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心得体会6篇从表面来看心得体会也是交流情感的方式之一,通过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思考问题能力得到锻炼,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参观博物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参观博物心得体会篇1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
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
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
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
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
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
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
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
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参观博物心得体会篇2结束了中山纪念堂的参观,时间尚早,我们爷孙俩步行来到西汉南越王墓参观。
还是06年我参观过南越王墓。
它位于市区北部象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园仅一路之隔。
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发掘的岭南规模最大的唯一的汉代石室墓。
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它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概况,是最著名、最有价值的一处古迹,被列为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
来广州我觉得应该带着小孙子到这里参观,了解南越历史,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积不大,整个博物馆挤在周围的高楼大厦间。
大门临街,需要走上十几级台阶。
馆内设三个展区:临街的三层综合陈列楼、古墓原址、主体陈列楼。
我们爷俩来到这里,购买了参观券,在馆前留影后,拾阶而上,就进入馆内参观。
也许临近闭馆还有一个多小时,参观的人不多。
综合陈列部分已经没有什么活动,没有参观。
我们继续爬楼梯,大概上三层楼,到达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参观了墓坑。
南越王墓这是岭南地区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积一百多平方米。
墓室的占地面积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
墓坑不算大,可随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几千件随葬品。
走出墓坑,我们来到主体陈列室,这里由五部分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
展出的文物荟萃有青铜、铁器、陶瓷、玉枕、龙袍雕刻等文物饰品,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文物集历史、知识、艺术于一体,透视了古时的历史渊源,可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景象。
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精神,是劳动人民在在物质、精神、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示。
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真是丰富多彩,辉煌灿烂。
深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参观后感到在这狭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丰富的文物,从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饰品到兵器应有尽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华无耻。
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触目惊心,除了他的妻室,还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见古代封建帝制统治的残酷。
我们走出主体陈列室,又来到一古炮台,参观了这里陈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启程返回。
参观博物心得体会篇3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
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
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
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
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
”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
妈妈说:“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
”墙上的周恩来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
有道是“哀兵必胜”。
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汉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汉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参观博物心得体会篇45月23日,风和日丽,我们学院高党15组学员第一次组织一起参观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们都异常兴奋,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
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
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
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
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的画。
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上海博物馆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是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拿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更应该做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参观博物心得体会篇5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参与党校学习的同学将一同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
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
就这样,我们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车。
窗户打开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气。
一切都这么适合出去。
热热闹闹的到点赶到,大家都基本到齐了。
博物馆一进门,一副裁剪艺术的大海报吸引着我,历史的魅影旋涡把我们一下拉进了展厅。
在仔细熟悉了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图之后,了解到博物馆共有6个大馆再加上一个临时展览馆。
历史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
古代的酒楼,旗袍,火炮,它们仿佛演着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时空的沧桑巨变,留下的最闪光的,是钻石般的精髓。
能感受到古老温州,江南渔乡特有的风土情调,诗意又温柔如水。
其中当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
温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温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连串的数字更是最能体现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处已是温州人的足迹。
出口那双巨大奥康皮鞋,太象征了。
温州人在历史的重压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
脚印上,立起了高楼栉比,立起了商街繁华,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
以后建设新温州的任务,无疑落在我们的肩上了。
工艺馆,陶瓷管,书画馆(虽然没看到,但是据打听)。
温州的明间,工艺和文化纷纭呈现。
能人的手,艺人的口,看不厌的瓯绣墨宝,听不倦的越剧南戏。
不值得我们骄傲吗?而现在世人对文化的轻蔑态度,是不应该的。
自然馆给我印象很深。
和自然的小约会,最怡情。
霸王龙,梁龙和翼龙模型,侏罗纪的血性呈现尽致。
大白鲨,双头鲨,大海龟,辐喷,深蓝的另一世界。
险些迷茫在丛林中,忘却时间。
时间转瞬,游览结束。
温州,我们的故地,有很多怀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为了永久。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温州人,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参观博物心得体会篇6河南博物院是我国现有重要的文物收藏基地之一,它真实记录了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珍藏的各种文物珍品是不同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造型独特,呈金字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宏伟的金字塔。
步入馆内,一座巨大的雕像--华豫之门矗立在大厅中央,旁边由四个展厅。
展厅内有许多古代的玉器、瓷器、铜器等等,每件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
听导游说,这里共收藏了13万件文物,分二十七类。
我听了不仅乍舌,哇,这么多!我们的祖先5#多年来,不停地探索自然界、征服自然界,他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文明国度,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展出的这些文物当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编钟和古代磨面用具。
象牙白菜是用象牙雕刻出来的一棵白菜,整件作品惟妙惟肖,非常逼真。
白菜上面爬着一只鼓着大肚子的蝈蝈,仿佛正在品尝美味的白菜,看,把肚子都撑得胀了起来,还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