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人机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第一章它着重探讨许多学科研究对象中的共同方面(如系统的构成,组织结构,秩序,信息传递,控制与反馈,演化,发展等),抽取其中的机理,性质和过程特征,用统一的精确的科学概念,数学模型和方法加以描述与分析。

优化论)出发,着重分析三个要素(人,机,环境),历经三个步骤(方案决策,研制生产,工程实用),去实现整个系统总性能的三个目标(安全,高效,经济)。

学与行为科学为基础,运用安全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人与环境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威格里斯沃斯模型 瑟利模型 事故三角形 事故的预防原则人体测量尺寸(如人体的长度,宽,高,围等等);人体动态几何特征又称动态人体测量尺寸(例如人体活动时的各种量度)姿);另一种为坐姿。

基本轴(详见P26)3.P29计算题+作业题中的计算4.P38图掌握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某些属性的反应。

感觉还反映人体本身的活动可以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8.知觉大体上可分为空间知觉,知觉的整 3.知觉的恒定性 4.知觉的选择性9.人的心理特征可以分为心理过的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均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

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

间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个性主要11.热感觉的等级,热感觉的平均预测指标(PMV )(详见P88-90)第四章基础代 基础代谢:生理学将人清醒,静卧,空腹以及室温在20摄氏度左右定为基础条件。

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成为基础代谢。

安静代谢:是作业开始之前,为了保持身体各部位的平衡以及某种姿势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活动代谢:也成为劳动代谢,作业代谢或工作代谢。

它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相对能量的代谢率:正式由于人的体质,年龄和体力等的差别,从事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所消耗的能量因人而异,一次这样就无法用能量代谢量进行比较。

为了消除个人之间的差别,引进相率一般去基础代谢率的 1.2倍),基础代谢率B 表示(单位W/m 2),实际能量代谢率M 表示,Mr 表示活动代谢率,Mr=M-R Mr 的单位是:kcal/(m 2*min)2理是,能量代谢率可通过人体的耗氧量反应出来,因此先要测得糖,脂肪等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求得呼吸商(即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二氧化碳与吸入氧量之比),由此便可计算出作业时所消耗的能量。

(P101例题计算)3.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4.疲劳发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5.测定疲劳的方法: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P112 113)6.合理的确定作业休息制度(计算题P115 116)观事物发生差异的现象。

造成错觉的主要原因有 长度错觉,方位错觉,透视错觉,对比错觉。

除了视错觉之外,还有空间定位错觉,大小与重量错觉,颜色错觉,听错觉,运动视觉中的错觉等等。

指人未能实现从而可能导致终端计划运行或者引起设备或财产的损坏行为。

人为差错发生的方式可以分为五种:(1)人没有实现某一个必要的功能任务(2)实现了某一个不应该实现的任务(3)对某一任务做出了不适当的决策(4)对某一意外事故的反应迟钝和笨拙(5)没有察觉到某一危险情况3.人的生理节律: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通常称为生理节律。

人体存在着像心电波那样以若干秒为周期的生理节律,也有像睡眠与觉醒那样以天为周期的生理节律。

人的这种胜利节律对作业效率及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绪或者智力在频繁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降至最低,人易染病,或者情绪波动大,或者易出错。

5.人的可靠性模型(P130) 可靠度,不可靠度,故障率,概率密度含毒,平均寿命6.提高人的可靠性有多种措施:(1)提高人的基本素质(2)机的设计要符合人的生理特点以及人的心理特点(3)工作环境要符合人的特性(4)人-机关系的设计要合理 (5)人-环关系的设计要合理 (6)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设计要合理 第六章1.在人-机-环境系统中,机的特定的使用“环境”下,“机”(包括机器或过程)的设计要具有从根本上防止人的操作失误所引起的人-机-环境系统功能失常或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能力。

机的本质可靠性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机的可靠性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的操作失误是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在进行机的设计时从根本上去防止人的操作失误,从而确保人-机-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第七章1.在人机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2.按其中以由于人对突然发生的声音具有特殊的反应能力,所以听觉显示器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报警装置,比视觉显示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触觉显示是利用人的皮肤受到触压刺激后产生感觉而向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特征见P156)3.数字式显示器:认读过程简单速度快,读数准确,精度高 模拟式显示器:能连读,直观的反应信息的变化趋势,使人对模拟值在全量程范围内一目了然。

(P156)来显示有关参数或工作状态的装置,5.听觉显示器的设计:听觉传示装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音响及报警装置,另一类是语言传示装置。

