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标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课《组歌》

新标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课《组歌》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10.组歌
纪伯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与价值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

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

)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

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

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

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