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奇妙的组合1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奇妙的组合1教学设计
1
分
11秒
三、图像识读
辨别奇妙组合法
(一)创意招贴
问题:这幅招贴作品中运用了什么方法呢?
连线题:放大缩小、联想替换、多层叠加
问题:看看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
2
分
18
秒
四、创作引导
(一)头脑风暴、构思引导
选择教师给出的图形运用联想替换和放大缩小法尝试进行奇妙组合。
(二)示范引导
视频:黑白线描法创作奇妙组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奇妙的组合》教Leabharlann 书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第1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及海报招贴,了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图像识读能力。能够运用学到的不同奇妙组合的表现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
1.先从画面中找到英国人
2.再从画面中发现俄文和俄罗斯建筑。
3.寻找奇妙组合方法
从拆分和重组的画面中找找奇妙组合方法
(1)多层叠加法
问题:一根蜡烛、一把梯子、一把马刀,角落里还有一把锯子和一把小剪刀,这些物品都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呢?
小结:这种复杂的遮挡,就是我们今天奇妙组合的第一个方法“多层叠加”
(2)放大缩小法
问题:这些物品在比例上有什么问题吗?
生:教堂比人小,蜡烛和刀比教堂大。
小结:把生活中原本很大的事物缩小来画,把相对比较小的事物放大去画,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比例,往往能迅速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这就是“放大缩小”法。
(3)象征隐喻法
问题:画面中这些物品都表示什么呢?
小结:马列维奇想通过这些物品表达一种观点:没有什么东西是表面上的,意思是:你看到的梯子、蜡烛这些物品都不是简单的一个物品而是文化的象征。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第三个奇妙组合方法“象征隐喻”
(二)欣赏毕加索的雕塑作品
1.牛头雕塑
这件雕塑作品的材料十分特殊,是由自行车部件组合而成,你发现牛头和牛角分别是自行车的哪部分了吗?
生1:车座是牛头,车把是牛角
奇妙组合方法四:联想替换法
毕加索看到牛头的形就能联想到自行车车座,看到牛角就联想到了车把,他这种大胆的联想创造,我们就取名为“联想替换”。
2.狒狒母子
11分18秒
二、赏名家名作发现方法
(一)《莫斯科的英国人》的猜想
如果是你,你怎么创作一幅《莫斯科的英国人》
1.看看莫斯科、认识英国人
莫斯科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都有个像洋葱头一样的房顶。还有很多你不认识的俄文。英国人头戴个高礼帽,身穿笔挺的西装。
2.展示传统的画面构图
(二)赏析作品《莫斯科的英国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观察、创意实践等过程,运用观察欣赏、识图探究、创意表现等方法完成创意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创意实践和美术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不同题材不同方法的名家名作中认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掌握不同的奇妙组合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奇妙组合法创作有创意的作品。
生2:我发现狒狒的头部是一辆小汽车
看毕加索多幽默啊,记住这种图形替换法,如果你能大胆地运用你的画面也会产生幽默感。
(三)回顾达利作品
我们刚刚学习过的画家达利,大家一定还有印象,他的作品中更是无处不在的奇妙组合,他不仅限于绘画和雕塑,他还运用多种材料。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创新精神启发了很多当代艺术家,特别是现在的平面视觉设计。
2
分30
秒
五、艺术实践与评价
艺术实践:请你用黑白线描法完成一幅奇妙组合创意实践作品。
2
分
1秒
六、
拓展
多种材料的奇妙组合表现形式
(一)照片添画
(二)创意拼贴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42秒
一、引入
问题导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绘画作品一定是写实的嘛?
生1:我见过毕加索作品就不是写实的
生2:我见过抽象画也不是写实的。
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绘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不仅仅只有写实一种表现形式,今天这节美术课我再给大家介绍一幅特别的作品,这件作品是由俄罗斯画家马列维奇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