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模拟题一.单选题1.人机工程学起源于(),形成于(),发展于()。
(A)A.欧洲;美国;日本B.美国;日本;欧洲C.日本;欧洲;美国D.欧洲;日本;美国2.人体(A)的信息由视觉获得。
A.80%B.70%C.60%D.50%3.正常人能感觉到的光的波长为(D )A.460~840nmB.460~780nmC.380~840nmD.380~780nm4.人眼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角在地域标准视角(C)区域内。
A.5°B.15°C.30°D.45°5.具有正常听力的青少年的可听范围是(D)A.20~15000HzB.20~20000HzC.16~15000HzD.16~20000Hz 6.人在人机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通过心理学提出的带有普通意义的公式加以描述,这公式是(D)A.反应→刺激→意识B.刺激→意识→ 反应C.意识→刺激→反应D.刺激→意识→反应7.如下图,其中(B )曲线为左右手的正常操作范围。
A.2和5B.1和6C.3和4D.2和68.在作业环境中,(A )是一切人机作业的前提。
A.光环境B.温度环境C.湿度环境D.噪声环境9.在控制器的设计中的脚动控制器的设计上,一脚的脚蹬(或脚踏板)采用(B)的阻力为好。
A.4 N/cm2B.14 N/cm2C.21 N/cm2D.28 N/cm2 10.为保证作业人员的操作活动不受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活动面积最少不得小于(D),宽度不小于1。
A.3m2B.2.5m2C.2m2D.1.5m2 11.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
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 A )。
A.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B.白底黑字,黑底白字,黄底黑字,蓝底白字C.黄底黑字,白底黑字,黑底自字,蓝底白字D.白底黑字,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1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C)。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13.人机功能分配研究的意义是利用人与机器的特点,为作业中的人与机器安排不同的任务形式、难度和任务量。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功能分配的目的是(D)。
A.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用B.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C.改进机器以便使之适应人的作业需要D.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14.下列因素中,与作业姿势无关的有:工作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体力负荷的大小;频度和用力方向;(D)。
A.工作场所的布置与格局B.作业方式和作业者主动采取的体位等C.设备与材料的位置和取用工作台面与座椅的形状和尺寸D.作业的组织形式15.人机系统为同时满足人类安全和工效的需要,必须具备( A )功能。
A.信息接受、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和执行B.信息输入、信息接受、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C.信息接受、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D.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16.一般人的最佳听闻范围是(B )A .20~15000 B.20~20000Hz C.16~15000Hz D.16~20000Hz 17.站着不动、长期或经常重复地弯腰、躯干扭曲并倾斜的姿势、经常性重复地单腿支撑的姿势和手臂长时间前伸等姿势极易产生疲劳。
其原因主要是(D)。
A.动态作业B.动作力量过大C.动作幅度过大D.静态作业18.人们常常在伸手取物时直接将手伸向物品,在穿越空地时走斜线,为图省事直接从有限高度的设备或货物堆上翻越而过等。
这在人机工程学上被称为(A)。
A.捷径反应B.躲避反应C.积极反应D.消极反应19.按照(B)分类,人机系统可分为开环人机系统和闭环人机系统。
A.人机系统组合方式B.有无反馈控制作用C.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度D.人机系统的规模大小20.显示器(显示装置)是从机器至人的信息传递装置,视觉显示器由于传递的信息量大、传递方式多样等原因,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而占主要地位。
视觉显示器可分为数字式和模拟式两类。
对于数字显示方式的特点的描述,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动态范围大B.读数准确C.定性显示D.定量显示二.多选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ABCD)A.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和生物力学;B.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C.环境的因素;人机共处的空间条件、环境监测、控制技术及改善;D.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E.机—环境系统的综合研究。
2.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ABDE)A.矢状面B.冠状面C.中状面D.水平面E.眼耳平面3.视觉的几个要素有(ABD )A.可见光B.视觉对象C.环境情况D.视觉器官E.视觉效果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ABCD)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选择性E.知觉的控制性5.心理特性中,传统的气质类型有(ACDE)A.多血质B.兴奋质C.胆汁质D.粘液质E.抑郁质6.非理智行为的心理因素表现有(ACD)A.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B.拖拉心理和表现心理C.逆反心理和凑兴心理D.从众心理和精神文明 E 即兴心理和物质文明7.颜色视觉的几种特性是(ACD)A.明度B.暗度C.色调D.饱和度E.冷暖度8.人的知觉一般分为(ABCD)A.平衡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社会知觉E.皮肤知觉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A.色彩的轻重感主要是由明度决定的,暖色系比冷色系感觉轻;B.暖色,给人兴奋感,使人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易于激动;C.冷色,使人冷静、抑制人的情绪;D.非彩色的白色、黑色和灰色都给人以坚硬感;E.一般的暖色系的颜色感觉比实际小,称为收缩色;冷色系的颜色感觉比实际大,称为膨胀色。
