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出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
《小放驴》是河北吹歌的典型曲目,形象生动,在创作手法上,曲调的大跳和级进形成对比,好像一个放驴的人和调皮倔强的毛驴的较量。
该曲不仅能够带给我们逗趣似的对答,还带给我们极富生活气息的轻快与诙谐,易于通过欣赏体验,了解“句句双”、“学舌”等民族器乐创作知识,感受中国鼓吹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欣赏《小放驴》,能通过音响听辨管子特有的音色,感受乐曲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聆听《老鼠娶亲》,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感受绛州鼓乐与河北吹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小放驴》,能通过音响听辨管子特有的音色,感受乐曲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聆听《老鼠娶亲》,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
●难点:感受绛州鼓乐与河北吹歌不同的音乐风格,并尝试用多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
今天老师带来一段非常形象的音乐,大家听听像什么?——驴叫这个声音是由一件乐器演奏的,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么?(学生举手回答)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件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管【课件】管:俗称管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吹奏乐器,管身用硬木制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由管子演奏的乐曲——《小放驴》二,完整欣赏: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一下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随音乐联想一下,乐曲表现了什么场景?【听全曲】情绪是怎样的?——热烈、欢快、喜庆……表现了什么场景?(举手回答)这么热闹的音乐是由管子独奏的么?三,分段欣赏:(一)逗趣:1,听乐器:你还听出什么乐器?(举手回答……)唢呐还有锣、鼓、镲等打击乐器。
2,听“学舌”:管子一句,乐队一句,好像一问一答一样。
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一和相呼应的奏法称作“学舌”。
3,分组体验:下面咱们分成两组,一起来感受一下:右边的同学哼唱管子的旋律,左边的同学哼唱乐队的旋律。
4,分析音乐形象:1)管子的旋律:管子的旋律让你联想到什么声音?——驴叫音乐为什么会带给我们这种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唱一下旋律:(唱简谱,感受音乐形象)管子在这里就是模仿的毛驴的形象。
2)乐队的旋律:再看乐队这一句,起伏还那么大么?——不大了这一句又是模仿的谁的形象呢?——放驴的人这放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喜悦,高兴下面咱们加上动作,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场景。
5,加动作体验:右边的同学哼唱管子的旋律,随音乐律动加入耸肩的动作;左边的同学哼唱乐队的旋律,请你随音乐律动轻柔的甩起你手中的鞭子。
(二)撒欢:咱们接着往下听,听音乐有什么变化么?这里又表现了什么场景?(提示:这还是在去放驴的路上么?)到了吃草的地方了,好像毛驴满地里撒欢地跑呢。
(三)僵持:1,初听,联想场景:毛驴乖乖回家了么?2,分析音乐特点:1)速度:快2)节奏:是密集的还是舒缓的?——密集;3)旋律:重复3,再听,感受场景:赶驴——驴不肯走——放驴人和毛驴较量——扬蹄长啸(四)村口热聊:1,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热闹能听辩出管子和乐队的乐句么?管子一句,乐队一句,就好像两个人在说话一样。
说的什么呀?同学们设想一下,看能不能编几句词加进去。
老师这里有几句词,咱们加进去试试:(师范唱)咱们同学们一起来唱一下【跟音乐唱】2,分组感受:类似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下面咱们加动作,分组来感受一下。
听到管子的旋律,右边的同学请举右手并向对向侧身;听到乐队的旋律,左边的同学请举左手往对向侧身,就好像跟对面的人打招呼。
仔细听辨,找准自己的乐句。
四,完整聆听,参与表现:乐曲大致表现了四个场景,还有印象么?逗趣——撒欢——较量——村口热聊五,河北吹歌: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小放驴》,就是深受北方人民喜爱的音乐体裁——河北吹歌的代表曲目,一起来了解一下:河北吹歌【课件】《老鼠娶亲》一,乐曲简介:乐曲以老鼠迎娶新娘为想象的主题,将滑稽、机敏、胆小的老鼠形象与热闹、讲究的娶亲场景结合起来,全曲大致可分为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四个部分。
二,分段欣赏:这里有四段音乐,请大家听一听,分别表现了哪个场景?1,拜堂成亲:这是哪个场景?怎么听出来的?力度——强,铿锵有力情绪:热烈,喜庆2,准备出动:这是哪个场景?力度:弱节奏:时断时续老鼠在干什么呢?在洞口观察情况,跑到这边看看,又溜到那边瞧瞧,非常的警觉、机敏。
3,娶亲路上:这是哪个场景?听音乐,老鼠像是在干什么?(再听,师随音乐模仿抬花轿的动作)4,抱头鼠窜:这是哪个场景?这段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乱三,绛州鼓乐: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乐曲使用了哪些乐器?(听拜堂成亲片段)【课件】大致使用了大鼓……这些乐器。
