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以湖泊为分界线,是模糊的C.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2.图示区域A.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3.关于英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B.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C.英国很早就是世界著名的海运国D.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生长,乳畜业发达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C.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D.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荒地5.图中我国水田、旱地的大致分界与下列哪个选项吻合()A.秦岭─淮河一线 B.我国二、三两级阶梯分界C.400毫米等降水线 D.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大致分界6.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推断不正确的是()A.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B.土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C.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D.水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7.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值区包括8.下列关于图示各分类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匹配正确的有A.较高值区应努力成为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B.中等值区应着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C.较低值区应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以及产出能力D.低值区应努力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草原生态经济区下图示意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吊脚楼建筑的特点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地A.房屋建筑技术高超B.凉爽、多雨的气候C.蚊虫、毒蛇、洪水多D.石材、木材取用便利10.居住在蒙古包的牧民在冬季转场放牧过程中A.加大了草场资源的压力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C.易受暴风雪等天气影响D.破坏了沿线森林植被11.目前图中两种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民居文化多元性减弱B.加剧了当地生态破坏C.有利于特色民居保护D.居民环境适应力降低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2.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13.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14.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15.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16.下图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A.太原位于西北地区,人口少,安全性较高B.酒泉位于季风区,晴天多,天气条件好C.西昌位于云南省,海拔高,节省发射燃料D.文昌纬度低且沿海,利于大型火箭的海上运输与发射海峡,被夹在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运河,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

读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B.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C.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海峡D.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海峡18.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大高加索山脉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苏伊士运河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20.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我国某段盘山公路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一边是秋天的丰收之景,一边是夏季的希塑之色,一路穿越两季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下表示意水杉、柳杉生长习性对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影响公路两侧分别是水杉林和柳杉林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降水 C.地势 D.土壤22.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读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3.甲、乙两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构造运动B.地貌类型C.径流状况D.气候条件24.乙地形区野生中草药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交界地带B.处于半湿润气候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C.地处偏僻的深山区,人类开发利用时间短D.山地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25.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甲地形区坡耕地多采用建梯田的模式,其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滞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水量B.有效拦截雨水,减少水分蒸发C.减弱侵蚀作用,提高土壤肥力D.减少下渗水量,增加地表径流二、综合题26.读京杭运河(局部)流经地区和扬州区位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历史上京杭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方的经贸交流。

图中_______(河流)是地理意义上的南、北方界线,它也是_______气候的北界。

(2)历史上的扬州得益京杭运河,曾是我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但清代中叶以后,由于_______和_______等原因,扬州城市发展缓慢。

(3)扬州市下属小城镇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长江对这些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等。

(4)现在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

简述通水后对N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7.下面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1)按要求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甲:(天府之国);乙(山脉);丁海峡(我国内海)(2)简述甲地冬季气温比丙地高的原因。

28.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0周年。

2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关系取得全面长足发展,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

结合“中亚示意图”和“中亚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图中棉花种植区棉花生产过程中,用水不当将(2)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29.【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正式开通运营。

沪昆高铁是目前国内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市最多的高铁线。

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6省市,全长2264千米,设计时速250—350千米。

材料二下面甲图为沪昆高铁贵昆段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如图示意乙图中甲地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统计情况。

(1)简述甲地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季节变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简述沪昆高铁开通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上面甲图所示地区石漠化非常严重,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4)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0.下图所示的我国三大重点工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工程,B是____工程,C是____工程。

(2)简述A工程的建成对M市的意义。

(3)简述甲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1.D 2.A 3.B 4. C 5. A 6. D 7.AC 8.CD 9.C 10.C 11.A 12. D 13. A 14. D 15. B 16.D 17.D 18.D 19.A 20.D 21.D 22.C 23.B 24.D 25.A26.(1)淮河亚热带季风 (2)运河淤塞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或河运地位下降) (3)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沿岸(长江)提供充足水源、便利水运和淤积带来的土地(二点即可)(4)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

(三点即可)27.(1)成都平原南岭琼州(2)甲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高原环绕,冬季时受北方山地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而丙地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大28.(1)在内陆干旱区,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湖泊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枯死、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土地沙化、荒漠扩大等生态环境退化;在大中型灌区,由于灌溉不当,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在沙漠边缘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植被枯萎,土地沙化。

(2)一是开垦耕地,大量引水灌溉,水分蒸发,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在土壤表层积累大量的盐分;二是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得湖面缩小,湖底露出部分所含的盐分29.(1)特点:夏秋小,冬春大。

原因:夏秋季节降水多,云量多,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因此夏秋季节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小。

(2)缩短云南省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提高云南省与中东部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改善云南省投资环境,带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促进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3)石灰岩广布,具有易溶蚀、成土慢的特点;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降水丰沛且集中,流水作用强烈;土层浅薄,石漠化后恢复困难。

(4)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且集中;地表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差。

30.(1)西气东输晋煤外运南水北调(2)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

(3)华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小,水量少;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