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材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该年级段学生表达力强,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生活习惯上比较讲究自我能力体现,不敢落与他后,学习能动性强,上课纪律上比较活跃。
2.从教师教中分析,每一个孩子的优劣情况不同。
经过一学期来对该年级段的了解,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根据情况的不同,针对性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1)抓美术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让他们看看优秀作品,多采取鼓励性评语,多发挥他们自我能力的表现,展示每一个的自我特色,但在手工方面还缺乏创意与自我体现;(2)注重体现作品的价值的不同,学生自我感情的不同,各科知识、日常生活百态、各种欣赏相结合,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上课纪律认真专心,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1.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设计•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全册重、难点:(一)重点: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分析色彩的对比,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二)难点: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四、教学措施:1.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
2.动手能力比较弱的班级,多渗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艺能力,使该年级段的总体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3.班内作品展评及各种教学手段,增强竞争意识,互相学习,提高美术兴趣。
备课方面:(1)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做到落实双基。
(2)贯彻“少、精、活”的原则。
(3)备课及时,讲究实效,保持超前一周备课。
上课方面:(1)教学时采用启发式,积极创新教学摸式。
(2)教学面相全体,积极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3)课后及时写下“课后随记”。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绘画练习,进行思想情操陶冶。
后进生方面:多引导、辅导技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第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三、引导欣赏: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
他自己很不满意。
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
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
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
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
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
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故事)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
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篆刻:鲁班门下书法:发扬民族文化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第3课精细的描写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三、安排静物写生教师指导作画。
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第4课色彩的对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l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l 课后小结:l第5课让色彩动起来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
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