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8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8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时作业8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及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8~公元9世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 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C.加重下层民众负担D.激化已有的社会矛盾2.古代雅典是一个熙熙攘攘的辩论俱乐部,人们觉得,只有在公共生活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从而实现自我。

这种全面的共同体形式被人称为城邦,这个词不仅代表城市或者国家,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十分活跃 B.人文主义成熟C.保障人民参政权利 D.文学艺术繁荣3.在雅典,(梭伦)允许没有儿女的人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

这表明梭伦改革( ) A.注重维护个体财产权利B.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根本上打破血缘的束缚D.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准4.[202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多个村社。

村社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

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这一变化( ) A.铲除了血缘贵族的权力垄断B.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C.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D.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5.[2022·雅安市高三三模]公元前4世纪,随着城邦内部矛盾的加剧,希腊政治家有关公民内部团结共谋福利的梦想破灭。

“富人宁肯把钱投入大海,也不愿意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产而后快。

”这反映了古希腊( )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挑战B.公民不再维护城邦利益C.奴隶与贵族斗争激烈D.平民的权力有名无实6.[2022·河南省名校高三联考]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加强了陪审法庭的权力,并为陪审员发放薪酬。

亚里士多德认为,伯利克里将陪审团职位改为薪水制之后,陪审团就败坏。

亚里士多德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薪水制( )A.激发了贫穷公民参政热情B.降低了陪审员工作积极性C.加剧了陪审团内部的矛盾D.腐蚀了陪审员纯洁的心灵7.[2022·成都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三条规定:“证人无法到场的,召唤者应每三日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

”如果证人拒绝作证,依第八表第二十二条规定将被认定为“不名誉者”,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如果证人作伪证,依第八表第二十三条规定,将“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妨碍了罗马公民的自由B.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D.明文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义务8.[2022·重庆市高三三模]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建立了一套与公民法不同,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

由此可知,万民法( )A.沿袭了罗马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促进了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化C.克服了公民法狭隘的民族性D.消除了罗马公民与自由民的差异9.[2022·平顶山许昌济源三模]公元3世纪后期,罗马法规定:法官如果明显偏袒、敌意或贪腐,将构成恶意欺诈,因此而作出违法裁判时需承担责任,由当事人对其主张损害赔偿。

同时,因愤怒、故意无视敕令或法律而导致错判,也可能被追责。

这表明古代罗马( ) A.注重维护程序正义B.平民权利得到了保障C.法官掌握了司法权D.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10.[2022·黄山市二模]希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试图战胜自己被预定的命运,为他们认为值得捍卫的东西而献身。

在战场上他们的功绩可能将招致死亡,但即刻获得的名誉和声望却会让后世永记在心,广为传颂。

这些英雄形象( ) A.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B.成为理性与正义的化身C.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写照D.孕育着早期的人文精神11.[2022·赤峰市高三4月模]苏格拉底最后遗言是嘱咐雅典人良善是比金钱和其他东西更重要,希望雅典人能清楚认识到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认识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很能干而忽视了美德的知识。

这从本质能说明苏格拉底( )A.没有明确的认识标准B.具有人文精神的追求C.认为美德比能力重要D.特别不重视物质利益12.[2022·南充市高三三模]亚里士多德说:“每一个公民都不能属于他自己,而是国家的一份子,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必须由国家来管理,国家要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使受教育者一方面获得德性,另一方面成为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城邦集体利益高于公民个体利益B.民众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C.国家教育能够保证城邦长治久安D.公民接受教育才有真正自由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2·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

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

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

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

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材料二在伯利克里看来,“治理”是“关心、参与”。

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材料三1949~1956年,“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她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

七年间中国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坦然,世界为之侧目,昭示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新的复苏。

——摘编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的治理思想。

(10分)(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外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7分)14.[2022·西南三省三校“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国内学者往往有意或下意识地将中国古代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相比,由这两大文明的现代特征入手,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即古希腊文明。

我们所拥有的大量资料表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

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

事实上,希腊城邦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课时作业81.解析:据材料“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可知,“商业中产阶级”指的是工商业阶层,工商业阶层的出现和壮大,有利于雅典建立民主政治,故选B项;工商业阶层的出现和满足统治阶级需要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工商业阶层的出现未必会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排除C项;工商业阶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已有的社会矛盾,排除D项。

答案:B2.解析:据材料“人们觉得,只有在公共生活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从而实现自我”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十分活跃,故选A项;据所学古代雅典是人文主义的滥觞而非成熟,排除B项;据所学古代雅典拥有参政权利的是公民而非人民,排除C项;据材料“只有在公共生活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公共生活而非文学艺术,排除D项。

答案:A3.解析:据材料“允许没有儿女的人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可知,梭伦改革使人们获得了自由支配个人财产的权利,表明其注重维护个体财产权利,故选A项;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体现的是一种阶层对立,而材料强调的是个人财产分配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梭伦改革是通过确立财产等级制来打破血缘束缚的,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梭伦改革的内容,并未提及其实施结果,因此D项“提升了”无从体现,排除D 项。

答案:A4.解析:据材料“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

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知,扩大了公民权的范围,有利于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故选C项;由材料“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可知,削弱了血缘贵族势力,但不一定铲除了血缘贵族的权力垄断,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意在削弱贵族势力但也不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排除B项;据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知扩大了民主范围,与个人自由无关,排除D项。

答案:C5.解析:据材料“富人宁肯把钱投入大海,也不愿意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产而后快”,可知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阶级矛盾加剧,城邦公民共同体意识逐渐减弱,冲击了古希腊传统社会秩序,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公民内部矛盾激烈,导致共同体意识较弱,但不代表公民不维护城邦利益,排除B项;富人与穷人是财产差别,奴隶与贵族是阶级矛盾,两者并不一样,排除C项;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平民具有一定的政治权力,排除D项。

答案:A6.解析:由材料“为陪审员发放薪酬”可知薪水制能够激发公民参政积极性,可以为贫困的公民提供经济收入来源,更进一步激发了贫穷公民的参政热情,故选A项。

答案:A7.解析:根据材料“如果证人拒绝作证,依第八表第二十二条规定将被认定为‘不名誉者’”“如果证人作伪证,依第八表第二十三条规定,将‘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罗马法规定拒绝为他人作证的人会丧失很多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