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为: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中风后3个月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其程度影响到日常正常生活能力。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有关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常见症候:
肝肾阴虚证
脾肾两虚证
痰浊蒙窍证
淤血内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2.确实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障碍在中风后发生,二者有相关性。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且经评测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由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老年痴呆,路易体痴等由于神经变性疾病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进入路径。

伴有严重失语症的患者以及MMSE在5分以下的患者不进
入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赛或合并严重肝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舍、脉特点。

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
(4)凝血功能;
(5)胸部X线片、透露影像学CT或MRI;
(6) 认知功能评定(神经心理学检查)
2. 可选择检查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甲状腺功能、TCD、颈动脉和双下肢血管彩超、胸部CT、头颅CT、DSA或CTA、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功能核磁共振(fMRI)、全身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康复治疗方法。

(1)留针状态下认知康复训练。

(2)物理因子疗法: 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改善脑功能。

(3)灸法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传统导引术:若运动功能尚可,可练习太极拳。

2.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填精养神。

(2)脾肾两虚症: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3)痰浊蒙窍证: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4)淤血内阻证: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3. 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4. 内科基础治疗。

5. 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健忘、注意力下降等主要症状改善或延缓主要症状的发展。

2.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3.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 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二、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I61)。

患者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___门诊号:_______住院号:_______
发病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分住院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出院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标准住院日:≤42天实际住院:_____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