慢,但并不影响华为在万门机上的努力。
早在1993年年初,郑宝用就开始组织人手进行万门机的研发。
这时,尚未毕业的李一男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李一男15岁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少年班,22岁研究生即将毕业时进入华为万门机研发小组。
由于想法新颖、见解独到,李一男很快就赢得了任正非和郑宝用的信任,被聘为高级工程师,并成为C&C08万门机的项目经理。
在2000门交换机的研发上,为了追赶竞争对手,华为采取了非常规的研发方式,就像其内部所说的,完全是“游击式”和“突击式”的。
但在万门机研发上,华为采取极为稳重的做法,在方案设计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年,为了实现从2000门向万门机的过渡,很多公司采取了用内部高速总线将多个2000门交换模块捆绑的方法。
但华为研发组经过研究发现,这并不是最佳方案。
后来,李一男和郑宝用想到用光纤来连接交换模块。
在交换机中使用光纤在当时是一项极为先进的技术,但缺乏稳定性。
因此在此基础上,李一男提出一种采用准SDH
技术(一种光纤传输体制)的新设想。
这一设想极具创意,在国际上都属于前沿领域。
然而,就像2000门交换机一样,万门机同样极为难产。
而此前一直春风得意的李一男,也遭遇了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挫折。
为了保证万门机的总线速度,李一男决定采用当时速度最快的,也就是英特尔公司的MultibusII总线。
在他的授意下,华为一次性订购了20万美元的开发板和工具。
然而,在后续的研究中大家发现,以华为的技术实力无法实现如此快的总线。
这就意味着已经订购的20万美元的产品白白浪费了。
如果搁在今天,20万美元绝对算不了什么,但在当年,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更何况华为本来就面临着资金压力。
好在华为的研发环境还不错,大家给予了李一男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并未因此指责他。
即便如此,由于C&C08万门机研发一直不够顺利,开局的时候打不了跨局的电话,在重重压力面前,年轻的李一男几乎崩溃。
有一次,李一男忍不住对负责万门机软件的刘平说:“我可能干不下去了,以后你接着干。
”
好在问题并不大,硬件负责人余厚林偶然间发现,原来是交换机的接地线没有接好,才导致跨局电话无法打通。
万门机遭遇的最大问题是通话的占用时隙无法释放,任其积累的话就会导致交换机瘫痪。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研发人员不得不在软件中设置了凌晨2点自动重启功能,通过关机来释放时隙。
这一戏剧性的现象被大家称为“半夜鸡叫”。
后来经过数次版本升级,才最终解
决了这个问题。
不管怎样,C&C08万门机还是如期面世了,而且实现了对国内竞争对手的赶超,也为华为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而作为万门机的总负责人,在研发过程中受尽折磨的李一男苦尽甘来,成为公司的英雄,27岁就成为华为公司的副总裁。
企业如同一条大船,它需要所有的船员“员工”全力以赴把船划向成功的彼岸,同时,这条船也承载它的船员“员工”,避免他们掉入大海。
大船一旦沉了,会有很多人失去工作,很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影响,这固然没有送命那么严重,但也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现实。
1920年,日本经济不景气,不少工厂停产或倒闭。
然而,当时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松下电器反而蓬勃发展。
到了1921年秋天,松下买了1500多平方米的土地,盖厂房、建住宅、设事务所、扩大招雇员工规模。
1923年,松下发明并大量产销自行车电池灯,兼营电熨斗、电热器、电风扇等电器产品,公司发展迅猛。
1929年,松下并不理会到处弥漫的经济危机,在已经拥有3处工厂、300多名员工的情况下,继续扩充,在大阪买下8万平方米的土地,大规模地建设公司总部、第四个工厂、员工住宅。
直到1929年12月底,松下电器才感受到了危机的压力:销售额剧减一半,仓库里堆满滞销品。
更糟糕的是,公司刚刚贷款建了新厂,资金极端缺乏,如果滞销情况持续下去,整个松下电器很快就会倒闭。
恰恰这时,松下幸之助偏偏病倒在床上。
如何渡过这场危机?当时,代行社长职务的井植岁男等高级主管,向休养的松下汇报他们研究的方案:为应付销售额减少一半的危机,只好减少公司一半的生产量,员工也必须裁减一半。
这是一个渡过难关的最佳方案。
听到这个方案,松下有了精神。
他指示:“生产额立即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
将开工时间减为半天,但员工的薪资全额给付,不减薪。
不过,员工必须全力销售库存产品。
用这个方法,先渡过难关,静候时局转变。
”
“可以不解雇员工,但是既然开工半天,就该减薪一半。
员工不会有意见。
”有的主管建议。
“半天工资的损失,是个小问题,使员工们有以工厂为家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任何一个员工都不得解雇,必须照旧雇用。
”松下十分肯定地说。
当员工们听到松下的指示时,无不欣喜,因而人人奋勇、个个尽力,销售库存产品。
松下的方法灵得让人吃惊,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公司产品不但没有滞销,反而造成产品不够销售的现象,并创下公司历年最高销售额的记录。
就在这场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其他工厂纷纷倒闭,而松下公司,继兴建第四厂后,又创建了第五、第六厂!
从你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你的命运从此就和公司这艘船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
公司是承载员工事业的船,而员工则是推动公司不断前行的水手,让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尽到一个水手的责任,努力工作是你的本分。
你有责任、
有义务与公司一起抵御风雨,一旦遇到了风雨、暗礁、海啸等风险,你都不能轻易选择逃避,而应该努力使这艘船到达成功的彼岸。
既然选择在一家公司工作,你就是公司的一员,就应该和公司同心同力,和公司同发展、共命运,就应该以“主人”的心态来管理照料这艘船,而不是以一种“乘客”的心态来度过人生的浩瀚大海。
我国有一句谚语:“树倒猢狲散。
”意思是说,树木倒了,生活在树上的猢狲也都离开了,在职场中,它用来比喻员工对公司不够忠诚。
公司发展好的时候,很多人趋之若鹜;公司一旦不行了,那些平日里口口声声“忠诚”的人却纷纷离去。
这样的员工只能与公司同享乐,却无法与公司共患难。
那些比较知名的公司,如IBM、海尔、华为、联通,它们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陷入困境,每一次困境都如同一把筛子,把那些急功近利的、目光短浅的员工筛走,留下的都是有责任心、能同甘共苦的精英。
现在,职场中的工作机会虽然相对多了,但如果没有与公司共发展、同进步的思想,也很难做出什么成就来;如果出于职业道德和职业需求,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与公司同舟共济,真心付出,就能在事业的道路上有所收获,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