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校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管理办法

四川大学校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管理办法

四川大学校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校校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管理,促使我校科技工作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四川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我校科技工作改革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校科研机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我校科技工作与重点学科建设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有利于组织校内、外相关学科的力量和优势,形成团队,参与竞争国家和地方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项目,形成在全国相关学科领域能代表我校科研水平、并能逐步进入国家队的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他们中的优秀者将是国家、省、部级科研机构的后备人选。

第二章校内科研机构的设置和条件
第三条科研机构设置
校内科研机构分为校级科研机构、院级科研机构两个层次;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联办科研机构类。

1、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研究生,研究成果主要以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主。

2、应用研究类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应用和开发研究,承担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或企事业委托项目,研究成果以技术转让、开发、专利为主。

3、联办科研机构是指学校有关单位与校外单位为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重要合作科学研究与开发,校外单位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并有长期合作的需要,由双方共同承担义务并享受相应权益而成立的研究机构。

第四条申请建立校级科研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以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的学科为基础,开展意义重大、方向明确、
为经济建设、学科前沿、社会发展等国家目标服务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有明确的中、长期研究方向、目标和任务。

申请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近三年内年均到校科研经费不低于20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不少于50%);年均三大检索文章25篇;近四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2项或发明专利2项。

申请应用研究类科研机构其年均到校经费300万元;三大检索文章10篇;近四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4项或发明专利4项。

申请联办科研机构则依其性质分别按基础研究类或应用研究类科研机构标准执行。

(以上标准随着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定期调整,并在科研机构的年终检查和考核评估或在审批新的科研机构前予以公布。


2、有学术造诣深、学风正派、富有开拓精神并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在国内该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有一支精干的、以中青年骨干力量为主体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研机构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及研究生的人数应达到一定数量和比例。

人数在150人以上的学院申报科研机构,原则上专职人员不少于15人,正高不少于8人,研究生应达到50人以上;人数在150人以下的学院申报科研机构原则上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正高不少于5人,研究生应达到35人以上。

使科研机构的规模与承担的科研任务相适应,使校级科研机构优势集成,成为该学科、学院科研发展的基地。

3、有较好研究支撑条件,如应有不少于200m2固定的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和水电设施等。

4、校级科研机构的数量人数在150人以上的学院可以设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不超过3个;人数在150人以下的学院可以设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不超过2个。

以利于优势集成,形成团队,承担并做出有影响的重要科研工作。

5、对于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跨学院和跨学科的科研机构,其组建工作由学校科技处负责参照上述标准组织并管理。

6、建立校级联办科研机构,其条件按本文件第四条的条款1执行,申请时应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经学院同意后报科技处审核,方可签署合同(协议),然后履行与其它类校级科研机构相同的申办手续。

7、在联办科研机构中的校方科技人员,应自觉遵守“四川大学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不得将职务发明成果非法泄漏、转让给合作方。

8、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联办科研机构,学校有权撤消:有违反或不执行合同 (协议)有关条款者;不进行实质性科技合作或存在损害学校利益者。

第五条申请建立院级科研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四川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学院有设置院属科研机构的权力。

学院在设置院属科研机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研机构的名称应与所在学院学科内容相符合;(2)科研机构的人员及研究生的人数应达到一定数量,有固定的实验场地,有科研任务。

第三章科研机构的审批和管理
第六条新建校级科研机构的审批程序
1、拟新建校级科研机构由筹办者所属学院提出申请报告,申请报告按学校科技处制定的《四川大学新建科研机构申请书》设定的内容填写。

2、上述报告一式两份报学校科技处,经科技处研究审定后报主管校长批准。

3、新建校级科研机构经主管校长批准后,由学校发文公布。

4、经批准的校级科研机构若有需要可凭校文到相关部门办理挂牌和刻章等手续。

第七条新建院级科研机构的审批程序
1、学院可以根据本院情况并参照本文件第五条的相关规定设立具体标准和程序审批院级科研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的名称需报科技处审核后才能对外公布。

2、院级科研机构不刻章,有业务需要时由学院代章。

第八条科研机构的名称
1、校级科研机构的名称规范为“四川大学XXX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川大XX XXX研究所(研究中心)” (后一种名称适用于联办科研机构)。

2、院级科研机构的名称规范为“四川大学XXX学院XXX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川大XXX学院XX XXX研究所(研究中心)” (后一种名称适用于联办科研机构)。

3、所有科研机构的名称均应与所在学科内容相符,不能超出范围造成雷同,影响其他单位及全校整体发展。

第九条科研机构根据不同层次实行分级管理
1、校级科研机构由学校科技处和所属各学院共同管理。

学校将在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予以适当倾斜,在科研编制上可以实行单列,在人、财、物等方面尽量协调、支持。

校级科研机构中的专职科研编制人员应集中精力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及研究生培养任务,其科研工作量不应低于全部工作量的6 0 % 。

2、院级科研机构归口其所属学院管理
3、所有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均应按川大办[2001]47号文《四川大学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4、所有未经学校法人代表授权的科研机构均不得对外签定经济合同。

第十条科研机构的负责人
1、校级科研机构的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推荐,经科技处审核同意后聘任。

2、院级科研机构的负责人由所在单位聘任,并报科技处备案。

3、所有科研机构负责人的级别不与行政级别相对应,而只作为科研工作的组织者或学术带头人。

4、已到退休年龄的同志不能担任科研机构的负责人。

第四章科研机构的年终检查、考核评估及奖惩
第十一条科研机构的年终检查和考核评估:
1、校级科研机构每年12月的第二个周五之前上报年终检查考核评估表,由学校科技处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工作业绩(项目、经费、成果、论文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必要时应重点抽查,然后分别给出结论。

2、院级科研机构的年终检查考核评估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并将结果于每年12月的第二个周五之前汇总报科技处。

3、校级科研机构在考核评估前均应将公章交回科技处,考核评估合格后再予返回
第十二条奖惩
1、对科研业绩突出,管理良好,为学校科研工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科研机构由科技处报请主管校长批准后予以适当形式的表彰和奖励。

2、对缺乏竞争活力、争取不到相应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或管理不善,考核评估不合格的校级科研机构,限期一年整改,第二年考核仍不合格的,则由学校科技处报请主管校长批准后予以撤消。

3、院办科研机构,其行为若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在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解决之前,学校将暂停对该单位科研机构申报的审核、受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各条款由学校科技处负责解释。

附件:四川大学新建科研机构申请书
四川大学
2001.12.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