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主观题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主观题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可能简答P3)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使“人尽其才。

岗得其人,能位匹配”基本原则得以实现。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提高了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的科学性。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从而充分地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单位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可能方案设计或综合题“请你设计一份工作说明”P6)1.基本资料。

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亦即岗位评价的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

2.岗位职责。

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

3.监督和岗位关系。

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

4.工作内容和要求。

它是岗位职责的具体化,即对本岗位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说明。

5.工作权限。

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赋予每个岗位不同的权限,但权限必须与工作责任相协调、相一致。

6.劳动条件和环境。

它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工作所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

7.工作时间。

包含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等两方面内容。

8.资历。

由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方面构成。

9.身体条件。

结合岗位的性质、任务对员工身体条件做出规定,包括体格和体力两项具体的要求。

10.心理品质的要求。

岗位心理品质及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应紧密结合本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深入进行分析,并作出具体的规定。

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2.绩效考评。

从品质、行为和绩效等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准备阶段的步骤(可能简答P7)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的基本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四、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区别和联系(可能简答P25)1.从概念的内涵上看,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

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

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地规定是完全一致。

2.从计量单位上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是“人·年”,“人·季”,“人·月”,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工日”“工时”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即长度的不同。

3.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都纳入了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

而劳动定额约占全体员工的40%-50%左右。

4.从制定的方法上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1)按劳动效率定员。

(2)按设备定员。

(3)按岗位定员。

(4)按比例定员。

(5)按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

前三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直接的联系,而后两种方法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5.企业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重要发展形势。

五、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可能选择或简答P26)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的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合理的定员能使企业各工作岗位的任务量实现满负荷运转。

六、企业定员的原则(可能选择或简答P27)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提倡兼职;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改。

七、计算题(P28)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例如,计划期内某车间每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1000件,每个工人的班产量定额为5件,定额完成率预计平均为125%,出勤率为90%,计算出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

定员人数=1000÷(5×1.25×0.9)=178人如果是,采用工时定额计算,则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则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8÷5=1.6(工时/件)定员计算公式则:定员人数=生产任务量×工时定额÷(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000×1.6÷(8×1.25×0.9)=178人定员人数= (每种产品年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例如某车间某工种计划在2007年生产甲产品100台,乙产品500台、丙产品250台,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小时,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120%,出勤率90%,废品率为8%,则该车间该工作的定员人数为定员人数=(100×20)+(500×30)+(250×40)÷【251×8×1.2×0.9×(1-0.08)】=14人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例如,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需开动自动车床40台,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看管定额为每人看管2台,出勤率96%,则该工种定员人数为:定员人数=40×2÷(2×0.96)=42人3.测定必要的医务人员。

(P33)第二章人员招聘和配置一、内部招募的特点:(可能简答P58)优点:1.准确性高。

2.适应较快。

3.激励性强。

4.费用较低。

缺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

2.容易抑制创新(而逐渐产生一种趋于僵化的思维意识,这将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3.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二、外部招募的特点:优点: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

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

3.树立形象的作用。

缺点: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2.进入角色慢。

3.招募成本大。

4.决策风险大。

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三、计算题(P83)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聘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 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分析: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可能简答P115)1.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2.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4.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5.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可能综合题P118)(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注意:受训员工的现状;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受训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

)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定培训需求(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三、实施培训需求信息调查时应注意:(可能简答P126)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培训效果。

4.调查资料收集到以后,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四、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可能简答P127)1.培训项目的确定2.培训内容的开发3.实施过程的设计4.评估手段的选择(如何考核培训的成败;如何进行中间效果的评估;如何评估培训结束时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如何考察在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5.培训资源的筹备6.培训成本的预算五、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可能综合分析题P129)(一)培训需求分析;(二)工作说明:说明培训与什么工作有关或与什么无关;(三)任务分析: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以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四)排序:对培训活动确定科学的学习次序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五)陈述目标:对培训目标作清楚明白的说明;(六)设计实验:设计有效的工具用来测评培训效果;(七)制定培训策略:根据培训面临的问题选择、制定相应的措施;(八)设计培训内容:培训策略必须转化为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程序,才能被执行和运用;(九)实验:将培训规划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对之进行改善。

六、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可能简答P139)(一)培训及时性信息(具有前瞻性)(二)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三)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四)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五)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六)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七)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八)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九)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十)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七、培训方法的选择(一)讲授法的优点:传授内容多,知识比较系统、全面,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对培训环境要求不高;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学员可利用教室环境相互沟通;也能够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员工平均培训费用低;讲授法的缺点:传授内容多,学员难以完全消化、吸收;单向传授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授方式较为枯燥单一。

相关主题