10.以下手的运动特征中,符合人体人机学的是( ABD )A.垂直〉水平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C.水平面:前后〉左右 直线〉旋转D.右手〉左手 且右手向右〉向左E.远离身体〉朝向身体11.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ADE )A.语言的清晰度B.传示距离C.语言的敏感度D.语言的强度E.噪音对语言传示的影响12.指针式仪表设计时应考虑的安全人机工程学问题有( ABDE )A.刻度盘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合理;B.指针式仪表的大小与观察距离是否比例适当;C.指针仪表的材质是否符合人体安全,保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D.刻度盘的刻度划分、数字和字母的形状、大小以及刻度盘色彩对比是否便于监控者迅速而准确地识读;E.根据监控者所处的位置,指针式仪表是否布置在最佳视区范围内。
13.在控制器的设计中的脚动控制器的设计上,以下的操纵要求和图上的脚动控制器的操作方式相符的是( AC )14.作业空间是作业者进行作业的场所及其空间。
按安全程度分( BCD )A.一般空间B.安全空间C.潜在危险空间D.危险空间E.特别危险空间15.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步骤中,状态识别是根据建立的状态函数和准则对待检模式进行分类,其中常用的判别准则有( BDE )。
A.逻辑判别准则B.类比判别准则C.归纳判别准则A .脚操纵力比较大时B .脚操纵力比较小时C .操作频繁但是力度较小D .操作频繁但是力度较大E .操作很少但且力度较大D.绝对判别准则E.相对判别准则16.生理性疲劳除与劳动速度、强度和身心活动简单的因素有关外,还与(AB)工作环境因素有关。
A.劳动方式B.持续时间C.温度D.照明E.色彩17.实际工作中,根据操纵方式可将人机系统的控制装置分为(BD )。
A.开关控制器B.手动控制器C.制动控制器D.脚动控制器E.调整控制器18.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有(ABD )A.合理的选择感知类型B.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C.合理的布置机器的位置D.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E.选择对人体有利的机器19.机械安全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D)。
A.在机械设备预定使用期间内执行预定功能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B.机械设备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C.机械设备在预定使用期间,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D.机械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E.机械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安全装置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20.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中,要求设计的显示装置不仅要准确反应设备的情况,还应满足(AB )。
A.显示装置要符合操作者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B.显示装置要能够减轻操作者的精神紧张和身体疲劳C.显示装置要符合操作者的操作要求D.显示装置必须在操作者的最佳视觉区E.显示装置应首先选用视觉显示器三.判断题1.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两种相同水平的反映。
(错,是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2.人由暗处至明处,最初不能辨认物体,感到刺眼,经1min左右人眼方能恢复分辨功能,此种情况称为暗适应,是正常现象。
(错,应为明适应)3.在人机界面设计中感官的选择上,由于听觉信息范围大,有特性,而且语音信息具体准确,因此把听觉列为首选。
(错,视觉列为首选)4.显示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应遵循显示内容少而精,人不能同时接受信息最大7个。
(对)5.氧债即需氧量与实际供氧量之间的差额。
(对)6.平均值是测量值分布集中区,反映事物本质,因此能作为设计依据。
(错,不能作为设计依据)7.第5百分位,即5%的人身高等于,低于该值,95%的人高于该值,属于小身材值。
(对)8.工作空间=作业空间+辅助空间。
作业空间即指劳动操作所需空间;辅助空间=心理空间+行动空间+协作空间。
(对)9.水平作业域就是人站在工作台前,在水平面上运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范围。
(错,是人坐在工作台前)10.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肌肉、关节三部分组成。
人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的作用,肌肉起枢纽的作用,关节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
(错,关节起枢纽的作用,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1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是整个机体的主导系统,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协调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平衡。
(对)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
(错,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13.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叫做人的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越长,人作出的判断越精确,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错,减少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速度,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14.听觉过程就是将空气中的声波转变为机械震动,将机械震动转变为液体波动,.将液体波动转变为神经冲动,经传导神经传递给大脑。
(对)15.显示器和控制器的配合设计主要考虑其相合性,一般来说,人对显示器和控制器运动有一定的习惯定式,如控制器朝上、朝前和向右移动时,显示器应显示读数增加,或者开关进入“开”的位置,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