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政治案例分析说明题及答案

初一政治案例分析说明题及答案

初一政治案例分析说明题及答案前言:政治的案例分析学生很难做全对,以下摘入了历年考试的案例分析题并附答案,希望对学生有帮助。

1、请你思考回答(要求简明扼要)——你能行的!夸夸自己,体验自尊。

请你写出自己身上的五个优点,并说说你的感受。

2、优点一:优点二:优点三:优点四:优点五:我的感受是:答案:善良、温柔、勤奋、好学、乐观、乐于助人等(每点1分,共5分)我的感受是,从这些优点,我体验到我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的,我感到很到高兴,很自豪。

(2分)2、丽丽是个身体微胖的小女孩,其实同学们都觉得她挺可爱,可是丽丽却非常在乎自己的体重,她认为自己胖得难看,羞于见人甚至连镜子也不敢照了。

请你联系教材知识,思考并回答:丽丽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假如丽丽照此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后果?答:不可取(1分),因为她过分夸大自己微不足道的缺陷,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妨碍了自己的生活,应该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挥优势,快乐地生活。

(4分)影响心理健康,丧失信心,影响学习,难以燃起成功的火焰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3、下面是一些人常有的想法:我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我不可能在别人面前出丑。

如果让别人知道我有所不知,有所不懂,就会有失自尊。

我必须永远高人一等。

……请概括出以上这些想法的共同点,并判断出有这些想法的是自信者、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为什么?(7分)答:这些想法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2分)有这些想法的是自负者。

(2分)因为自负者从一开始其追求的目标就是虚假的,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3分)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这首诗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立能力?(6分)答: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投身社会实践。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6分)5、某校开展关于自强精神格言的征集活动,下面是学生中的部分收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请你也参与该活动,写出两条格言。

(6分)答:(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痛苦常使弱者厌世轻声,却使强者更加清醒奋发。

6、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

面对困难,小华和小明有不同的表现:小华总是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怎么老是碰到困难,因此,意志消沉,不敢面对困难。

而小明非常冷静,总是仔细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 小华和小明的心理分别属于一种什么的心理?(4分) (2)小华和小明的心理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4分)(3)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答:(1)小华的心理属于自弃心理;小明的心理属于自强心理。

(4分)(2)小华的这种心理会使他精神萎靡不振,不利于学习。

小明的这种心理会使他战胜困难,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4分)(3)要正视学习中的困难,积极与困难作斗争;做到自强不息等。

(4分)7、“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些弱点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初一(3)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每一个人都认真反思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准备举行一次“挑战自我,向弱点宣战”的主题班会。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这次活动的步骤,并为班主任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说明这次活动的意义。

(1)活动的步骤:(6分)(2)班主任的发言提纲:(7分)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3分)8、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解放军武警战士不畏艰险,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洪水,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文中体现了解放军武警战士怎样的意志品质?意志坚强的人还有哪些表现?答:.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

(3分)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坚决的措施;能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

(每点2分)9、少年能自强。

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自强的人?答: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10、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王强、赵亮、刘伟3人发现前面一名持刀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强行搜身。

王强说:“快!抓歹徒。

”赵亮说:“你俩稳住歹徒,我去报警。

”刘伟说:“别管了,跟我们没关系。

”歹徒被抓后,经审讯,他曾6次持刀强夺9名中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300多元。

(1)请你就这3人的言行分别作出评价。

(2)歹徒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3)假如你是一名法官,你将依法给予歹徒怎样的惩罚?答:(1)王强的说法正确,因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分)赵亮的观点正确,因为他不仅敢于而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分)刘伟的观点错误,因为这样做,不仅使同学受到伤害,而且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了违法犯罪分子,同时也是懦弱、自私的表现。

(4分)(2)歹徒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2分)因为持刀多次抢劫,不仅社会危害性严重,而且还触犯了刑法。

(2分)(3)给予刑罚处罚。

(2分)11、电影院里,甲和乙边看电影边议论,吃瓜子时还发出很大的声音,一会儿,甲的手机又响了,又大声接电话。

旁边的人忍无可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1)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请把故事续写下来。

