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护理学试题

基础护理学试题

2015年上半年理论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2、基础护理:是学习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重要课程.3、实践学习法:4、反思学习法:是指护生在完成某个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之后需要进行反思过程5、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6、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7、噪声:指能引起人们心里和生理不适的一切声音8、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9、医患关系: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

‘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患者,患者家属以及除家属外的患者监护人10、医院规章制度: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有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并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所制定的规则11、患者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过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士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12、患者床单元: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与设备,它是患者住院时用以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与治疗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13、分级护理: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14、卧位:即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15、舒适卧位:指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位均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16、主动卧位:即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17、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18、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19、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学科20、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21、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22、内源性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23、外源性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24、传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是指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25、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26、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27、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如:飞沫、菌尘,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8、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29、易感宿主:指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30、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垢以后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31、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的媒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32、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33、热力消毒灭菌法:主要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而导致其死亡,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34、灭菌法: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已达到灭菌水平的方法35、高水平消毒法: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的消毒方法36、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消毒的总称37、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8、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39、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长居菌的过程4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41、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42、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43、无菌物品: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44、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45、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46、清洁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47、潜在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48、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49、缓冲间: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50、负压病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51、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52、保护性隔离:是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患者53、保护具: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措施的各种器具54、职业暴露:是指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55、职业防护:是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56、护理职业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57、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而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58、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长发生在骨突隆起部位59、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由压力和摩擦力相加而成,与体位有密切关系60、晨晚间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为满足患者日常清洁和舒适需要而于晨起和就寝前执行的护理措施61、休息:是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62、失眠、睡眠障碍: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的表现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63、发作性睡眠:是指不可抗拒的突然发生的睡眠,并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特点是不能控制的短时间嗜睡,发作时患者可由清醒状态直接进入快波睡眠,睡眠与正常睡眠相似,脑电图亦呈正常的睡眠波形。

64、睡眠呼吸暂停:是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每次停顿≥10秒,通常每小时停顿次数>20次,临床上表现为时醒时睡,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低氧血症、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

65、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66、等张练习:指对抗一定的负荷作关节的活动锻炼,同时也锻炼肌肉收缩67、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68、体温: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的特点69、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70、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71、对流: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直能够散热方式72、蒸发:水分由液态转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73、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74、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体温最低是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75、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76、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77、脉搏: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78、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79、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80、洪脉:当心排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81、丝脉:当心排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则脉搏弱而小82、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主要由于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出现而引起83、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主要由于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使脉压增大所致84、重搏脉:正常脉搏波在其下降支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搏波,但比脉搏波的上升至低,不能触及85、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86、高血压: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86、呼吸:机体在新成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87、外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的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88、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使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89、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90、气体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至肺91、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92、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93、深度呼吸:指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94、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事呈叹息样95、潮式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经过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96、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97、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98、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出现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器官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蓄所致99、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紫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