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济源市市域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
济源市市域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
不包括寺郎腰规 划部分
汇报提纲
1 2 3 4 5 6 7
第一部分 背景和现状分析 第二部分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部分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四部分 新加坡规划理念与借鉴 第五部分 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 第六部分 核心区空间规划 第七部分 后续工作安排
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 国内城乡一体化实践经验
玉川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类型确定为:新能源及能源产业、有色金属加工产 业。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分析
玉川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新兴的新能源及能源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生态园林 式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1.58平方公里。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分析
虎岭产业集聚区
虎岭产业集聚区现有中原特钢、豫港焦化、金马焦化等大型企业3家,博海化工、 金康达玻璃、众联陶瓷等规模以上企业19家。
自然条件
现状分析
济源市属暖温带 大陆季风性气候,受 季风和地形的影响, 地区气候差异性较大 ,总的特点是:春季 温暖多风,夏季炎热 多雨,秋季秋高气爽 ,冬季干冷少雪。
济源市属黄河流 域,境内大小河流200 余条,皆属黄河水系 ,其主要河流有沁河 和蟒河,均为黄河的 一级支流。
自然条件
现状分析
济源市辖5个街道办 事处,11个镇,539个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 会 ) 。 2008 年 底 全 市 总 人 口 67.96 万 人 , 其 中 非 农 业 人 口 25.57 万 人,占总人口的 37.63% 。 全 市 人 口 密 度为359人/平方公里。
城市一体化的定义
城乡一体化指在一定 区域内,城市与乡村 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广泛融合,城 乡的发展有机结合, 形成“以城带乡,优 势互补,共同发展”
的城乡关系。
社会学和人类学 经济学 规划学
生态、环境学
Company Logo
城市一体化的内涵
基本内涵
是在明确城乡分工、相互促进基础上的双向发展形成最优空间 网络系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物心俱丰的生 存环境。
邵原镇 坡头镇 梨林镇 大峪镇 王屋镇 下冶镇
2020年土地规划面积 2020年城市(镇)规划面积
(公顷)
(公顷)
4478.75
4780
1909
7201.25
2669
253.51
272.78 287.21 620.84 219.50 246.41 180.99 108.44 118.33 110.49
主要特征
长期性
整体性
地域性
互动性 双向性 广泛性
具体内涵
• 包括体制的一体、经济的链接、社会的趋同、空间的融合
Company Logo
城市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与实现条件
动力机制
城市“集聚经济”的 拉力、农业产业化的 推力以及城乡间统一 的要素市场和基础设 施的融合作用力。
实现条件
城乡生产力达到较高 的发展水平、地区经 济发展比较均衡、城 镇相当密集、交通和 通讯等基础设施能适 应或超前于当前经济、 社会发展的要求。
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技兴市、文化立市、三产富市”五大战略
市域、中心城市、城市组团、重点城镇
“1133”的城镇发展战略
现状分析
豫西北门户,晋煤 外运的重要出口。 承东启西,联南贯 北的交通要冲。
区位条件
现状分析
济源市地处黄淮 海平原西端与山西高 原交接处,即处于我 国地形第一阶梯与第 二阶梯的交接处,北 部和西部为太行山和 王屋山,南部和东南 部为黄土丘陵。全市 山地、丘陵、平原等 地貌类型齐全,总的 地势形态是西北高、 东南低。其中山区约 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 62.1% 。
4
包括人均GDP、 非农产业比重、 城市人均可支 配收入、城市 化率、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人口比重 等 (浙江省)
自然条件
现状分析
济源属华北地层 区,地质演变形成较 为完整的地层构造, 太古代、元古代、古 生代、中生代和新生 代地层一应俱全。
济源市在大地构 造位置上,东临太行 山复背斜南缘,西接 中条山台凸隆起带之 东部,处于两个单元 的交接地带。
自然条件
现状分析
济源市矿产资源 种类相对较多,主要 有:煤、铁、铜、铝 钒土、石英石、白云 石等,目前已查明各 种金属、非金属、能 源、水气等矿藏41种 ,探明储量有19种, 已开发利用的16种。 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 上不均衡,主要集中 在克井、王屋、五龙 口、思礼、下冶和邵 原。
相关规划分析
现状分析
济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地类
2020年面积 (公顷)
规划期内 增( +)减(-) (公顷)
建设用地
29264.71
7600
城镇工矿用地
8681.51
2200
农村居民点
8323.75
-300
交通水利用地
10771.47
4300
其他建设用地
1487.98
1400
相关规划分析
现状分析
濮阳
郑州
开封
洛阳Biblioteka 平顶山许昌 漯河周口
商丘
南阳
驻马店
信阳
规划背景
市级层面
省领导关怀
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济源进行工业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对济源的发展 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四个重在”的要求,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 ,重在统筹和重在为民。省长郭庚茂在考察济源市提出 “济源要参照新加坡模式推进新 型城镇建设” ;
