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

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
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基石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

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

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
规范、生活需求等,都普遍受到市场机制及其利益机制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

因此,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而敬业精神又包括责任感、职业感和事业心,因为这是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所必须具备的。

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所以新时代的老师就因该以教育为毕生之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二、热爱学生是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核心
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

“以己之爱,启他心灵。

”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
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

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三、为人师表是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灵魂
纵观教育发展进程,“为人师表”可谓是师德话题中永恒的主旋律。

“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

“为人师表”的内涵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

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
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进取是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生命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首先得有渊博的知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

学海无涯,学然后知不足。

处于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具有时代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应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广泛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

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一定要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尺讲台,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