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及其巴西

拉丁美洲及其巴西

拉丁美洲及其巴西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铁资源丰富B.7月,热带草原区降水量大C.咖啡和粮食出口量很大D.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2.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板块挤压而成B.均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C.均为断裂抬升而成D.均为古老的山地高原3.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的季节和昼夜情况是A.正值旱季,昼长夜短B.正值雨季,昼短夜长C.正值雨季,昼长夜短D.正值旱季,昼短夜长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刹面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山脉A的成因是A.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B.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C.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而形成D.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5.一轮船从E沿岸的港口出发前往印度的孟买,走最短航线需经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好望角D.苏伊士运河6.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B.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大陆冷却快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7.位于拉丁美洲的世界著名渔场和成因是A.秘鲁渔场——上升流C.北海道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B.北海渔场——上升流D.纽芬兰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8.拉丁美洲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有A.巴西和阿根廷B.委内瑞拉和墨西哥C.美国和墨西哥D.墨西哥和阿根廷读下图,回答9-11题。

9、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10、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11、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读右图回答下列12-13题。

12.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13.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有暖流经过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15.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6-17题。

0000500016.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A .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 C .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 D .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17.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 .农业技术水平高 B .以香蕉为主要食物C .高温多雨的气候D .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右图中的线段表示一段经线,线段上的数据为纬度,MN 以及PQ 之间均为海洋,NP 之间为陆地。

据此回答18—21题 18.N 点所在地区附近A .有寒流经过B .有世界性大渔场分布C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 .是河口地区 19.该地区的最大河流,其水文特征是A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B .含沙量大C .冰期较短D .流量小,通航里程长 20、该段经线所在的国家,其城市化特征为 A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B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低C .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D .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城市21.该段经线所在国家为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以地产某农产品为原料研制汽车能源,该农产品是A .长绒绵B .甘蔗C .木材D .油棕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a 、b 、c 、d 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 .a 商品谷物农业、b 种植园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原始迁移农业B .a 种植园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商品谷物农业、d 原始迁移农业C .a 商品谷物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原始迁移农业、d 种植园农业D .a 商品谷物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种植园农业、d 原始迁移农业23.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C .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D .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下图所示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

回答24-25题:24.影响图中等温线数值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位置25.图中20℃等温线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方式是 A.水稻栽培 B .玉米种植 C .小麦种植 D .牧场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OR的一半,据此,完成26—27题。

26.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 A .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B .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C .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D .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27.M 、H 两地所在国家A .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B .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C .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D .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读下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8-29题。

28.下图中与剖面图b 、g 两地气候对应的点是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A.②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9.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位高原地形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30. 读下图,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二、综合题31.下图表示南美洲部分地区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为。

说明造成A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温19.8℃, 7月月均温8.5℃,年降水量912mm。

简述B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因素。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北而南顺序)、和。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说明其原因。

(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在下图中的代号是,并简述其原因。

(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35.读下面两个国家轮廓图,在图上填国名和首都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国共同的资源是,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2)A国主要经济作物是、、;B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3)A国最大城市是,最大海港是。

B国两个主要港口是、。

(4)B国的热带经济作物和A国的茶叶种植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3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1)图中的A是河;B是高原;C是山脉。

(2)A河支流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形的接触带上。

(3)A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从位置、地形、气压、风向、洋流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4)A河航运条件及形成原因是。

(5)与A河纬度相近的另一大洲上的一条大河是。

简要分析它在流向(总的趋向)、流量、水能、航运条件等方面与A河的差异:。

37.读下图,回答:(1)a区域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④沿岸有寒流流经⑤沿岸有暖流流经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A.①④⑥B.②④⑤C.③⑤D.⑤⑥(3) a区域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的原因是。

拉丁美洲参考答案31.(1)200 mm-500 mm;2 000 mm 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

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盛行风为离岸风,水汽难以进入大陆。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影响,减少了水汽来源。

(2)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垂直递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或东部地势低、气温较高)。

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吹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

东部沿海受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3)气候温和,年内气温变化和缓;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牧草生长。

32.(1)西 (2) A A地属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地属于背风坡,又吹离岸风,降水少(3)科迪勒拉南极洲美洲33.(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 (4)温凉湿润秘鲁寒流34.(1)高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西欧沿海地区增温。

(2) B 因为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或答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3)秘鲁秘鲁沿海的洋流(或答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35.(1)铁矿工业迅速发展 (2)棉花黄麻茶叶咖啡甘蔗香蕉剑麻 (3)加尔各答孟买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4)企业化种植园36. (1)亚马孙巴西安第斯(2) A河支流从山地和高原进入平原(3)热带雨林此流域大部分在赤道两旁,终年高温,属赤道低气压带,多对流雨;其南面是东南信风带,北面是东北信风带。

在地形上,大部分是平原,以南、以北是低矮的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山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