这些都属于哪一类乐器呢?——打击乐器乐曲中有没有使用管弦乐器?作为一首音乐作品,没有借用任何管弦乐器,完全是打击乐器,乐器虽然简单,但凭借高超和灵活的演奏技巧,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大家知道这是哪种器乐体裁么?绛州鼓乐,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四,参与表现:1,节奏练习:【课件】,2,【视频:绛州鼓乐】五,总结:表格:对比河北吹歌与绛州鼓乐我们今天欣赏了两首很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中国的民族器乐中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今后更多地去了解,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并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与引导,以及设计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能够在演唱和欣赏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但由于其心理年龄特点,中学生对设计音乐活动,参与音乐表现的热情不高,还需要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1,学生能够通过音响听辨管子特有的音色;2,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小放驴》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3,学生能够掌握“学舌”、“句句双”的音乐知识。
4,通过聆听《老鼠娶亲》,学生能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感受绛州鼓乐与河北吹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5,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教材分析:本课所欣赏的两首民族器乐曲《小放驴》和《老鼠娶亲》,出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这一单元与之前所学的中国民歌《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等单元形成呼应,并为进一步学习中国戏曲音乐和中国曲艺音乐打下基础。
民歌是民族器乐的基础,许多民族器乐曲来源于民歌,“河北吹歌”就是用乐器吹奏出的、沿用民歌曲调进行器乐化变奏加工而成的“歌”。
本课所欣赏的《小放驴》是河北吹歌的典型曲目,为重点欣赏乐曲。
《小放驴》形象生动,在创作手法上,曲调的大跳和级进形成对比,好像一个放驴的人和调皮倔强的毛驴的较量。
该曲不仅能够带给我们逗趣似的对答,还带给我们极富生活气息的轻快与诙谐,易于通过欣赏体验,了解“句句双”、“学舌”等民族器乐创作知识,感受中国鼓吹乐的独特魅力。
《老鼠娶亲》为聆听曲目。
选择此曲作为教学内容,不仅仅因为它是吹打乐绛州鼓乐的代表性曲目,还因为它体现了朴实、风趣的山西民间民俗,颂扬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极具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小放驴》,能通过音响听辨管子特有的音色,感受乐曲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聆听《老鼠娶亲》,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感受绛州鼓乐与河北吹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难点:分析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并尝试用多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欣赏课。
节奏练习:课后反思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此外,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则是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的成功之处正是运用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但传统音乐对于审美感知不够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在理解上有难度,进而影响学习音乐的兴趣。
创设与作品相类似、相吻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传统音乐的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更好的认知。
本课也有设计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动作体验环节可以设计的更为细致一些,对一些课堂问题的提问,没有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课标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学习的内容以中国民族器乐为主,与之前所学的中国民歌《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等单元形成呼应。
民族器乐曲中的许多曲调或直接来自民歌,或根据民歌加以创作、改编。
民歌是最早产生的体裁,它是其他民间音乐以及专业音乐创作的源泉。
在吸收发展的同时,民歌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最基本的手法,例如乐段结构,体现音乐地方风格等都成为民族器乐曲的重要创作手法。
同时,民歌和民族器乐曲又在说唱、戏曲等音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还可为进一步学习中国戏曲音乐和中国曲艺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