0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济源
现状分析
城镇体系现状
现状分析
城镇体系现状
现状分析
城镇体系现状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分析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两轴两区”,即两条发展轴和两个经济区。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分析
中心城区一城三组团的框架基本确立,但是外围组团事实上没有有效的统一规划---城组割裂。
240
480 350 1060 490 1052.23 325.5 128 120 120
用地保证率 (%)
94
72
106
57 82 59 45 23 56 85 99 92
备注
包括亚桥乡用地 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控制区用地 可以全部保证 包括承留、思礼 两镇的独立建设
用地
不包括沁北电厂 用地
包括878.18 ha的 旅游渡假区用地
相关规划分析
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玉川产业集聚区
玉川产业集聚区,是依托优势产业,在现有产业区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扩 张和提升。集聚区所在的克井镇和五龙口镇都是济源的工业强镇,其中克井 镇煤炭等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采煤业、建材业比较发达,辖区范围内重点企 业有济源煤业、豫光金铅、丰田肥业、济世药业等。五龙口镇辖区范围内的 工业是伴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济源市工业布局调整新形势发展而构筑形 成的,重点企业均为近年开工建成,如华能沁北电厂、豫光锌业、太行水泥 (百万吨新项目)、联创化工等。
虎岭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虎岭产业集聚区内初步形成了以煤化工、机械加工产 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布局,其中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相关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 响力;两大产业在自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基本的产业链框 架。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分析
虎岭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
河南省重要的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济源市工业化先导区,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产 城一体和谐发展的产业区。用地规模8.1平方公里。
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
济源市近年来民生显著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持续
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63元,分别较上年实际增
长9.7%、10.7%,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率达49.0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Company Logo
城市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1
城乡经济融合 度、城乡人口 融合度、城乡 空间融合度、 城乡生活融合 度、城乡生态 环境融合度五 个方面共35 个 具体指标
2
包括城乡发展 度、差异度和 协调度三类共 42 个指标
3
包括工农业劳 动生产率比值、 城乡居民收入 比值、城市化 和工业化水平 差异、乡村社 会经济和产业 构成等 (宝鸡 市)
省域层面
规划背景
《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 通网规划》已获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三门峡
远景规划涉及到济源的有焦 作-沁阳-济源、济源-洛 阳吉利区-洛阳两条线。最 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 为副中心,以京广、陇海为 主轴、连接城市群地区的“ 十” 字加半环线网络构架。
省域层面
安阳
鹤壁
济源
焦作
新乡
规划背景
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随着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在中国的日趋清晰,“中部崛 起”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被列入国家“十一五” 规划纲要。规划把“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 设作为规划重心,规划提出,要把中部地区 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 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现状分析
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 级能源基地,省级历 史文化名城,新兴工 业、旅游城市。
济源市的中心城 市到2020年由主城区 和轵城组团、克井组 团、曲阳湖组团共同 构成。2020年城市总 人口规模为54万人, 其中,主城区45万人 ,组团9万人。城市总 建设用地58.5平方公 里,其中城市建设用 地47.8平方公里 ,组 团建设用地 10.7平方 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