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媒体时代媒体的责任和公众的道德守望

流媒体时代媒体的责任和公众的道德守望

流媒体时代媒体的责任和公众的道德守望
摘要:流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流媒体新闻迅速渗透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与传
统媒体形成较强的竞争。

流媒体新闻由于其较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而备受公众关
注和喜爱,然而也极易为某些人所利用,成为不良信息的载体。

本文从流媒体新
闻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事例,提出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该坚守的社会责任
和公众应有的社会道德准则,才是保证流媒体新闻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流媒体;社会责任;传统媒体;公众;道德;良性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流媒体”的时代。

流媒体新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的主流,它有着较好的即时性、实时性强和交互性好的特点,能够通过网络与受众形成即时的互动。

在流媒体新闻的收看
过程中,受众不但可以自主地选择想要收看的新闻,而且可以自由地控制新闻播放
的时间和进度,随意进行下载和转发,从而真正掌握新闻传播中的主动权。

视频新
闻以及具有网络特色的多媒体互动新闻,将成为网络新闻新的增长点,并迅速渗透
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流媒体传播的的这种特点,也容易被某些人利用,成为片
面追求商业利益,刊载虚假错误报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宣传封建迷信,刊登
违法广告等不良现象的载体,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
威性,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一、日本地震海啸导致核泄漏事故,并引发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3月15日,我国各地陆续出现食盐被污染、碘盐可防辐射等小道消息,这些信息经放大,并最
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食盐恐慌性抢购。

3月15日上午,在杭州一电脑公司工作的陈某,用网名“鱼翁”在网上散布有
关近期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影响我国海域的谣言:“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

”该信息经湖州等地网民在网上转发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许多网民纷纷向公安机关举报。

(1)
接报后,杭州警方立即开展调查,经办案民警缜密调查,确定网上散布谣言
者为杭州教工路上一家电脑公司员工,31岁的陈某。

据陈某交代:“3月15日上
午10时许,他在网上聊天时看到了上述信息,未加思索便将该信息复制后转发
给亲朋好友。

”随后,该信息又被湖州网民在网上转发,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恐慌。

很多销售者借机涨价,每袋盐最离谱的价格从1.2元猛涨至20元。

有的人甚至整
箱整车往家里买。

经杭州警方的批评教育,陈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已有比较深刻
的认识,承认自己违法散布虚假信息危害社会,并立即在网上发布澄清公告:“本人在网上散布的有关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以及关于盐与海带之类的话,没有事实根据,是虚假消息,希望大家不要相信,不要误传。


抢盐风波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很快平息,人们的生活也回归正常。

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作出处罚决定,依法给予在网上散布日本核电站爆炸污染
山东海域谣言的杭州网民陈某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人民币。

另一例新闻事件是“XX小姐裸照”事件。

2009年10月28日,河南某市警方出动警力,对涉黄涉赌场所例行检查,然而,执法过程的影像被公开,引起网上乃至社会热议。

热议的原因是将警方检查涉黄对象赤裸的影像公之于众。

因公布的影像中有
执法者涉嫌“动粗”的举止而衍生成了“暴力执法”的轰动新闻。

使常规执法事件成
为吸引公众“好奇”目光的特殊案例。

对“隐私曝光”和“粗暴执法”同时遭到质疑,
究竟是警方失误,还是媒体失手?
网友热论的焦点有二:一是执法中涉嫌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二是“扫黄打非”
执法现场拍摄的“裸体”照片刊登后“小姐”的隐私被曝光。

以往类似的新闻或法制
报道,多是文字为主体,即使有图片或影像也多用打马赛克的手段进行技术处理,流媒体报道此类消息也是要做技术处理的。

当然,首次刊发这条新闻的媒体主观
上可能无意伤害新闻事件的主体,但客观上却已事与愿违。

随后,网络上的博客、论坛中,广播、电视、报纸、流媒体,各传播大军纷
纷加入,热炒“裸照”事件。

一方是执法主体,一方是舆论工具,关于社会伦理和
职业道德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此后,在事件升温后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在讨论社会伦理、新闻伦理、职业
伦理时,“裸照”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二度”传播。

有网友注意,在此次事件中,央视的CCTV1+1栏目在公开报道此事时使用了技
术手段,避免了当时人隐私的进一步就暴露。

其实,要避免这样的风波并不难,首次报道此事的媒体只要当时采取很容易
做到的“遮挡技术”就可以完全避免“裸照" 事件的发生,而在此事件中,不仅“裸照小姐”受到了伤害,媒体也同样受到谴责,受到了追问,“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的
红灯已经对媒体亮了起来。

”(2)
毋庸置疑,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得媒体和公众都趋之若鹜,这种良
好的传媒和大众的互动关系本身是有利于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然而,它就像一
把双刃剑,运用得好,皆大欢喜,运用得不好,两败俱伤,关键是在这个平台上“跳舞”的对象,必须遵循应有的秩序和规则。

二、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新闻传
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流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人人都可以拥有博客的今天,新闻传
播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网民最信任的是国内电视新闻,其次是国内广播和报纸新闻,信任程度最低的是网络新闻。

在网络新闻中,网民首先信
任的是大陆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办的网站,其次是门户网站提供的新闻。

网络新闻信任度最
低可能是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阶段,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频繁出现的假新闻及
大量的不良信息对网民的影响造成的”(3)
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流媒体技术及其派生的流媒体传播已经或正在渗透到人类生存
的各个方面。

今天,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以手机或互联网向全世界发
布和接收你所想要的任何信息,包括图片、声音或视频,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媒介和受众的
界线已经模糊。

你既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网络传播具有开放、自由、流动、匿名的特点,使传播权利完全分散,一方面提高了网络传播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另一
方面也给舆论监管和处罚带来了不利影响。

新闻传播中传统“把关人”角色地位的缺失和相关
法律的滞后更使这类问题,雪上加霜,一旦失控,虚假不良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被迅速
放大,最终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果,上述两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如何加
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提高大众的公共道德及伦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
题。

三、胡锦涛总书记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他强调,当今社会,“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履行社会责任,不同的媒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任何形态的媒体都必须承担
社会责任,这是必然的。

坚守社会责任决不仅仅是主流媒体的义务,而另一些媒体则可以为
追求点击率、发行量而以煽情、刺激甚至是以捕风捉影、造假的方式来招摇惑众。

在流媒体
时代,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决不能迎合市场利益的驱动而背离理性原则,
从而让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化新闻、不良广告、等低俗化的媒体产品给社会带来巨大
的负面影响。

传统主流媒体一定要善于敏锐观察时局动向,研究社会思潮,积极提供有效引
导,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同时,所有媒体从业人员应该遵循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做一个称职的“守门人”。

而对于我们每个公民,则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因为,虚假信息所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

除此之外,尽快地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杜绝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的当务之急。

注:
(1)中新网2011年3月20日新闻柴燕菲等
(2)衡国良媒介失守伦理底线
(3)网络传媒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