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分买和卖,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着了这两个字;这些教法有何心里依据?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心里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而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2.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得回答是:建学校,建仓库,铺路,学生小名的回答是:建房子,建花坛,打狗,敲钉,你更喜欢那种,为什么,请用思维原理进行分析?答:小方得回答都是沿着建筑材料这一方向进行发散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而且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一位热心而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并且创造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他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一番,教室的墙内张贴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图案,窗台上还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分析判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答:这位热情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事与愿违,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案,室内的花草,等这些东西会刺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有趣的花草,图片上面,从而影响了转系听课。
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以为老师在教学时,让两位同学扮演书中的角色,以为学生说:;老师,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高兴的抚摸一下学生的头,说:你的意见很好,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结果这个孩子表演的很出色。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答: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关系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和伙伴。
教师没有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5.教师在版书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标准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是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相差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感知;(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刑场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分形近字。
6.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的教学中,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是一名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归纳猎人的果敢,而是说猎人很残忍,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懊恼,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对这位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答: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辨别,达到统一的意见或者是并不统一的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为课本是准,唯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转变。
7.在实际教学中,有教师对学生采用错一罚十,漏一补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答:这种做法违背教育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行为,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系,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罚十,错一补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的学习制造一定的心里障碍。
8.一位一年级的老师上完(要下雨了)第一课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今天回家把和小白兔碰见的趣事将给你最爱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回家让你的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着他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学生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题吧。
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答: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价值和意义,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型和科学性。
9.教师在检查学生只是掌握的情况时,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要用填空和问答呢?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和问答主要通过重现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够再认的不一定能够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达到牢固程度,往往借助问答、填空等题才能够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
10.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情,只要有这种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嘛,为什么?答: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体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的讲,凡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做是师生互动。
11.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认识”在使用一天平称量粉笔时,忘记拆下天平下面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量一支粉笔100克,第二次称量粉笔10克的结果,而该老师把这种两个测量十倍的误差称之为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方法的错误之处,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答: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去对待和处理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应该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景,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果前面的那位老师,当发现天平出现称量时前后出现10倍的误差的时候,假若以此来创造问题的情景,把“怪球”踢给学生,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的欲望,堂学生亲身经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拆下皮垫,而且能够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和正确使用天平的经验。
12.一次公开课以后,我把上课用的彩色卡片道具发给同学,然后对他们课堂上的踊跃表现给予表扬和赞赏。
从这以后我发现我班上的一位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在上课时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以后,他就对自己要求严格了。
询问过以后我才知道,我在奖励给同学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我在按顺序分发的时候正好发到这个同学,他回家后给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次表现的最好,所以就给我分到了一个最大的卡片,他说那是特殊礼物。
这位老师的一次无意识的举动,却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答: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心灵里是一根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根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她,称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这种新的评价方法注入了更多的感情和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13.为了让班会开的更成功,我为我们班挑选了一篇课文改写成剧本,第二天,我把计划给同学说了一下,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的:老师怎么选这篇文章,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吧”“我可不想演”我听到这里心里一沉,下课后我把这位同学叫道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对剧本了想法,并让他自己挑选剧本,并让我做参谋,结果同学们演的很成功。
这个案例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请结合新课程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
要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做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4.某市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同学兴高采烈的去采访哪位很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学生们来到传达室时,门卫说他们瞎捣乱,拒之门外,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
作为老师,你应该如很去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名对学生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方案。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到成功中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失败中崛起。
15.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体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的方法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果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论”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但是可能还有地方做的不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同学们能够总结失败的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没有拿到冠军,老师很失望请你根据四位老师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观念?答: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哪一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个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种机遇。
从运动比赛到结束的过程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样教育,失败后怎样教育。
16.(会了,可以不听)当学生不愿意听课时,怎么办,如何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答: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最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不能强行他去听。
17.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要求非常高,要求学生不讲脏话,不乱扔纸屑,但是这位教师在讲课情急时,常常骂学生“死脑子”“笨猪”吸烟后随手降烟蒂抛在课桌下面,结果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随处可见。
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请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王老师作为班主任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答: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