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
季羡林
①我素来没有喜爱过雾。
②到达加德满都的次日清晨,我一同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
雾弥天。
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崇山峻岭,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刺眼的银光。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类情形,我几乎像儿童子一般地愉悦。
此刻大雾遮盖了全部,连那些万古雪峰也消失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
旅店后边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时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此刻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犹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
昨天到达旅店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
此刻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认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可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颤动,本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由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潦倒地自己窃笑的时候,突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
了咕咕的喊声。
浓雾固然遮盖了形象,可是却遮盖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洗耳恭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形。
我千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
了喜爱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
莫非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漂亮的山城里学会赏识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爱雾的人仿佛是其实不多的。
英国伦敦的大雾是很有
一点名气的。
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述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感觉神韵无量。
关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能否也有尼泊尔作家特意写加德满都的雾。
可是,不论是在伦敦,仍是在加德满都,肆无忌惮高声赞叹浓雾的人,唯恐是不会多的,此中原由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研究商讨。
我此刻在这高峰王国的国都来对
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预料。
过去我不只没有赞叹过雾,并且也没有仔细去察看过雾。
我眼前是由赞叹而达到察看,由观
察而加深了赞叹。
雾能把全部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行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进而带来了此外一种美,一种在青天白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模糊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
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楚,要求正确,怎么还
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以后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渐渐认识了模糊数学的内容。
我一反以前的想法,感觉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在人类社会中,在平时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批
模糊的东西。
不论如何也没法否定这些东西的模糊性。
认可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定政策等等都是有利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如何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
连审雅观
点也不例外。
有好多东西,在好多时候,模糊模糊反而更显得美。
月
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味在心头吗?在这里,赏析者有
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
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马上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绝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并且绝对一清见底、纤绝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想象飞驰,突然想到了这全部。
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
直沉醉在这些幻象中了。
这时窗外的雾仍旧浓密厚重,它仿佛认识了我的心情,感谢我对它的赞誉。
它没法说话,不过体现出更为美好更
加神奇的相貌,洋溢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收藏本丛书·季羡林卷》,有删省)49.环绕“雾”,作者对其的感情态度发生了如何的变化?请在空格
里填上适合的词语。
□□□——□□——□□——□□
50.试剖析文章第②段写“我昨天”看到的情形的作用。
51.谈谈你对第⑥段划线句子“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
情味在心头吗”的理解。
52.这是一篇优美又不乏真理的文章,可题目却这样简单。
请对题目“雾”加以赏析。
【答案】
49.不喜爱——赞叹(喜爱/ 赏识)——思虑——沉醉
50.运用插叙,交代了我昨天在没有雾的状态下看到的情形和人物活动,与今日我在雾中看到的情形形成对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
雾的模糊性。
使文章的构造富裕起伏,防止平淡无奇。
51.①由于模糊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
②由于模糊的东西比清楚的东西更能激发赏析者自由的想象,进而加强审美情味。
52.①线索,贯串全文的作用。
②交代文章所写的主题或与之相关的内容,对读者的阅读起到提示的作用。
③示意文章深层的思虑:在自然界存在如“雾”同样模糊的事物,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等领域中也都有模糊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