(两种结局以上)(2)结合你续写的故事结局,谈谈故事给你的启示。

答:(1)①甲、乙两人听从他人劝告,吸取教训。

②甲、乙两人不但不听从劝告还和他人争吵,影响电影正常放映。

③甲、乙两人和他人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后两种结局均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处罚。

(4分)(2)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6分)(观点正确即可)1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已占这一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达31.3%,是发达国家的3~11倍。

面对非法侵害,许多青少年选择了沉默与忍受,但这种选择换来的往往是更大的伤害。

请你为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几条建议( 5分) (2)有人认为:“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8分)答:(1) 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注意积累社会经验。

(2) 要依法律自律,积极做法律提倡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

(3) 要看到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虚心接受家长、学校的教育。

(4) 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1) 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是各式各样的。

从这些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把违法行为划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律,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了刑法的行为,也就是犯罪。

(4) 把所有违法行为都看成犯罪行为是错误的,它混淆了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的区别。

13、2009年2月27日人民网报道:付华,青县走出的阳光女孩,荣获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她曾是一名弃婴,从小被一对年过五旬的老夫妇收养。

6岁那年,养父患病去世,她和养母相依为命。

15岁时,养母又因劳累过度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

从此,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残破的家。

但她又是幸运的,在众多好心人的资助下,付华学业一直没有间断。

2007年,她考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去年夏天,把母亲从青县接到秦皇岛昌黎校区,开始带着74岁的养母上大学。

付华同学的苦难和艰辛,磨练了她坚强自立的意志,成为好学善良的人,付华的精神,值得现代青年和大学生学习。

(1)付华成功靠的是什么?(2分)(2)我们应如何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6分)答:(1)付华成功靠的是坚强的意志。

只有具备坚强意志,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源泉,它赋予付华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

(2)树立明确的、坚定的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14、阅读感悟(9分)某同学在考试时,因为一道题解不出来,一气之下把考卷撕碎,离开了考场,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

某同学在年终考试时,把本属于自己强项的语文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试卷发下来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出错的原因,认认真真地把试卷重新作了一遍。

为了加深理解,还在笔记本上几下做错的题目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使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1)以上两名同学都受到了什么挫折?(3分)(2)两种对待挫折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后果?为什么?(6分)答:(1)两名同学都是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

(2)一名同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

因为他遇到困难就放弃了目标,被挫折和困难压垮了;另一名同学却让失败的记录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他是意志坚强的人,他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把困难当成了垫脚石,最终战胜了挫折。

15、东东同学成绩较好,特别喜欢名牌产品。

一天,他在商场看中一辆价格1000多元的山地车,回到家里,向下岗的父母要钱,被拒绝。

东东很难过,心又不甘,他可能有以下几种做法:A、向亲戚、同学骗钱购买;B、辍学打工挣钱购买;C、下决心认真学习,长大后一定多多挣钱买名牌产品。

(1)请你对东东的以上三种做法进行评析。

(6分)(2)如果你是东东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4分答:(1)这几种做法都不可取。

1的做法不道德,也是违法行为,是缺乏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表现;2的做法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没有很好的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履行受教育义务;3的做法认真学习是对的,但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挣钱是不可取的,青少年要肩负崇高的历史的使命,为振兴中华而学习。

(2)凡言之有理,对其进行教育均可。

16、分析说明题(18分)一天晚上,某校八年级学生李某在回家路上遇到三名不法少年的拦截。

他们向李某勒索了20.6元钱和一块手表,并将其打伤。

于是李某第二天邀集好友找到了三名少年,对他们进行了殴打并索回了自己的钱物。

(1)三名少年是什么行为?为什么?(6分)(2)李某索回自己财物的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3)如果你是李某的好友,你会怎样做?(6分)答:(1)一般违法行为。

因为情节比较轻微。

(2)不正确。

他这样做也是违法行为。

当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斗争。

(3)告诉他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17、我做小法官(15分)下列行为是否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