6.控制器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因素:(1)控制器编码(2)控制器的外形结构和尺寸(3)控制器的阻力(4)操作反馈(5)防止控制器的意外启动7.显示器与控制器的配合:在显示器与控制器联合使用时,显示器与控制器的设计,不仅应该使其各自的性能最优,而且应该使它们彼此之间的配合最优。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配合得当,可减少信息加工与操作的复杂性,因此可减少人为差错,避免事故的发生。

显然,这对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就更-显示是指控制器的位移量与对应的显示器可动元件的位移量之比。

控制-显示比表示了系统的灵敏度,即C/D 值越高表明系统第八章1.环境的一般特性:环境,作(1)环境空间属性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人与机的存在,并为人与机的活动提供场所。

例如,驾驶员和车辆奔驰在陆地上,地面为环境条件。

(2)环境的物质属性是指各自不同环境多对应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与它们所服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对环境中的人与机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

例如,在密闭仓的环境中,气压,温度和气流速度是环境的物理属性。

(3)环境的运动属性,体现在环境条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例如,坦克行驶时,舱室内的环境温度随着发动机的排热以及人体散热量的增3.两拓展:回顾性分析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它要求有大的样本,这样才可能从中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预防性分析多用于新设计的作业系统,用于分析所发生的设备和人身事故。

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事故数分析法(简称FTA )是较方便的方法之一。

4.热平衡方程(P195 196)5这里所谓心里上感到满意就是既蒸气分压力,空气流速以及室内物体和壁面辐射温度,另外两个因素与人有关,即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的服装。

此外,还与一些次要因素有关,如大气压力,人的汗腺功能等。

6.热应激环境下产生的热紧8.人的听觉系统是敏感的系统,最大的系统。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疲劳。

噪声及危害人体,有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降低与控制。

器(或称传感器,也称信息发现器)。

人在人机系统中首先具有感觉功能。

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信息,也就是说用感觉器官作为联系渠道,去感知机的工作情况与使用情况,因此这是感觉器官便成了联系人机之间的枢纽和信息接受者。

(2)人的第二种功能---信息处理器(3)人的第三种功能---控制就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以固定的方式恰当的分配给人或机,而且系统在运行中并不随时加以调整,因此称其为静态人,机功能分配。

人机功能匹配是一个非常复统功(2) 剩余分配原则 (3) 经济分配原则 (4) 宜人分配原则 (5) 弹性分配原则指配置在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装置。

置,紧急制动装置以及报警装置等等。

电量转移成电处理或者将感知的运动或力进行传动(或传递)可以将危险运动中断,将危险因素排除,或者是将人隔离在危险区域以外。

必须满足的综合效能准则。

拓展:所谓安全是指在系统中不出现人体的生理危害或伤害。

所谓高效是指使系统的工作效率最高,使用价值最大,这是对系统提出的最根本要求。

所谓经济也就是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投资最省,并且还要保证系统整体的经济型。

2.人机系统的连接分析方法(P272 273)故障树分析(P275-P285)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P294-P296)1. 对眼睛的影响:长期在视频显示终端屏幕前工作,感觉到视疲劳,视力模糊,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眼角膜损失等症状。

骨骼肌肉的反应:长期在屏幕前操作有颈酸,肩痛,腰痛,手腕感到过渡疲劳等症状。

对神经行为的影响:调查表明,长期从事VDT 操作的人员大多长感到处在“精神紧张”之中,常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退减等症状。

2. 对操作者健康的人机因(2)操作室的环境因素(3)作业姿势的影响(2)减少VDT 的电磁辐射 (3)从安全人机工程的角度对VDT 操作室进行设计与改造(4)作业者应该保持合理的作业姿势(2)采用冗系统预防人为失误(3)采取安全设计预防人为失误 (4)采取警告措施预防人为失误(5)人,机,环境合理匹配预防人为失误 证在人失误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系统处于安全的状态。

(2)设立失误保护系统,当个别部件或子系统发生故障时,仍可保证系统可靠地工作。

(3)设立连锁装置,当操作失误时,使设备不能启动。

3. 为了控制由人为失误所导致的事故危害范围,对危险作业地点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如对于易燃车间应该备足自动灭火器),以便出现事故时,可将事故及时控制在发生地。

人为失误的预防主要包括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两个方面,上述1-3点属于技术措施,它们分别针对人为失误之前,人为失误之后如何无害化与对后果进行控制方面的具体技术措施,第四点是针对管理而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